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煜

作品数:104 被引量:483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32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8篇糖尿病
  • 65篇糖尿
  • 26篇胰岛
  • 24篇1型糖尿病
  • 21篇病患
  • 20篇糖尿病患者
  • 18篇细胞
  • 16篇自身免疫
  • 16篇2型糖尿
  • 16篇2型糖尿病
  • 15篇血糖
  • 15篇胰岛素
  • 13篇综合征
  • 11篇代谢
  • 11篇自身免疫性
  • 11篇免疫性
  • 10篇抗体
  • 8篇多囊
  • 8篇多囊卵巢
  • 8篇多囊卵巢综合

机构

  • 71篇吉林大学第二...
  • 27篇江苏省人民医...
  • 9篇南京医科大学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7篇吉林大学白求...
  • 5篇北京军区总医...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上海市第一人...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复旦大学
  • 4篇哈尔滨医科大...
  • 4篇吉林大学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中南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江西省人民医...
  • 3篇南京大学医学...

作者

  • 100篇刘煜
  • 14篇蔡寒青
  • 11篇陈家伟
  • 11篇刘超
  • 11篇李阳阳
  • 8篇杨涛
  • 8篇杨金奎
  • 7篇王璐
  • 7篇李俊琦
  • 7篇王丽娟
  • 6篇李沫
  • 5篇邢春燕
  • 5篇管玥琰
  • 5篇彭永德
  • 5篇赵岩
  • 4篇曾姣娥
  • 4篇曹维
  • 4篇崔毓桂
  • 4篇李玲
  • 4篇施秉银

传媒

  • 13篇中国实验诊断...
  • 8篇中华糖尿病杂...
  • 7篇中国糖尿病杂...
  • 5篇中华内科杂志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5篇国际内分泌代...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国外医学(内...
  • 1篇医学综述
  • 1篇江苏临床医学...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江苏医药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国外医学(内...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8篇2017
  • 10篇2016
  • 13篇2015
  • 3篇2014
  • 9篇2013
  • 20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1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机制及相关实验室诊断进展被引量:8
2012年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指一组综合征候群,临床表现包括慢性无排卵、闭经和/或月经稀发、不孕、肥胖、多毛以及卵巢多囊性增大等。PCOS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研究表明,PCOS的起因涉及下述几个方面:①下丘脑垂体功能异常[1,2];②肾上腺皮质机能障碍;
王璐刘煜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机制PCOS慢性无排卵肾上腺皮质
胰岛素瘤相关蛋白-2高表达对胰岛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自身抗原胰岛素瘤相关蛋白-2(IA鄄2)高表达对胰岛细胞系RIN5F细胞增殖、生长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IA鄄2真核表达载体,转染RIN5F细胞后筛选稳定高表达IA鄄2的细胞系,采用3鄄(4,5鄄二甲基)鄄5鄄(3鄄羧甲基苯环)鄄2鄄(4鄄硫基苯)鄄2H鄄四唑盐复合物(MTS)检测法确定细胞增殖速率,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生长周期和细胞凋亡水平。结果:IA鄄2高表达细胞增殖速率显著低于载体对照组细胞(P<0.05)。IA鄄2高表达细胞的细胞凋亡数显著高于载体对照组细胞(P<0.01)。IA鄄2高表达细胞中位于S期的细胞比率显著增加,而G2/M期的细胞比率减少(P<0.05)。结论:IA鄄2在胰岛细胞内高表达可抑制胰岛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在G2鄄M期细胞生长阻滞。
刘煜Alice H朱虎曾丽玲陈家伟陈小章
关键词:凋亡
口服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地特胰岛素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口服二甲双胍(Met)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加用地特胰岛素(Det)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口服Met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70例,Met联合Det治疗12周,测定患者治疗前后FPG、2hPG、HbAl c、FC-P、C-P、BMI、BP、血脂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结果Met联合Det治疗12周后,FPG、2hPG、TG、LDL-C、HbAl c及HOMA-IR较治疗前下降(P<0.05);FCP及C-P升高(P<0.05)。结论口服Met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联合Det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调节血脂,且不增加体重。
刘雯张秀娟刘煜孟姝含翁莉
关键词:地特胰岛素二甲双胍
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及影响因素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率及其影响因素现状,分析HbA1c控制与其慢性合并症、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2010年7月1日至9月30日间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
王丽娟蔡寒青赵岩刘煜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患者HBALC
文献传递
树突状细胞与1型糖尿病的关系被引量:2
2010年
1型糖尿病是一种T淋巴细胞介导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胰岛β细胞的选择性破坏。树突状细胞(DCs)作为体内最重要的专职性抗原递呈细胞,在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DCs具有功能上的可塑性,不同类型DCs、不同成熟状态的DCs以及DCs所处微环境的不同,都将诱导其产生不同的功能状态。通过调节DCs的不同功能状态促进中枢或外周免疫耐受、扩展胰岛特异性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 cell)、以及介导辅助性T(Th)细胞发生Th1/Th2细胞的免疫偏离,可诱导免疫耐受,预防1型糖尿病的发生。
曹维刘煜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1型糖尿病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免疫耐受
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性和安全性Ⅲ期临床研究试验设计和中国大陆基线情况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评价阿格列汀单药、联用二甲双胍、联用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中国大陆亚组基线情况。方法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双盲法,对单用阿格列汀(ALO,25mg,1次/d)或安慰剂(PLA)(A组)、ALO或PLA联用二甲双胍(B组)或联用吡格列酮加或不加二甲双胍(c组)使用情况下进行比较。入选对象年龄在18—75岁,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7%-10%,符合入组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1:1的比例分别接受ALO或PLA治疗16周,每4周随访1次。结果中国大陆区共入选2型糖尿病患者491例,其中A组181例(ALO90例,PLA91例),B组186例(ALO92例,PLA94例),C组124例(ALO61例,PLA63例)。各治疗(A、B、C)组中无论是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病程、二甲双胍日稳定剂量,还是HbA1c、空腹血糖、体重ALO组与PLA组都均衡可比。结论中国大陆区亚组的基线结果均衡可比,其最终试验结果可望为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阿格列汀治疗提供有益依据。
潘长玉李文慧曾姣娥李成江杨金奎姬秋和陆菊明吕肖峰李雪锋曲伸徐向进薛耀明李玲姜兆顺郑宝忠卜瑞芳韩萍刘煜刘精东彭永德刘晓民刘志民严励雷闽湘李学军宋钦华施秉银谷卫李郑芳
关键词:糖尿病临床研究性
12例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临床诊疗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我科收治的12例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过,并探讨最佳临床策略。方法对12例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归纳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WHO1999年...
蔡寒青王丽娟赵岩张秀娟刘煜
关键词:细菌性肝脓肿糖尿病临床诊疗
文献传递
2型糖尿病夜间低血糖处理效果观察及分析
李俊琦刘煜
血浆中的环状RNA有望成为新的1型糖尿病生物标志物
李阳阳邹婧乔月李沫马漠刘煜
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中国大陆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 评价阿格列汀在中国大陆人群中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入组491例2型糖尿病患者,1:1随机接受阿格列汀(25 mg,每天1次)或相应安慰剂进行为期16周的治疗,其中单药治疗组(A组)181例,联合二甲双胍组(B组)186例,联合吡格列酮组(C组)124例.结果 第16周时,A、B、C3组中阿格列汀和安慰剂分别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低1.00%和0.43%,0.91%和0.23%,0.76%和0.25%(P值均<0.001).与安慰剂相比,阿格列汀可显著降低空腹血糖(FPG),并提高患者HbA1c≤6.5%和≤7.0%的达标比例.阿格列汀与安慰剂的全部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中国大陆2型糖尿病患者中,与安慰剂相比,无论单药或联用二甲双胍或联用吡格列酮,阿格列汀均可显著降低HbA1c与FPG,提高HbA1c达标率.同时,阿格列汀与安慰剂的低血糖发生率和总体安全性类似.
潘长玉陆菊明李文慧曾姣娥李成江杨金奎姬秋和吕肖峰李雪锋曲伸徐向进薛耀明李玲韩萍姜兆顺郑宝忠卜瑞芳刘煜刘精东彭永德刘晓民刘志民严励雷闽湘李学军宋钦华施秉银谷卫李郑芳
关键词:糖尿病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