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笑敢

作品数:35 被引量:494H指数:13
供职机构:香港中文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6篇哲学
  • 11篇老子
  • 8篇庄子
  • 6篇中国哲学
  • 5篇方法论
  • 4篇道家
  • 4篇郭象
  • 4篇《老子》
  • 3篇学术
  • 3篇庄子哲学
  • 3篇唯心
  • 3篇唯心主义
  • 3篇文本
  • 3篇老子哲学
  • 3篇格义
  • 3篇反向格义
  • 2篇道家思想
  • 2篇责任感
  • 2篇中国有无哲学
  • 2篇儒道

机构

  • 25篇香港中文大学
  • 6篇北京大学
  • 3篇新加坡国立大...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华书局股份...

作者

  • 34篇刘笑敢
  • 1篇张岱年
  • 1篇陈静

传媒

  • 7篇哲学研究
  • 4篇南京大学学报...
  • 4篇中国哲学史
  • 2篇文史哲
  • 1篇人民论坛
  • 1篇开放时代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新华月报
  • 1篇新华文摘
  • 1篇文献
  • 1篇孔子研究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州学刊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社会科学
  • 1篇现代哲学
  • 1篇中国道教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文化
  • 1篇宗教与哲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87
  • 1篇1986
  • 1篇1985
  • 1篇1984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出土简帛对文献考据方法的启示(之二)——文献析读、证据比较及文本演变被引量:4
2010年
刘笑敢
关键词:简帛文献出土简帛文本
道家视野看风云
2010年
我们处于一个充满各种冲突的时代,这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反思的时代,但人们的反思往往基于现代或西方社会与文化的传统,因此难以跳脱既有思维框架的限制。道家式的思考或可提供一个更新、更根本的视野和视角。老子之道反映了精英阶层及人类整体的认知的局限性,老子的正反相生理论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曲折性,这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反思现代社会价值观的狭窄和盲目,以及管理制度的不足和困境。
刘笑敢
关键词:老子哲学老子之道现代管理
试论“有待”、“无待”不是庄子的哲学范畴被引量:7
1981年
把“有待”、“无待”当作庄子的哲学范畴,用“有待”、“无待”来解释庄子的思想体系,近年来颇为流行。然而,深究一步就会发现,这个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地研究。 我们经过初步的研究,发现《庄子》书中根本没有“无待”一词,《庄子》
刘笑敢
关键词:哲学范畴《庄子注》郭象哲学概念
关于老子之自然的体系义被引量:3
2017年
对一古代哲学概念或术语进行分析和解读时多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一是语词义或字面义,二是术语义或概念义。经过对老子之自然之理论意义的再三推敲,笔者发现,对于一个成熟的、有重大影响的概念,仅有语词义和概念义的分析是不够的。更全面深入的研究还需要分析概括一个重要术语的体系义,即哲学义。所谓体系义是在对词语本身以及词语上下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文献思想的整体进行思考分析的工作。一般说来,体系义或哲学义是语词分析和概念分析无法达到的目标,必须结合思想家的整体意识、文本的核心内容和全局观照以及各个主要概念和思想侧面的关系分析才能有所发现。本文提出,老子之自然的体系义至少包括最高义、整体义、价值义和自觉义,这也是老子之自然的哲学义。忽略了老子之自然的体系义和哲学义就无法准确地理解老子之自然的古义、原义和深意。
刘笑敢
关键词:老子
老子之人文自然论纲被引量:38
2004年
The idea of “humanistic naturalness” may sound strange because we are used to thinking of human as the opposite of nature according to our modern knowledge systems. However, this concept emerges from my serious read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Laozi or Daodejing. It is a new translation of the ancient concept Ziran (nature), whose meaning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usual usage of the word in modern Chinese. 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new expression is necessary to avoid misunderstandings of Laozi’s Ziran and to reveal the essential meanings of the word in the classical Chinese. The concept humanistic naturalness suggests natural order and harmony in human societies-the central principle and ultimate values embodied by Tao in Laozi’s system of thought. In addition to the highest meaning as the central value and harmony of whole world, humanistic naturalness also suggests natural order among communities and in a community. If we accept the concept humanistic naturalness with certain transformations for contemporary global societies, we may have a new ideal and criterion to regulate human behavior and actions, and to reduce and resolve conflicts around the world.
刘笑敢
关键词:标新立异人文学科老子哲学自然界
简论中国哲学的身份、角色与功能
2010年
所谓中国有无哲学,所谓“中国哲学”的名称是否成立或是否“合法”,这些问题背后都是因为一些人所看到的“中国哲学”不是他们心目中的某种哲学.或不是他们认为应该是其所是的“中国哲学”。
刘笑敢
关键词:中国有无哲学是其所是
庄子与萨特的自由观被引量:6
1986年
本文比较了庄子与萨特的自由观的异同,指出庄子的自由是从命定论出发的、绝对无为的、否认偶然性的、有条件的、客观唯心主义者的自由,萨特的自由是排斥命定论的、反对无为的、否认必然性的、无条件的、主观唯心主义者的自由:但二者都主张纯个人的自由、抽象化的自由、绝对化的自由,都用乐观主义掩饰悲观主义的实质,都含有虚假与真实的二重性。本文还从自由与必然的联系、与历史的联系、与实践的联系考察了两种自由观理论上的得与失、指明脱离必然性的自由、纯粹个人的自由、绝对普遍的自由都是不存在的,真正的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是实践中的自由、集体中的自由、具体发展中的自由。
刘笑敢
关键词:自由观庄子哲学萨特客观必然性悲观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经典诠释与体系建构——中国哲学诠释传统的成熟与特点刍议被引量:47
2002年
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与哲学诠释的传统有密切关系,王弼和郭象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诠释传统的成熟时期,自此以后,以较完整的经典注释的方式阐发思想家的哲学体系就成了中国哲学发展的主流,朱熹、王夫之是古代哲学诠释传统的高峰,牟宗三则是这一传统的现代代表。本文认为,西方诠释学从原则上为中国哲学史上的体系重构提供了很好的解释和论证,但西方诠释学理论并不能充分解释中国哲学的诠释传统,中国的哲学诠释传统的典型形式是以经典诠释的方式进行哲学体系的建构或重构,打破了西方诠释学理论所说的“诠释的循环”,从而构成了对西方诠释学的一种挑战,回答这种挑战就可以丰富和发展诠释学理论,并有可能创造出一种新的适合于理解和说明中国哲学传统的诠释学。
刘笑敢
关键词:中国哲学郭象诠释学道德形而上学
“无为”思想的发展──从《老子》到《淮南子》被引量:15
1996年
“无为”思想的发展──从《老子》到《淮南子》[新加坡]刘笑敢著陈静译无为是道家的一个重要概念,然而在中国古代哲学家那里,含义却各不相同。在译成英文时,无为可以译为"Inaction"或"Absenseofbehavior",但通常译成"Non-act...
陈静刘笑敢
关键词:《淮南子》《老子》《庄子》无为思想无为而无不为《吕氏春秋》
道家式责任感简说被引量:9
2007年
我们之所以可以提出“道家式责任感”的说法,是因为在《老子》原文中渗透着对人类社会之秩序、状态的忧虑,体现着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如老子观察到:“天下多忌讳,而民弥叛。”(五十七章竹简本)“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七十五章)这是对百姓生活状态及社会秩序的关切。他又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十二章)这是对百姓欲望过多的忧虑。
刘笑敢
关键词:责任感道家简说《老子》社会秩序人类命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