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宫内膜癌发生过程中DNA修复蛋白表达的意义
- 目的:子宫内膜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其发生可能与DNA修复功能缺陷有关。机体细胞内存在多种DNA修复方式,主要包括错配修复(mismatchrepair,MMR)、损...
- 卜秀华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 文献传递
- 异位妊娠3种保守治疗方法效果观察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寻找一种简单、有效、成功率高的异位妊娠药物治疗方法。方法将105例患者分为中药组(A组)、甲氨喋呤(MTX)单次肌肉注射组(B组)、两者联合应用组(C组)进行比较。结果C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中药组和单次注射甲氨喋呤组,住院日及β-HCG值降至正常的天数缩短,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及成功率。结论中药与甲氨喋呤(MTX)两者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高,安全,副作用小,可为临床首选方案。
- 卜秀华
- 关键词:异位妊娠药物治疗
- 女性淋菌感染临床分析
- 淋病是由淋病双球菌感染引起,目前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我国性传播疾病中也以淋病为多见,现对我院1999年1月至5月门诊筛选出136例淋病患者进行分析.本院1999年1月至5月门诊就诊人数6264例,发现...
- 卜秀华
- 文献传递
- 宫颈糜烂200例临床治疗观察
- 2006年
- 卜秀华
- 关键词:CO2激光治疗治疗疗效治愈率单纯型
- 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关系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蛋白hMLH1和hMSH2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内膜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sp)检测正常子宫内膜14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27例、子宫内膜癌31例中的hMLH1和hMSH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不典型增生和癌组织中hMLH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4/14)、81%(22/27)和61%(19/31),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hMLH1的核表达率分别为14%(2/14)、19%(5/27)和19%(6/31);hMSH2的胞质表达率分别为100%(14/14)、78%(21/27)、81%(25/31),不典型增生组和癌组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hMSH2的核表达率分别为43%(6/14)、59%(16/27)、68%(21/31),癌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错配修复蛋白hMLH1和hMSH2的细胞内表达缺失可提示子宫内膜的异常增生,同时检测两种蛋白的表达及表达位置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发现。
- 刘渤卜秀华时妍妍王朝晖吕申
-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错配修复蛋白免疫组化
- 关于卵巢成熟型畸胎瘤与未成熟型畸胎瘤的鉴别诊断(附27例病例分析)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通过对 2 7例卵巢畸胎瘤病人 ,进行术前的影像学及肿瘤标志物检查 ,探讨鉴别诊断成熟型畸胎瘤与未成熟型畸胎瘤的可靠方法。方法 :成熟型畸胎瘤 2 0例 ,未成熟型畸胎瘤 7例。所有病人术前均行B超、CT及甲胎蛋白 (AFP)等检查。结果 :所有畸胎瘤病人B超显示混合性影像 ,成熟型畸胎瘤边界光滑完整 ;但是未成熟型畸胎瘤多见形态不规则的实质光团。CT检查 ,未成熟型畸胎瘤都有散在钙化灶。以肿瘤影像中钙化灶总数与肿瘤最大径的平方之比为指标〔1〕,成熟型畸胎瘤 0 .64 0± 0 .0 5 0 ,未成熟型畸胎瘤 0 .170± 0 .0 84,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0 1)。取AFP值的自然对数值 ,成熟型畸胎瘤 1.0 0± 0 .3 8,未成熟型畸胎瘤 3 .3 8± 2 .41,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47)。结论 :卵巢畸胎瘤病人 ,术前综合检查、分析B超、CT以及AFP等 ,正确地鉴别成熟型畸胎瘤与未成熟型畸胎瘤 ,为选择最适宜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 王学慧于晓辉朱芳卜秀华
- 关键词:卵巢成熟型畸胎瘤病例分析肿瘤标志物
- 巨大儿相关因素及分娩结局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近年来,因孕妇营养过剩和运动量过小导致的孕妇孕期体重过度增加、生产巨大儿和发生母婴并发症等情况在临床上明显增多,其严重危害了母婴健康。本文对695例巨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对母婴的影响。
- 任冉卜秀华宋雁
- 关键词:巨大儿母婴并发症孕期体重营养过剩母婴健康
- 无痛分娩对产程及妊娠结局影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8
- 2009年
- 目的:研究无痛分娩镇痛的疗效和对产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300例在产程中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的产妇作为试验组,同期未采取任何分娩镇痛药物分娩的3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尿潴留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活跃期和第二产程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产后出血的影响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间产妇发生尿潴留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分娩方式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无痛分娩安全可靠,可缩短产程,对分娩方式和产后出血无明显影响。
- 任冉卜秀华
- 关键词:无痛分娩产程分娩方式分娩并发症
-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治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孕期治疗及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8年妊娠合并ITP的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血小板计数分为三组:51~100×109/L为A组,共55例;30~50×109/L为B组,共80例;少于30×109/L为C组,共45例。给予相应的治疗,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与新生儿的并发症是否存在区别。结果传统的治疗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方法有效。两种分娩方法产妇产后出血,阴道壁血肿及切口渗血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9例新生儿血小板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阴道分娩4例,剖宫产5例,均无明显出血倾向。结论根据血小板水平及有无出血倾向给予相应治疗,有效治疗后可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终止妊娠,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无明显影响。
- 白红卜秀华
-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皮质激素分娩方式
- 血清CA125判定子宫内膜癌预后的价值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 :研究、探讨血清CA12 5判定子宫内膜癌预后的价值。方法 :189例原发性子宫内膜癌病例 ,检测治疗前、治疗后以及复发、再转移病例的血清CA12 5水平。结果 :1)分别以 35U/ml、17U/ml作为绝经前、后的血清CA12 5阳性诊断标准 ,阳性率分别为 37.5 %、6 4 .4 %。 2 )绝经前、后病例 ,如果治疗前血清CA12 5分别超过 70U/ml、2 5U/ml则 5年生存率低、预后不良(P <0 .0 0 1)。 3)治疗后血清CA12 5仍大于 2 0U/ml,特别是大于 2 8U/ml病例全部死亡。 4 )绝经前、后病例 ,如果治疗前血清CA12 5分别超过 4 0U/ml、30U/ml,则对于预测是否有盆腔淋巴结的转移有意义。 5 ) 82 .6 %的复发、再转移的病例血清CA12 5超过 2 0U/ml;治疗前血清CA12 5阴性病例 ,在发生转移时 6 8.8%血清CA12 5升高。结论 :血清CA12 5对于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判断和治疗经过的监测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对及时诊断。
- 于晓辉肖红新汪洁平卜秀华任海军孔繁斗赵丽嫣张丽雅
- 关键词:血清CA125子宫内膜癌预后肿瘤转移肿瘤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