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冬苇
- 作品数:4 被引量:41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我国IT企业新产品开发中的技术获取模式研究被引量:9
- 2007年
- 恰当的技术获取模式对IT企业新产品的快速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技术特性、企业特性、环境特性三个维度探讨了新产品开发中内部研发、合作研发和外部购买三种技术获取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假设,并以国内IT企业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技术特性、企业特性和环境特性中的诸多因素都会对企业的技术获取模式选择产生影响,但研发经验、政府相关支持政策、企业对新技术成为市场标准的需求度未能像以往学者所发现的那样具有显著的影响。
- 彭新敏吴晓波卫冬苇
- 关键词:技术特性环境特性
- 企业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技术获取模式研究——以IT产业为例
- 经济全球化,中国加入WTO,使得国内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推出最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使用何种技术获取方式就变得非常重要。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
- 卫冬苇
- 关键词:技术特性企业绩效
- 文献传递
- 我国IT企业技术获取模式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3
- 2008年
- 技术获取模式是企业技术战略的重要组分,对企业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以我国的IT企业为研究对象,将技术的获取模式按照企业研发力量的参与程度划分为内部研发、合作研发和外部购买,调查分析企业技术获取模式的选择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发现:除了内部研发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绩效显著正相关外,其他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究其原因则与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产业特点以及生命周期有着密切联系。
- 杜健吴晓波卫冬苇
- 关键词:IT产业
- 基于技术能力增长的企业技术获取模式研究被引量:20
- 2008年
- 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来说,技术能力的提高主要是基于技术学习过程来实现,而技术获取方式要随之不断的与技术能力相匹配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技术获取模式按照企业研发力量的参与程度从低到高分为外部购买、合作研发和内部研发三种类型,技术能力按照演化维度可分为技术仿制、系统整合以及自主创新三个阶段。技术能力的三个阶段应依次分别以外部购买、合作研发和内部研发为主导进行技术获取,并随着技术能力的增长而动态演进。最后研究了宁波海天集团技术能力增长与技术获取模式的动态匹配。
- 彭新敏吴晓波卫冬苇
- 关键词: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