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羽

作品数:10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8篇脉络丛
  • 7篇细胞
  • 4篇蛋白
  • 4篇脑脊液
  • 3篇永生化
  • 3篇生化
  • 3篇周期
  • 3篇细胞系
  • 3篇细胞周期
  • 2篇蛋白印迹
  • 2篇血-脑脊液屏...
  • 2篇血脑
  • 2篇血脑脊液屏障
  • 2篇血脑屏障
  • 2篇抑制素
  • 2篇印迹
  • 2篇脑屏障
  • 2篇
  • 2篇
  • 1篇低表达

机构

  • 10篇北京市疾病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10篇刘羽
  • 8篇马玲
  • 8篇李国君
  • 7篇赵超英
  • 6篇敬海明
  • 6篇董一文
  • 5篇李明
  • 5篇刘君丽
  • 5篇谭壮生
  • 4篇李煜
  • 4篇郑珊
  • 4篇王红梅
  • 3篇宁钧宇
  • 3篇焦智浩
  • 2篇刘建中
  • 2篇高文晖
  • 2篇杨帆
  • 2篇魏开华
  • 2篇胡红
  • 2篇尤育洲

传媒

  • 4篇毒理学杂志
  • 1篇癌变.畸变....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北京环境诱变...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2014线粒...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乙酸铅对Z310细胞周期和PHB1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乙酸铅对大鼠脑脉络丛永生化细胞系Z310细胞周期和PHB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浓度为0、0.2、2、10、20和50μmol/L的乙酸铅分别染毒处理Z310细胞12和24 h,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以0、50、100和200μmol/L的乙酸铅染毒Z310细胞24 h,检测PHB1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随着染铅浓度2、10、20和50μmol/L的增加,染毒12 h的G0/G1期的细胞数量所占比例明显增加(P<0.05);染毒24 h的细胞周期变化不明显。染铅组PHB1蛋白的表达量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酸铅可引起Z310细胞周期G0/G1的比例增加,但未引起PHB1蛋白表达的改变,提示乙酸铅可能通过非PHB1介导的信号通路诱发Z310细胞周期的阻滞,其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王红梅刘羽董一文赵一达马玲赵超英李国君
关键词:细胞周期BLOT
铅对脑屏障系统的损伤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铅(plumbum,Pb)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环境毒物,能对人和动物造成多系统的损伤.不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许多发达国家中,铅毒性依然是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铅作用于全身各系统和器官,具有肝肾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
刘羽
关键词:血脑屏障血脑脊液屏障脉络丛
VDAC1基因低表达型Z310细胞系的建立与乙酸铅对其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运用载体介导的RNA干扰技术靶向抑制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l,VDAC1)在永生化大鼠脑脉络丛Z310细胞中的表达,构建VDAC1基因低表达型Z310细胞系,并检测乙酸铅对其增殖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VDAC1蛋白在乙酸铅对z310细胞毒性机制中的功能和作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4种特异性VDAC1-miRNA(GFP)干扰载体,筛选、测序验证并扩增。通过Lipofectamine LTX转染试剂盒将重组质粒转染Z310细胞,转染24h后,以荧光显微成像技术观察细胞的转染效果。经Blasticidin筛选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后细胞中靶基因和靶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采用CCK-8法检测乙酸铅(1、5、10、20、50、100、200和400μmol/L)染毒24h对VDAC1低表达Z310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本实验筛选出最有效的干扰载体13MR0047—3—1,与空载体组比,其对靶基因的沉默效率为52.62%;与未处理的Z310细胞组比,其下调了81.28%VDAC1蛋白的表达。CCK-8法结果显示,20μmoL/L以上剂量的乙酸铅可抑制VDAC1低表达Z310细胞的增殖,存在剂量一效应关系;且与相同染毒剂量组的空载体对照Z310细胞比,高剂量乙酸铅(200~400μmol/L)对VDAC1低表达Z310细胞的毒性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脑脉络丛永生化Z310细胞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的靶向抑制成功,VDAC1基因低表达型Z310细胞系构建成功。VDAC1的低表达促使Z310细胞对乙酸铅的毒性作用更为敏感,其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刘羽董一文胡红敬海明李煜谭壮生王红梅尤育洲李明焦智浩赵超英马玲宁钧宇李国君
关键词:增殖
体外脑脉络丛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在毒理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脑脉络丛(CP)上皮细胞是血-脑脊液屏障(BCB)的重要组成,BCB的屏障功能及分泌功能对维持大脑内环境的稳定有重要意义。目前体外建立的脑脉络丛细胞系主要有3种,即Z310、TB-CSBF和CPC-2,其中Z310和TR...
刘君丽刘羽敬海明
关键词:细胞系血-脑脊液屏障
脑脉络丛组织中锰毒性差异表达蛋白的体外验证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在锰染毒体内实验模型的大鼠脑脉络丛组织中鉴定到32个锰毒性相关的差异蛋白。本试验挑选出其中7个差异表达蛋白,包括抑制素蛋白(PHB1)电压阴离子通道(VDAC)、肌动蛋白β亚型(β-Actin)、应激性磷蛋白1(STI1)、热休克蛋白70(HSP70)、转甲状腺素蛋白(TTR)和中间丝波形蛋白(Vimentin),在大鼠永生化脉络丛上皮Z310细胞体外染锰模型中,对其蛋白和mRNA水平的变化趋势进行验证。方法氯化锰(0、50、100和200μmol/l)染毒Z310细胞24 h,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7个锰毒性相关蛋白的蛋白表达水平;同样剂量的氯化锰染毒Z310细胞12 h,以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eal time-RT PCR)测定7个蛋白在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剂量的增加PHB1、β-Actin和STIP1在蛋白表达与mRNA水平均表现为上调的效应趋势,VDAC、HSP70、TTR和Vimentin在蛋白表达与mRNA水平均表现为下调的效应趋势;PHB1、β-actin、STIP1和TTR在Z310细胞中的表达效应趋势与体内动物模型脑脉络丛中锰毒性差异蛋白的变化趋势相符,而VDAC、HSP70和Vimentin在Z310细胞中的表达效应趋势则与之相反。结论氯化锰对PHB1、β-actin、STIP1和TTR的毒性效应在体内和体外是一致的,染锰后其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的变化趋势是可靠准确的。这为开展锰致脑脉络丛组织及其上皮细胞的毒性效应及其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董一文刘君丽刘羽敬海明赵超英马玲谭壮生李煜李芳李明焦智浩李国君
关键词:脉络丛血-脑脊液屏障蛋白印迹
脑脉络丛中锰毒性蛋白的鉴定验证及锰致细胞周期阻滞的调控机制
目的 动物整体水平和体外细胞水平,应用差异蛋白组学技术,筛查鉴定及验证脉络丛(CP)中锰毒性差异表达的关键蛋白,并在细胞水平进一步揭示抑制素蛋白(PHB1)在锰所致CP上皮细胞周期阻滞效应中的调控作用机制.通过本研究将从...
李国君刘建中郑珊高文晖谭壮生李煜李明焦智浩敬海明董一文魏开华杨帆刘君丽刘羽马玲赵超英
关键词:脉络丛细胞周期
氯化锰诱导脉络丛上皮细胞系Z310中PHB1上调表达的亚细胞分布和定位特征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测定氯化锰(MnCl_2)处理脉络丛上皮细胞质Z310后升高的抑制素蛋白1(PHB1)在亚细胞中的分布及重定位,以及在细胞胞浆中的主要定位亚细胞器,并观察PHB1与细胞生长调控蛋白P53在细胞内是否有共定位关系。方法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MnCl_2(0,100,200μmol/L)处理24 h后Z310细胞胞浆和胞核内的PHB1表达的变化及其重定位;采用免疫荧光法(Immunofluorescence,IF)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并观察MnCl_2处理后PHB1的亚细胞空间分布,及其与P53的亚细胞共定位特征。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表明,与对照组比较,MnCl_2处理后Z310细胞内PHB1的表达在胞浆中升高,同时在胞核内降低(P<0.05);免疫荧光法显示MnCl_2处理后PHB1在胞浆和胞核均存在,且在胞浆中主要分布于线粒体上;在胞浆和胞核内发现PHB1与P53有共定位(Co-localization)。结论MnCl_2处理后,上调表达的PHB1蛋白主要位于胞浆,同时发现胞核内PHB1降低,提示MnCl_2能够引起Z310细胞中PHB1蛋白升高并从胞核向胞浆移动,这种亚细胞水平的PHB1空间重定位(translocation)改变是锰毒性依赖性的;胞浆和胞核中的PHB1均与P53有共定位关系;胞浆中的PHB1主要存在于线粒体上。
胡红李子南敬海明谭壮生李明宁钧宇高珊马玲郑珊董一文齐丽娟刘羽李国君
关键词:氯化锰脉络丛
乙酸铅对脑脉络丛Z310细胞毒性作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初步探讨乙酸铅诱导大鼠脑脉络丛Z310细胞的低剂量兴奋作用和高剂量抑制作用。方法以浓度为0、0.000 2、0.002、0.02、0.2、2、20、200、500μmol/L的乙酸铅分别染毒Z310细胞12和24h,用噻唑蓝(MTT)法和2-(2-甲氧基-4-硝苯基)-3-(4-硝苯基)-5-(2,4-二磺基苯)-2H-四唑单钠盐(WST-8)法检测细胞生存情况,并观察各剂量组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0.02μmol/L乙酸铅染毒24 h,MTT法检测Z310细胞存活率为107.06%,0.2μmol/L染毒组24 h时细胞存活率升高为110.91%;>2μmol/L乙酸铅染毒时,细胞存活率随剂量增加而降低;染毒24 h时,200、500μmol/L乙酸铅组细胞存活率(MTT法)分别下降至79.37%和76.81%(P<0.01);染毒12、24 h时,200、500μmol/L乙酸铅组细胞存活率(WST-8法)分别下降至81.67%和72.36%及56.89%和44.05%(P<0.05)。结论低剂量乙酸铅可引起Z310细胞兴奋效应;高剂量乙酸铅引起Z310细胞抑制效应;WST-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较MTT法更敏感。
王红梅刘羽刘君丽谭壮生马玲赵超英李国君
关键词:细胞毒性
CP中锰毒性差异蛋白的鉴定验证及PHB1在锰致细胞周期阻滞效应中的调控作用
目的 慢性锰中毒的脑实质损伤不可逆,早期诊治尚难实现.脑室中的脉络丛(choroid plexus,CP)构成血-脑脊液屏障,是锰(Manganese,Mn)神经毒性作用的中间环节,其上皮细胞受损后在锰中毒发病过程中起关...
敬海明董一文刘君丽刘羽马玲赵超英郑珊张鹏刘建中李煜尤育洲冯颖高文晖杨帆魏开华李国君
铅对脑屏障系统的损伤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铅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环境毒物,可对人和动物造成多系统的毒性损伤。在世界多个国家,铅毒性引起的健康损害依然是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铅作用于全身各系统和器官,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导致成人记忆力损伤、阿尔茨海默症样病变及其他神经退行性病变。铅从周围血液循环进入脑实质首先必须穿过血脑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目前的研究显示,脑屏障系统是铅毒性作用的靶标,铅通过损伤脑屏障的结构功能并进入脑实质,造成一系列的神经系统毒性,现对近年来铅对脑屏障系统的毒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刘羽郑珊王红梅张维李明马玲赵超英宁钧宇李国君
关键词:血脑屏障血脑脊液屏障脉络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