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
- 作品数:17 被引量:103H指数:5
- 供职机构:孝感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依达拉奉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5年
- 选取2012年7月~2014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七叶皂苷钠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脑水肿面积及脑血肿体积。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NHSS评分下降更显著,且脑水肿和脑血肿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联合七叶皂苍钠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高,能够有效抑制脑水肿、减少脑血肿体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周成胡丹
- 关键词:依达拉奉七叶皂苷钠脑出血疗效
- 不同温度对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对脉冲射频(PRF)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影响。方法将三叉神经痛采用PRF治疗的60例患者依据温度分为三组,分别为38℃Ⅰ组,42℃Ⅱ组,48℃Ⅲ组,各20例。观察患者治疗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和患者的卡马西平服用量,比较三组的治疗有效率。结果三组患者实施治疗后均起到镇痛效果,治疗4周有效率,38℃组为70%,42℃组为75%,48℃组为80%,患者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三叉神经痛采用PRF治疗,温度设置为38℃、42℃、48℃均有效果,没有严重不良反应。
- 周成杨欢黄晓霞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脉冲射频温度
- 脑分水岭梗死脑血管介入诊治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分析脑血管介入在脑分水岭梗死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01—2012-12收治的60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接受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脑血管介入治疗组(介入组)24例、保守药物治疗组(药物组)22例和动脉内膜切除治疗组(内膜切除组)14例。对比3组治疗效果及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结果 3组患者经介入检查后所得病变血管狭窄程度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相关关系。3组患者在接受治疗1个月后显示,介入组疗效最优,其次为内膜切除组,药物组相对较差。而在治疗6个月后的随访中,介入组患者的脑血管病再发率最低,而内膜切除组与药物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脑分水岭梗死患者应用脑血管介入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 杨欢张秀玲王小平周成
- 关键词:脑分水岭梗死脑血管介入治疗
- 异丙嗪治疗25例小脑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
- 2013年
- 目的探讨异丙嗪治疗小脑出血所致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例小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营养神经、抑酸以及甲氧氯普胺镇吐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异丙嗪肌肉注射。结果两组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异丙嗪治疗小脑出血导致的眩晕起效快,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杨欢张秀玲王小平周成
- 关键词:异丙嗪小脑出血眩晕
- 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和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4年
- 将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配合尿激酶溶解治疗,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第1、2周后,观察组血肿减轻程度好于对照组,血肿消失时间同对照组相比要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预后良好率及再出血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出现率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配合尿激酶溶解治疗,临床疗效显著,预后情况较好,值得进行推广。
- 周成杨欢黄晓霞
- 关键词:血肿抽吸尿激酶高血压脑出血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评估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TI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TIA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周成胡丹
-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奥氮平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分析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奥氮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2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奥氮平治疗和单纯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MMSE评分、ADAS-Cog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8.04%,较对照组的82.35%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ADAS-Cog评分与对照组对比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奥氮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行为障碍等临床症状,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周成
- 关键词:丙戊酸镁缓释片奥氮平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疗效
- 大面积脑梗死后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后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特点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7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及30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采用TCD检测入院时、第3天、第7天、第14天时ACA、PCA、TICA等指标,计算RVACA、RVPCA,进行NIHSS评估。结果完全MCA型者49例,MCA皮质型者21例,病例组MCA、TICA血流流速明显慢于对照组(P<0.05),完全MCA型病死率及致残率高于皮质型MCA(P<0.05);完全MCA型第3天、第7天、第14天与入院时PI、MCA及NIHSS升高(P<0.05),第7天、第14天与第3天比较PI及NIHSS下降、MCA升高(P<0.05),皮质型MCA第3天、第7天与入院时比较PI、NIHSS升高(P<0.05),第7天、第14天与入院时比较MCA升高(P<0.05),第14天与第3天比较PI及NIHSS下降、MCA升高(P<0.05)。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MCA血流动力学变化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MCA血流速度减慢,完全MCA型表现更为明显,随着治疗血流动力学会逐渐改善,完全MCA型患者预后不及皮质型MCA。
- 杨欢张秀玲王小平周成
-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预后
- 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因素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11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上消化道出血 5 4例。GCS、去脑强直、中枢性高热、血糖浓度、低血压与上消化道出血显著相关 ,属于风险因素。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的监护治疗中应警惕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 ,尤其对伴有出血风险因素的患者。
- 余芾成周成谭梦芳李文辉宋慧琴
- 关键词:颅脑损伤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
-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将11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均给予服用阿托伐他汀,但观察组首剂量为40mg/天,14天后改为20mg/天,对照组则始终为10mg/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BI评分、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BI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TG、TC、LDL-C、HDL-C、hs-CRP、Cr水平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效降低血脂、抑制炎症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周成胡丹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托伐他汀大剂量血脂水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