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国强
- 作品数:17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对干燥性角/结膜炎给予普拉洛芬及聚乙烯醇的临床治疗评价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评价对干燥性角/结膜炎给予普拉洛芬及聚乙烯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干燥性角/结膜炎患者21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泪膜破裂时间。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14%,治愈率为61.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与治愈率(P<0.05)。两组治疗后泪膜破裂时间均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泪膜破裂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燥性角/结膜炎给予普拉洛芬及聚乙烯醇联合给药疗效确切。
- 卢国强
- 关键词:普拉洛芬滴眼液
- 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手术治疗白内障临床疗效分析
- 2009年
- 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在许多医院得到推广。现就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白内障行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手术总结如下:
- 刘祥龙卢国强王旭飞
- 关键词: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小切口手术治疗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技术
- 针刺分离与联合干扰素治疗包裹性囊状滤过泡对比分析
- 2008年
- 刘祥龙卢国强贾秋菊
- 关键词:药物疗法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给予小梁切除术配以内科药物疗法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 观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给予小梁切除术配合内科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 年1 月~ 2014 年5 月诊疗的94 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前瞻性研究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47 例)与试验组(47 例),两组均接受小梁切除术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丝裂霉素、干扰素α-2b 治疗,术毕统计和比较两组治疗前眼压变化、滤过泡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6、12 个月各组眼压均明显降低(P 〈 0.05),且试验组的降低更为显著(P 〈 0.05);随访发现,试验组功能性滤过泡比率为9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前房炎症,经相关处理后完全改善.结论 针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给予小梁切除术配合丝裂霉素、干扰素α-2b 有助于改善患者眼压与滤过泡情况,属于一种可行性、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案.
- 朱姝卢国强
- 关键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
- 小梁切除联合青光眼引流植入治疗青光眼62例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青光眼引流植入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4月于我院手术治疗青光眼的12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2例。对照组采取小梁切除术,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取青光眼引流植入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术后观察组眼压、视力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青光眼的患者,在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采取青光眼引流植入治疗,可以降低眼压,改善视力。
- 刘祥龙卢国强
- 关键词: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 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疗效观察
- 2013年
-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眼轴大于26mm的124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3~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视力及视觉质量,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视力≥0.3 84只眼,占67.74%。其中,眼轴26~30mm组中,术后视力≥0.3 51只眼,占79.69%;眼轴>30mm组中,术后视力≥0.3 33只眼,占55.00%。前者术后视力明显好于后者。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手术后可明显提高视力,改善视觉质量,疗效可靠。
- 朱姝卢国强刘祥龙
- 关键词: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
- 睑板腺功能异常并发干眼青年患者应用聚乙烯醇滴眼液辅以改良睑板腺疏通疗法的效果评价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评价睑板腺功能异常并发干眼青年患者应用聚乙烯醇滴眼液辅以改良睑板腺疏通疗法的效果。方法 2014年2月~2016年1月于眼科确诊并收治的160例睑板腺功能异常合并干眼的青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单纯给予聚乙烯醇滴眼液进行滴眼治疗,研究组在聚乙烯醇滴眼液的基础上加用改良睑板腺疏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Schirme I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FL)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SIT、BUT及CFL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研究组BUT及CF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SIT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睑板腺功能异常并发干眼青年患者应用聚乙烯醇滴眼液辅以改良睑板腺疏通疗法,效果显著。
- 卢国强
- 关键词:干眼聚乙烯醇
- 结核性脉络膜炎一例被引量:5
- 2009年
- 患者女,16岁。因发热、头痛伴呕吐5d,于2006年11月5日以“头痛待查”收入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患者于入院前5d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6℃,伴头痛,恶心、呕吐。儿科门诊身体检查:体温38.4℃。内科查体无阳性体征。神经科查体:颈强3横指,Kernig征阳性。入院后行胸部X线检查,未见异常。脑脊液腰椎穿刺检查显示外观无色透明,压力280mmHg(1mmHg=0.133kPa),白细胞125×10^5/L,总蛋白543mg/L、葡萄糖1.33mmol/L、氯113.3mmol/L。临床拟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给予甘露醇系统脱水降颅压,并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及乙胺丁醇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入院后3d,患者发热、头痛、呕吐症状有所好转,查体仍颈强2横指,Kernig征阳性。
- 魏来卢国强刘祥龙
- 关键词:病例报告
- 给予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合并房角分离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评析给予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合并房角分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前瞻性研究方式将92例(92只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合并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合并房角分离术治疗。术毕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与房角宽度等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为8.7%,与对照组的28.3%相比显著更低(P<0.05)。结论:给予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合并房角分离术治疗,有助于患者眼压降低以及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宽度的增大,且术后患者并发症少,不失为一种合理的手术方案。
- 朱姝卢国强
- 关键词: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房角分离术
-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与处理
- 2010年
- 刘祥龙卢国强
- 关键词:浅前房原因分析青光眼术后术后早期并发症手术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