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绚霞

作品数:47 被引量:323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唐仲英育种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陕西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9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2篇油菜
  • 27篇甘蓝
  • 27篇甘蓝型
  • 23篇甘蓝型油菜
  • 21篇不育
  • 17篇选育
  • 16篇杂交
  • 15篇不育系
  • 14篇雄性不育
  • 13篇杂交种
  • 12篇细胞质
  • 10篇胞质雄性不育
  • 9篇细胞质雄性不...
  • 7篇雄性不育系
  • 6篇油菜新品种
  • 6篇双低
  • 6篇恢复系
  • 6篇胞质雄性不育...
  • 5篇杂交油菜
  • 5篇细胞质雄性不...

机构

  • 47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农学会

作者

  • 47篇刘绚霞
  • 39篇董振生
  • 39篇刘创社
  • 28篇董军刚
  • 16篇李红兵
  • 10篇严自斌
  • 8篇高晓岚
  • 7篇解芳宁
  • 3篇景军胜
  • 1篇黄镇
  • 1篇郭艳
  • 1篇李红斌
  • 1篇刘素巧
  • 1篇郭永华
  • 1篇李宏兵
  • 1篇杨莉
  • 1篇崔方让
  • 1篇张改生
  • 1篇吴麟荣
  • 1篇刘燕

传媒

  • 9篇西北农业学报
  • 8篇种子
  • 5篇陕西农业科学
  • 4篇中国油料作物...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农村百事通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南方农业
  • 1篇植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03A及其杂交种成油1号的选育被引量:9
2006年
成油1号是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03A与恢复系1266C杂交选育而成的“三系”杂交种。2002年参加国家黄淮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630 kg/hm2,比对照品种秦油2号增产1.21%。2003年续试,平均产量2 998.4kg/hm2,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4.08%,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一位。2004年参加国家黄淮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 580.6 kg/hm2,比对照减产1.79%,减产不显著。成油1号芥酸含量0.45%,硫苷含量22.79μmol/g,含油量42.14%,属双低油菜杂交种。
董振生刘创社董军刚刘绚霞高晓岚李红斌严自斌安兆辉陈雯华
关键词: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
甘蓝型油菜高含油量恢复系1521 C的选育及应用
2012年
利用杂油77与低芥酸黄籽油菜宁油10号杂交,经定向高油连续选择,育成黄籽双低高含油量恢复系1521 C(48.5%)。育成的1521 C耐寒抗冻,适应性广,用其育成适宜陕西不同生态类形的油菜品种4个,陕油12和陕油17适宜陕西南部种植,陕油18适宜关中灌区种植,合杂油2号表现耐寒性强,产油量高,适宜渭北旱塬种植,比现有推广的对照品种甘杂1号产油量增产16.72%。
刘创社黎亚萍许伟刘绚霞董振生
关键词:含油量恢复系
油菜复配化学杂交剂研究及应用被引量:3
2014年
为筛选新型高效油菜复配化学杂交剂,研究其应用技术及杀雄机理,用其拟制细胞质不育系低温微粉和选育化杀两系杂交种.将2种高活性杂交剂复配,多年多点大田试验研究其应用技术,生理生化、大田调查和细胞学观察研究其杀雄机理和杀雄效果,醋酸洋红染色测定花粉活力.油菜单核期在茎叶上喷雾0.5~0.8mg/L复配化学杂交剂,杀雄效果好,花药皱缩干瘪呈针状、花丝明显缩短、花药无花粉或为空秕、畸形的败育花粉,绒毡层提前解体或液泡化,全不育株率95%以上,不育株率100%,不育度95%以上,杂交种纯度提高8%以上.复配化学杂交剂是一种活性高、用量少、成本低、较为理想的新型油菜化学杂交剂.
刘绚霞刘创社董振生
关键词:油菜化学杂交剂杀雄效果雄性不育杂交种
一种甘蓝型油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的选育及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选育甘蓝型油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的方法及应用,选用保藏号为CCTCC NO:P201203的油菜种籽S1628,经6年连续自交定向选择,育成优良高油稳定自交系;以甘蓝型油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母本,...
刘绚霞董振生刘创社
油菜新品种甘杂1号耐寒、抗病、丰产特性分析
2002年
刘绚霞董振生刘创社董军刚
关键词:油菜耐寒性丰产性
甘蓝型油菜CMS 212A花药发育的细胞学研究被引量:17
2005年
对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2A的花药发育过程进行石蜡切片显微观察发现,212A的花药发育受阻于胞原细胞时期。其主要特点是花药由壁组织和维管束组成,无造胞细胞和花粉囊的分化,属于无花粉囊型不育系。
刘燕董振生张改生董军刚刘创社刘绚霞李宏兵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细胞学研究花药发育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发育受阻花粉囊
甘蓝型油菜同核异质不育系及杂一代的比较研究
2004年
通过对三种不同细胞质不育系套袋自交、剥蕾授粉和形态学观察表明:212A属于稳定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其主要原因与低温死蕾有关。用这三种不育系与1102C作杂交,其杂一代经济性状均优于213A/1102C和214A/1102C,产量分别比213A/1102C和214A/1102C增产11.1%和7.1%。212A的配合力高,利用其配制的212A/1102C(陕油8号)和212A/116C(陕油6号)分别通过国家和陕西省审定,这两个品种现已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
刘创社董军刚刘绚霞李红兵严自斌董振生高崇玉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同核异质不育系杂一代不育特性产量性状
双低油菜新品种“陕油1309”选育及制种技术
2024年
为提升油菜产能,保障我国食用油安全,以及油脂加工企业和农户效益,落实国家“稳粮扩豆增油”战略,选育高产抗病优良品种和研发配套制种技术是有效途径。为给双低油菜新品种“陕油1309”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简单介绍“陕油1309”选育过程,并从严格隔离,筛选制种区;选好苗床,适时播种;防虫追肥,培育壮苗;规范移栽、施肥标准;加强田间管理,偏管父本;适度打顶,辅助化学杀雄等方面总结“陕油1309”制种技术。
周显兵邓涛马维源刘绚霞
关键词:双低油菜品种选育制种技术
白菜型油菜杂交种白杂1号选育与研究
董振生景军胜刘创社董军刚刘绚霞李红兵高晓岚解芳宁严自斌郭永华
本项目选育出白菜型油菜杂交种白杂1号。白杂1号丰产性突出。在1997~2000年参加的渭北旱原区试中,四年平均亩产120.18kg,对照品种秦油4号平均亩产102.39kg,白杂1号比对照秦油4号增产17.37%。大田示...
关键词:
关键词:白菜型油菜杂交种选育
甘蓝型双低高油杂交油菜新品种陕油17的选育被引量:4
2013年
陕油17是利用甘蓝型双低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咸黄A和双低恢复系1521 C杂交选育而成的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于2010~2011年通过陕西省区试和生产试验,2010年陕油17平均产油量1 048.8 kg/hm2,对照秦优7号平均产油量972 kg/hm2,比对照增产7.9%;2011年平均产油量1 222.95 kg/hm2,比对照增产3.9%;2年平均产油量1 135.95 kg/hm2,比对照增产5.7%。2010年陕油17平均产量2 674.5 kg/hm2,比对照增产3.3%;2011年平均产量2 947.5 kg/hm2,比对照增产4.9%。2年平均单产2 823 kg/hm2,比对照增产4.2%。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863.5 kg/hm2,比对照增产3.7%。该品种产油量高,品质优,稳产性好,芥酸含量0.00%,硫苷含量25.03μmol/g,含油量45.10%,2012年3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刘绚霞刘创社董振生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杂交种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