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明营

作品数:115 被引量:390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2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1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7篇动脉
  • 37篇冠状
  • 37篇冠状动脉
  • 28篇心肌
  • 23篇动脉旁路
  • 23篇动脉旁路移植
  • 23篇旁路移植
  • 23篇冠状动脉旁路
  • 23篇冠状动脉旁路...
  • 21篇动脉旁路移植...
  • 21篇血管
  • 21篇移植术
  • 21篇旁路移植术
  • 21篇冠状动脉旁路...
  • 19篇术后
  • 17篇体外循环
  • 17篇外循环
  • 16篇心脏
  • 10篇心房
  • 9篇手术

机构

  • 89篇首都医科大学
  • 25篇中国人民解放...
  • 13篇北京大学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同济大学附属...
  • 4篇军医进修学院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同济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北京军区总医...
  • 2篇四川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解放军第30...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市西城区...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13篇吴明营
  • 37篇胡大一
  • 29篇汤楚中
  • 28篇周自强
  • 25篇齐弘炜
  • 23篇崔华楠
  • 22篇朱朗标
  • 18篇李功宋
  • 18篇王妍军
  • 16篇赵凤华
  • 14篇赵建刚
  • 13篇梅运清
  • 12篇路亚枫
  • 10篇余翼飞
  • 10篇吴文波
  • 10篇陈楠
  • 9篇蒙革
  • 9篇李田昌
  • 8篇梁峰
  • 8篇史旭波

传媒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中华胸心血管...
  • 6篇中国激光医学...
  • 6篇北京医学
  • 5篇中国胸心血管...
  • 5篇中国医药导刊
  • 4篇中华心血管病...
  • 4篇中华老年医学...
  • 4篇中国体外循环...
  • 3篇心肺血管病杂...
  • 3篇临床荟萃
  • 3篇军医进修学院...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华核医学杂...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心血管杂...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4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10篇2009
  • 6篇2008
  • 9篇2007
  • 6篇2006
  • 13篇2005
  • 6篇2004
  • 2篇2003
  • 6篇2002
  • 4篇2001
1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观察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右心耳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的改变。方法将48例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风湿性瓣膜病患者于术中获取的右心耳分为两组,其中窦性心律组27例,慢性房颤组21例,采用病理学检查评价心房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评价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慢性房颤患者心房组织有显著的纤维化,而且其心房肌细胞IL-1β和TNF-α的表达强度也显著大于窦性心律组。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心房组织IL-1β和TNF-α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炎症反应可能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房颤发生和维持的机制之一。
王长华胡大一汤楚中吴明营梅运清赵建刚齐弘伟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慢性心房颤动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
P波离散度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0
2010年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之一,不仅好发于心脏病患者,而且随着年龄增长,正常人群房颤的发病率也呈增多趋势。P波离散度是近年提出的一种预测房颤和房性心律失常的无创性心电检查方法,是心房非均质性电活动的标志,它的增加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复发相关。测量P波离散度,尤其是将P波离散度与P波最大时限结合观察,对心房颤动的预测具有很高价值。
贾清淼吴明营
关键词:P波离散度心房颤动
氧化苦参碱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保护作用与机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MT)对冠脉结扎诱导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假手术+OMT组、心梗模型组,OMT预处理组(ig给予OMT 100 mg/kg)。给药12小时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复制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8小时后,取大鼠心肌组织,通过TUNEL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细胞损伤及凋亡情况;收集大鼠血清,检测LDH与CK水平,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的活力,丙二醛(MDA)含量,ELISA法分析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凋亡心肌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血清CK、LDH水平显著升高(P<0.05);同时,血清CAT、SOD与GSH的活性明显降低(P<0.001),MDA的含量、IL-1β、IL-6和TNF-α水平显著增加(P<0.001)。OMT预处理明显减轻了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的损伤和凋亡,降低了其血清MDA含量,IL-1β、IL-6和TNF-α水平,增加了其CAT、SOD与GSH的活性。结论:氧化苦参碱预处理能够显著减轻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肌损伤,这可能与其抗炎、抗凋亡与抗氧化损伤作用有关。
崔华楠周自强王妍军吴明营
关键词:氧化苦参碱心肌梗死炎症反应
高功率CO_2激光心肌打孔机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研制用于激光心肌打孔血运重建术 (TMLR)的高功率CO2 激光治疗仪 ,并对其生物学效应及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激光合成方法研制产生大功率CO2 激光的心脏打孔机 ,分别在有机玻璃块、犬离体心脏和活体心肌缺血模型上进行激光心肌打孔实验 ,以检验合成光束的的生物物理特性 ,选择安全有效的激光心肌打孔参数。在此基础上 ,使用该仪器为6 5例冠心病病人行TMLR手术并观察效果。结果 在有机玻璃和离体猪心打孔显示孔道孔径、深度可以满足TMLR的使用要求。使用该仪器在犬缺血心肌打孔形成透壁孔道 ,1周后光镜下可见孔道通畅。 6 5例接受TMLR手术患者中 ,3例分别于术后第 3天、第 4天及第 8天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死亡 ,其余病人均顺利出院 ,随访 6~ 30个月 ,5 0例患者心绞痛明显减轻 ,其中 37例较术前减少 2级 ,15例减少1级 ;7例变化不明显 ,失访 5例。 2 6例术后行心肌放射性核素断层扫描 ,有 2 1例心肌打孔区域的血液灌注比术前明显增加。结论 合成高功率CO2 心脏激光打孔机治疗仪在TMLR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中安全有效。
吴明营李功宋李峻亨宋永成朱朗标顾瑛韩继之张仁尧余翼飞车兴平杨泽泉
关键词: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TMLR
国产激光机心肌再血管化的初步临床应用被引量:4
1996年
为观察研究激光心肌再血管化(TMLR)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我们于1995年12月21日首次使用TMLR为一重症冠心病患者治疗。该患者男性,62岁,发作性心绞痛12年,加重5天,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广泛弥漫性狭窄。手术在全麻下进行,使用国产CO2激光器在左室前壁、下壁和侧壁打孔23个。术后随访观察一个月,早期临床效果显示TMLR可缓解心绞痛,改善心肌灌注。
吴明营朱朗标余翼飞李功宋郎利李天德杨庭树盖鲁粤李峻亨顾瑛宋运琴张宏
关键词:冠心病TMLR心肌再血管化二氧化碳激光器
阿托伐他汀20mg对国人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研究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 评价阿托伐他汀治疗国人伴高脂血症的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在中国的27 家医院入选伴有高脂血症的冠心病患者189例,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8 周;在基线、4 周和8 周时分别测定患者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甘油三酯(TG),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共178例患者完成试验,与基线相比,8 周时TC显著下降[(6.26±1.00) mmol/L 比(4.50±0.88)mmol/L,P<0.01],降幅26.51%;LDL C显著下降[(4.17±0.69) mmol/L 比(2.51±0.72) mmol/L, P<0.01],降幅38.99%;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有效、安全地降低国人伴高脂血症的冠心病患者的TC和LDL C水平。
李建勇胡大一仝其广史旭波吴明营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冠状动脉疾病高脂血症
胸主动脉瘤的理论课教学方法探讨
2016年
胸主动脉瘤作为一种复杂的临床疾病,是外科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本文总结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如下:首先,通过典型病例介绍、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其次,针对内容特点,灵活选择情景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方法,紧密结合临床、介绍新进展,并适时归纳总结;上述方法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肯定。综上,教师基于本身的丰富临床经验,采用适当方法提高学生兴趣,针对不同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式,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吴明营周自强崔华楠
关键词: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外科教学互动式教学
白藜芦醇通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途径减轻出血性休克导致的大鼠的心肌损伤恢复心肌收缩功能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探讨白藜芦醇在出血性休克导致大鼠心肌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复制SD大鼠的失血性休克模型,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6),失血性休克模型组(HS组,n=6),白藜芦醇治疗组(RSV组,n=6)和白藜芦醇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抑制剂sirtinol共同处理组(RSV+sirtinol组,n=6)。待模型复制完毕后,监测左心室收缩功能,取血液样本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比较各组心肌酶改变。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并测定心肌组织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氢(H2O2)的浓度。取大鼠的心肌组织定量测定总三磷酸腺苷(ATP),免疫印迹实验测定sirt1的表达。结果失血性休克造成明显的心功能的损伤,明显增加了血清中炎症因子的表达,减少了心肌组织中SOD的表达,升高了H2O2的含量并减少了心肌组织中ATP含量与sirt1的表达,白藜芦醇干预恢复了休克导致的大鼠心功能的损伤、抑制了炎症因子、逆转了心肌组织中SOD与H2O2的含量并增加了心肌组织中ATP的含量与sirt1的表达,而使用sirt1抑制剂能够抑制白藜芦醇的这些作用。结论白藜芦醇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心功能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sirt1途径发挥的。
崔华楠李燕周自强王妍军陈楠吴明营
关键词:白藜芦醇失血性休克
体质量指数与左心房大小的相关性研究
2009年
目的:肥胖是心房纤颤(房颤)的一个危险因素,但是这种联系的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评价在窦性心律个体,其体质量指数(BMI)是否是左心房大小的独立决定因素。方法:连续观察18岁以上来我院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的非心血管病患者180例,均符合窦性心律、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且无瓣膜病及其它心脏病等,记录其年龄、性别,并测量身高及体质量。应用二维及M型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左心房大小、左心室功能及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结果:入选者平均年龄(45.54±13.33)岁,体质量指数(24.75±3.65)kg/m2,其中57.2%为男性,BMI是左心房大小的重要预测因子(P<0.001),独立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心室后壁厚度。BMI<25 kg/m2者平均左心房面积是(14.16±2.49)cm2,BMI≥25 kg/m2者平均左心房面积是(15.77±2.88)cm2(P<0.001)。结论:在非心血管病者中,肥胖与左心房增大相关,而且独立于左心室大小和左心室后壁厚度。这可能至少部分地有助于解释肥胖人群房颤发生率的增高。
王春波王国宏周自强吴明营
关键词:左心房心房颤动肥胖体质量指数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瓣膜置换术肥厚心肌的保护方法。方法14例重度AS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采用经左、右冠状动脉开口直接持续灌注,首次灌温4∶1氧合血高钾停搏液,待心脏停跳充分后使用冷4∶1氧合血低钾停搏液持续灌注。开放升主动脉前主动脉根部灌温血3~5min。应用碳酸氢钠及利尿剂,采用常规超滤滤出多余液体及钾。结果自动复跳9例,20Ws除颤1次后复跳2例,除颤3次后复跳3例。停机时血钾(5.20±0.39)mmol/L。无严重心律失常发生,术后22d院内死亡1例,为严重心功能不全。其余痊愈出院,随访1~31个月,效果良好。结论温血高钾诱导-冷血低钾持续灌注-温血灌注为AS患者进行了良好的心肌保护,联合应用利尿剂、碳酸氢钠及常规超滤,可避免高血钾及水肿的发生。
赵凤华齐弘炜吴明营王丽芳蒙革赵建刚崔华楠周自强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瓣膜置换心肌保护超滤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