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宇 作品数:8 被引量:2 H指数:1 供职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教育研究基金 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一般工业技术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冶金工程 更多>>
口腔美学的生物界面第一部分:牙周/修复界面 2012年 邵龙泉教授点评:在前牙美学的构成要素中,矛周组织占据重要地位。牙周组织围绕着天然牙齿或修复体,它们与口唇、颜面组织的动静态协调关系是体现前牙美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基于健康、功能、舒适、美观的治疗总目标,其成功实现取决于一整套全面的、多学科合作的综合性治疗计划。矛周美学治疗涉及各个部位的相互协调。牙周组织,作为矛齿的一个支持组织,决定美观修复体的环境,矛周手术应视为任何美学治疗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口腔医师近年来对口腔临床美学治疗理想境界的追求被概括为“红白美学”,其中“白”是指天然牙齿或天然矛的修复体;“红”则代表牙龈乳头、附着龈和牙槽粘膜等软组织。本文第一部分着重介绍了口腔美学中涉及牙周领域的“红色问题”及牙周治疗技术与修复治疗之间的关联,通过矛周外科手术与修复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来恢复患者外形的美观、功能的稳定。 Gerd Kōrner Arndt Happe 刘若宇关键词:牙周组织 口腔美学 修复体 前牙美学 外科手术 使用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形磷酸钙(CPPACP)改良新型夜间牙齿漂白术的初步临床报告 2012年 尽管指导性的夜间漂白术美白牙齿的功效已得到了充分肯定,然而却通常伴随着矿物质的丢失和牙齿敏感的问题。目前的研究报告介绍了一款新型的再矿化剂,同时推荐一项指导性的.可降低牙齿敏感性的夜间活髓牙漂白技术。将22%过氧化脲凝胶与含有酪蛋白磷酸肽一无定形磷酸钙的MIPaste相混合。取过氧化物与MIPaste各1mI混合直至形成均质的糊剂。嘱5名患者接受进行3周的家庭漂白术治疗。通过Vitapan比色等级体系从视觉上直观地评估其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在接受漂白治疗后均显示:降低了至少2个单位的VitaPan等级.且未出现敏感症状。MIPaste与过氧化物的共同使用并不会对凝胶的效能产生影响.且仍能有效降低其敏感性。 Boniek Castillo Dutra Borges Adriana Alcantara Meira de Vasconselos Ana Gabriela Gama Cunha Fabio Henrique de SaLeitao Pinheiro Claudia Tavares Machado Alex Jose Souza dos Santos 刘若宇关键词:酪蛋白磷酸肽 过氧化脲凝胶 过氧化物 高温座滴法筛选玻璃料与氧化锆基片之间适宜的玻璃渗透温度 <正>目的:通过高温座滴法研究玻璃与氧化锆基片间的润湿性能,筛选出适宜的玻璃渗透温度。材料与方法:选择La2O3-Al2O3-SiO2体系的玻璃配方,玻璃成分中的其他组分不变,分别改变La2O3(20wt%,15wt%,... 刘若宇 邵龙泉文献传递 高温座滴法筛选玻璃料与氧化锆基片之间适宜的玻璃渗透温度 刘若宇 邵龙泉牙科玻璃渗透氧化锆陶瓷功能梯度结构的构建与性能分析 研究背景 金属烤瓷修复材料在过去曾被认为是口腔修复领域的“金标准”。然而近十几年,美观性和生物相容性更好的全瓷修复材料逐渐取代金属烤瓷修复材料的地位。而目前用于口腔的全瓷修复体多为双层瓷结构,即在坚固的基底冠上烧结... 刘若宇关键词:牙科陶瓷 玻璃渗透 氧化锆 文献传递 全口义齿再修复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与效果 目的:测定IPS E.max牙本质瓷无限光学厚度。方法:制作直径为13 mm,厚度为1.0,1.5,2.0,2.5,3.0,3.5,4.0,4.5,5.0 mm的IPS E.max A、B、C、D色系的盘状牙本质瓷,应用... 邵龙泉 孙挺 王琳琳 艾俊 刘若宇 张耀坤文献传递 牙体磨损和酸蚀症的全面而保守的治疗修复 第二部分:临床进程和病例报告 2012年 本文提出一种治疗牙体磨损的全面而保守的方法.该方法以微创复合修复术为基础治疗前牙和后牙的龋病。依据组织缺失的严重程度和现存后牙修复体大小.有三种相关的治疗方法可供选择。实际上后牙的状况可引导临床医师做出最合适的修复选择。在组织缺失有限和充填体较小的情况下.只须考虑直接修复的方法。对于组织缺失中等和现存的修复体大小中等的病例.建议使用直接和间接复合修复体联合修复。而对于大量组织缺失和修复体较大的病例.通常选择间接修复的方法。通过粘结修复术,主要包括建立直接复合体.可重建以前牙为导向的修复体和正确的笑线;在组织破坏更严重、颊侧形态丧失或牙体变色的情况下.可使用贴面或全冠进行修复。本文的主旨在于.通过使用不破坏牙体硬组织的粘结修复术,从而阻止组织的破坏以及恢复牙齿的正常牙体生物力学性能、功能和美观。 刘若宇 邵龙泉关键词:牙体磨损 病例报告 临床医师 修复术 保守 酸蚀症 互动式教学在《口腔修复学》课程中的实施效果评价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索在《口腔修复学》课程中网络互动结合分组病例讨论的教学效果。方法采取分层随机化分组方式,将40名2009级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实验组实施网络互动结合分组病例讨论教学,在课堂上按3:1的学时比例分配理论知识讲授与病例讨论时间,课后进行网络互动式授课。理论课程结束后,两组学生接受统一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80题)、判断题(20题)、病例分析题(5题),满分150。并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学习难度的认知。对两组考试成绩行两样本t检验(a=0.05),问卷调查结果行Mann—WhitneyU检验(a=0.05)。结果对照组考核平均成绩为(109.22±8.22)分,实验组平均成绩为(126.28±8.72)分,两组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1254,P=0.000)。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学习兴趣(Z=-2.869,P=0.004)及对学习难度认知(Z=-2.711,P=0.007)存在差异。结论网络互动结合分组病例讨论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成绩及独立思考能力,其效果优于传统教学。 张耀坤 孙挺 刘琦 刘若宇 陈良娇 邵龙泉关键词:口腔修复学 互动式教学 病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