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玉林
- 作品数:111 被引量:273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天津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掺杂型Zn(BTZ)_2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被引量:10
- 2004年
- 合成出近白色电致发光材料--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螯合锌(zn(BTZ)2),以该配合物作为具有电子传输性能的发光层主体,并在其中掺入不同含量的橙红色荧光染料Rubrene,制备出具有单一发光层白色OLED器件ITO/PVK:TPD/Zn(BTZ)2:Rubrene/Al.由其电致发光(EL)光谱图及相应色坐标值, 确定了Rubrene在Zn(BTZ)2中的最佳掺杂浓度比为0.05%.按此掺杂比制备的器件,色度随外加驱动电压在很大范围内(10-22.5 V)变化很小,其色坐标均非常接近于白色等能点.当电流密度为0.1 A/cm2, 驱动电压约为20 V,器件外量子效率最高值为0.63%,相应发光效率为4.05 cd/A,此时器件的色坐标为(x=0341,y=0.334),亮度为4048 cd/m2,器件综合性能达最优.文中还对上述掺杂型白光器件的发光和电学性能及发光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 郑加金华玉林印寿根冯秀岚吴晓明孙媛媛李永舫杨春和帅志刚
- 关键词:色坐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PVK电致发光材料TPD苯并噻唑
- 可溶性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PDHPV的合成及单、双层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发光性能比较被引量:1
- 1995年
- 可溶性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PDHPV的合成及单、双层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发光性能比较李晨曦,尹春,黄文强,印寿根,张会旗,何炳林,郑军,华玉林(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研究所,天津,300071)(天津理工学院材料物理研究所)关键词PDHPV共轭聚合物;电致发光...
- 李晨曦尹春黄文强印寿根张会旗何炳林郑军华玉林
- 关键词:共轭聚合物电致发光发光材料
- 一种低压高效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低压高效有机发光二极管,由带有ITO的玻璃衬底、空穴传输层、p型掺杂发光层、i型本征发光层、n型掺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复合电子注入层和阴极依次组成叠层结构,其中p型掺杂发光层采用掺入蓝光荧光染料的空穴传输材料;i型...
- 吴晓明辛利文张欣于倩倩高建华玉林印寿根
- 文献传递
- 一种低压有机电致蓝光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低压有机电致蓝光发光器件,由带有ITO透明衬底、p型掺杂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具有空穴传输特性的发光层、空穴扩散层、电子传输层、电子缓冲层和金属背电极叠加组成,其中具有空穴传输特性的发光层采用蓝色发光材料;空穴扩散层为...
- 吴晓明张欣王丽辛利文于倩倩华玉林印寿根
- 文献传递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封装技术被引量:11
- 2007年
-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OLED)被认为是综合性能最理想、最具发展前景的下一代显示技术之一。但由于其使用寿命太短,制约了OLED显示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对OLED进行有效的封装是解决这些问题,进而提高其使用寿命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文章综述了OLED显示器件老化的机理及其封装技术(物理法、化学法、复合封装法);分析了各种封装技术对OLED显示器件寿命的影响因素及各自的优缺点。
- 董波杨利营叶丹琴陆燕华玉林印寿根
-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封装
- 芴-吩噻嗪衍生物共聚物的光电性能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循环伏安法等手段研究了两种芴与吩噻嗪衍生物的共聚物的光电性能.制备了结构为ITO聚/合物/Ca/A l的单层器件.电化学结果表明吩噻嗪单元的引入降低了聚芴的电离势(Ip),提高了电子亲和势(Ea),改善了材料的载流子传输能力.EL结果表明两种共聚物都发绿光,最大发光波长分别为552 nm和544 nm.
- 马小芬王辰杨利营陆燕刘嵩邓家春华玉林印寿根
- 关键词:吩噻嗪共聚物电致发光
- 一种多层白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制备了一种结构为ITO/NPB/NPB:Ir(piq)2(acac)/CBP:TBPe/BAlq:rubrene/BAlq/Alq3/Mg:Ag的白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空穴传输型主体NPB掺杂磷光染料Ir(piq)2(acac)作为红色发光层,双载流子传输型主体4,4′-N,N′-dicarbazole-biphenyl(CBP)掺杂TBPe作为蓝色发光层,电子传输型主体材料BAlq掺杂rubrene作为绿色发光层.以上发光层夹于空穴传输层(NPB)与具有电子传输性的阻挡层(BALq)之间.由于各主体间异质结的存在,平衡了载流子在各发光层的分布,使得器件的制备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通过控制各层厚度及染料掺杂量,可以得到高亮度的白光发射.所得白光器件启亮电压为4.5V,其具有的最大外量子效率和最高亮度分别为1.5%和16260cd/m2.当驱动电压从5.0V升高到20V时,器件色坐标由(0.396,0.432)改变为(0.411,0.414).由于该器件发射光谱主要由蓝(464nm)、绿(552nm)、红色(620nm)三个发射峰组成,与常见的白光器件相比,其更加适合与彩色滤色膜匹配得到三基色光,进而获得全色显示.
- 张国辉华玉林吴晓明印寿根牛霞惠娟利王宇张丽娟
- 关键词:电致发光磷光染料异质结白光
- 聚苯乙烯撑的光致和电致发光特性
- 1995年
- 采用Wessling合成路线制备聚苯乙烯撑[Poly(p-phenylenevinylene)],测定了它的荧光发射和荧光激发光谱,得知其S_1→S_0跃迁能为2.339eV.制备了ITO-PPV-AI模型发光二极管,测得了它的电致发光谱,并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新现象.
- 黄宗浩王荣顺杨国强华玉林
- 关键词:电致发光光致发光
- TPD:CuPc LB薄膜电子阻挡层对电致发光的影响
- 1999年
- TPD:CuPc LB薄膜作为电子阻挡层被引入到ITO/TPD:CuPc/Alg:DCM1/Al电致发光器件中的PPV和Alq:DCM1层之间,不含任何TPD:CuPc层或仅含单层TPD:CuPc且在较高直流电压(≥8V)驱动下的器件,它们的发射光谱同时来自PPV(513nm)和Al:DCM1(591nm)。相反。
- 华玉林候延冰
- 关键词:电子阻挡层TPD电致发光
- 利用两类材料实现彩色TFEL显示的初步研究
- 1994年
- 本文对利用两类材料实现彩色薄膜电致发光显示的新途径进行了初步研究,其中包括含三基色成份的无机类ZnS:PrFl3白光材料和器件及能得到绿光和黄光的有机类8-Alq材料和器件,并对它们的光学和电学性能分别进行了讨论。
- 华玉林侯延冰彭俊彪郜军冯秀岚
- 关键词:电致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