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家福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遥感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壤
  • 1篇土壤侵蚀
  • 1篇退耕
  • 1篇退耕还林
  • 1篇黔西北
  • 1篇景观格局变化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2篇李红梅
  • 2篇刘文俊
  • 2篇马友鑫
  • 2篇吴家福
  • 1篇罗红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毕节地区退耕还林前后景观格局变化被引量:1
2010年
始于20世纪末的退耕还林工程,对我国景观格局影响巨大.毕节地区,地处世界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地带,同时也是我国西南地区退耕还林的核心地区.基于1988年和2008年两期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定量分析该地区退耕还林前后景观格局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毕节地区林地面积增长明显,斑块形状趋于复杂;耕地大面积减少,斑块形状趋于简单.耕地与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之间转换频繁.耕地景观随着斑块数和斑块密度的增加破碎度增加,而林地的破碎度降低.就整体景观而言,毕节地区景观破碎度增加,景观形状趋于简单化、规则化,景观格局向着多样化、均匀化方向发展.
吴家福马友鑫刘文俊李红梅
关键词:退耕还林遥感
黔西北喀斯特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利用黔西北地区1974,1992和2008年共3期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图,结合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分析和模拟了该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前后的土壤侵蚀状况,以及主要地类转化类型的土壤侵蚀效应。结果表明,黔西北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显著,1974—2008年灌木林和旱地面积变化剧烈,且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1974—1992年,随旱地面积的显著增加,灌木林的显著减少,黔西北土壤侵蚀模数由29.55t/(hm2.a)上升到37.76t/(hm2.a),随旱地面积的显著减少,灌木林、有林地的显著增多,2008年下降到30.39t/(hm2.a);旱地和其他地类发生土壤侵蚀最为剧烈,大面积的灌木林转为旱地是1992年土壤侵蚀加剧的主要原因,而大面积的旱地转为灌木林和有林地使2008年土壤侵蚀状况显著改善,灌木林转为旱地仍是近期土壤侵蚀加剧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对灌木林的使用管理。
罗红马友鑫吴家福刘文俊李红梅吴建普
关键词:土壤侵蚀黔西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