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虹

作品数:15 被引量:89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优秀论文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标准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水稻
  • 4篇川芎
  • 3篇杂交
  • 3篇栽培
  • 3篇机械化
  • 3篇高产
  • 2篇氮肥
  • 2篇氮水平
  • 2篇冬水田
  • 2篇杂交稻
  • 2篇栽培技术
  • 2篇再生稻
  • 2篇生物碱
  • 2篇生物碱含量
  • 2篇施氮
  • 2篇施氮水平
  • 2篇水分
  • 2篇水分胁迫
  • 2篇水田
  • 2篇总生物碱

机构

  • 11篇四川农业大学
  • 9篇四川省农业技...
  • 4篇四川省农业科...
  • 3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犍为县农业局
  • 1篇凉山州烟草专...
  • 1篇德阳市润田水...

作者

  • 15篇周虹
  • 6篇袁继超
  • 5篇郑顺林
  • 3篇马逾英
  • 3篇张毅
  • 3篇陈勇
  • 3篇蒋桂华
  • 3篇徐富贤
  • 3篇范巧佳
  • 3篇任万军
  • 2篇朱永川
  • 2篇杨世民
  • 2篇刘灵
  • 2篇胡剑锋
  • 2篇熊洪
  • 2篇刘茂
  • 2篇邓飞
  • 2篇蒋鹏
  • 2篇陶有凤
  • 2篇郭晓艺

传媒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四川农业科技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中国稻米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优质稻保优提质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被引量:12
2017年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优质稻品种及其保优提质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了优质稻绿色栽培要做好生产区划、稻田生态环境治理、品牌建设,实现优质优价,提出了适期播种移栽将灌浆结实期调节至高品质形成光温区间、减穴健株优化水稻田间配置和群体结构、平衡高效施肥配合秸秆还田提供优质高产的营养成分、清洁水质富氧灌溉、稻田生物多样化和病虫草害的绿色防控等提质高产绿色栽培技术。
任万军周虹李娟陈勇陶有凤
关键词:水稻栽培高产
雅安地区春马铃薯高产优质高效氮肥运筹优化方案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采用2因素(施氮量、追肥比例)5水平随机区组试验与2因素5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相结合的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雅安地区施氮水平与追肥比例对春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及纯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和纯收益与施氮量和追肥比例之间均呈二次凸函数关系,随施氮量和追肥比例的增加而先升后降,采用频数统计分析法得出马铃薯产量≥22500kg/hm^2的优化方案为氮肥水平67.8—160.7kg/hm^2,追肥比例37.9%-53.8%;纯收益〉112000元/hm^2的优化方案为氮肥水平59.0—147.4kg/hm^2,追肥比例36.3%~53.3%,高效的施肥水平小于高产的施肥水平。
李国培郑顺林袁继超孙磊刘灵周虹
关键词:马铃薯施氮水平追肥比例商品薯率
氮素形态对川芎生长、产量与阿魏酸和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4
2010年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硝态氮、铵态氮、酰胺态及不同硝态氮与铵态氮配比对川芎生长发育和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硝态氮、铵态氮、酰胺态及硝态氮与铵态氮配施均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川芎的生长,延长其根长,茎蘖数增加,干物质积累增加,从而显著提高川芎的产量以及阿魏酸和生物碱含量。在硝态氮、铵态氮和酰胺态氮单独施用时,以尿素的增产增收和改善品质的效果最好,硝态氮最差;硝态氮与铵态氮配施可增强其肥效,延长其肥效持续期。高产高效的最佳施肥方式是50%的硝酸钙与50%的碳酸铵配施;优质高产的最佳施肥方式是75%的硝酸钙与25%的碳酸铵配施。
范巧佳张毅杨世民袁继超郑顺林周虹马逾英蒋桂华
关键词:川芎氮素形态
春季追肥对川芎产量、阿魏酸和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08年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春季追肥对川芎生长发育和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春肥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川芎的根长,增加其茎蘖数,使植株变高,并显著提高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干物质积累,特别是地下部的干物质量,从而显著提高川芎的产量,改善其品质,增加经济收入,其中以单施尿素58.7 kg.hm-2(纯氮27 kg.hm-2)的效果最佳,其次为氮磷钾配施。
张毅范巧佳郑顺林周虹袁继超马逾英蒋桂华
关键词:川芎
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产教协同推广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被引量:4
2022年
针对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时效性偏差和多元推广主体联系不紧密,导致水稻机插秧技术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问题,以机插秧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为基础,构建"一站两主体三中心四协同"的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产教协同推广模式。结果表明: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产教协同推广模式统筹技术、资金、人才和利益等因素,缩短了技术研发、传输和应用的时间,提高了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时效性。科研单位、推广系统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作构建交错式推广网络,形成2项四川省和农业农村部农业主推技术和1项地方标准,培育了一批农技研发人员、推广工作者和职业农民。2018—2020年核心示范片产量较2017年提高21.25%~34.39%,增收6316.50~7042.25元/hm^(2);辐射示范带产量8920~9350kg/hm^(2),增收4871.44~4968.20元/hm^(2)。该推广模式实现了机插秧技术供给方与需求方之间的平衡,可为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应用提供参考。
雷小龙陈勇王金华周虹邓飞周伟陶有凤胡剑锋陶诗顺任万军
关键词: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机插秧
冬水田播期对不同熟期杂交稻产量及光能利用率的影响
2021年
为探明冬水田区播期对不同熟期直播杂交稻产量和光能利用率的影响,以早熟杂交稻川作优8727、中熟杂交稻辐优838、迟熟杂交稻内6优107为材料,于2019年进行不同播种期(5个播种期分别为3月15日、3月20日、3月25日、3月30日、4月4日)大田试验,研究播种期对不同熟期直播稻产量、产量构成、干物质量、光能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川作优8727、内6优107产量和光能利用率影响显著,对辐优838产量和光能利用率影响不显著。随播种期推迟,川作优8727产量和光能利用率呈增加趋势,以4月4日播种的处理产量和光能利用率最高,较高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干物质量、收获指数是其增产的重要原因;辐优838和内6优107产量和光能利用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以3月20日播种的处理产量和光能利用率最高,其增产优势主要表现在每穗粒数、结实率、干物质量、收获指数上;与川作优8727相比,辐优838、内6优107产量分别增加14.6%、33.0%,光能利用率分别提高9.0%、20.5%。综上所述,冬水田区早熟杂交稻品种适宜播种期为4月4日,中熟杂交稻品种适宜播种期为3月20日。
周兴兵周虹周虹徐富贤熊洪蒋鹏朱永川熊洪郭晓艺
关键词:直播杂交稻光能利用率
川东南轻简栽培方式再生稻产量构成特征和经济效益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为了探明轻简栽培方式对中稻+再生稻产量构成特征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黄华占和金农丝苗为材料,于2017年在四川泸州进行不同栽培方式(翻耕移栽、翻耕直播、免耕移栽)的大田试验,分析了中稻-再生稻干物质生产特性、产量、产量构成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间头季稻产量差异不显著。翻耕直播头季稻产量较翻耕移栽平均增加3.5%,免耕移栽头季稻产量与翻耕移栽相当。再生季产量表现为翻耕移栽>免耕移栽>翻耕直播的趋势,但各栽培方式间差异不显著。与翻耕移栽相比,翻耕直播头季稻有效穗数较多而每穗粒数较少,成熟期干物质较高而收获指数较低。翻耕直播再生季有效穗数较多而每穗粒数和结实率较少。免耕移栽与翻耕移栽在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干物质和收获指数上差异不显著。不同栽培方式之间产值差异较小,但经济效益差异较大。与翻耕移栽相比,翻耕直播、免耕移栽的经济效益分别增加0.4%和6.2%。可见,头季稻高产途径是培育足够的有效穗数和提高千粒重,再生季高产途径是在足穗的基础上,协同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轻简化栽培技术具有节本、省工、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在川东南地区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蒋鹏周虹徐富贤熊洪张林朱永川周兴兵郭晓艺刘茂
关键词:轻简栽培再生稻
水稻全程机械化育秧技术
2021年
机插秧技术在我省水稻主产区快速发展,为推动水稻全程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发展,本文阐述了水稻全程机械化育秧技术的优势,介绍了该技术要点,包括机械设备、种子处理、秧田选择、苗床准备、育秧介质选择、精量播种、暗化催芽、秧田管理、秧盘搬运等,为种稻大户提供技术参考。
余俊奇朱从桦欧阳裕元周虹周虹刁友兰吉莉郑家国郑家国
关键词:水稻机械化规模化育秧
冬水田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高效技术
本文件规定了冬水田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的品种选择、头季稻栽培、管理、收获技术、粒芽肥施用及再生稻田间管理技术。本文件适用于四川再生稻适宜区。
徐富贤周虹张林蒋鹏郭晓艺熊洪袁志刚刘金丹王小中刘茂
紧凑型玉米正红6号群体结构与密肥优化方案的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采用两因素五水平裂区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紧凑型玉米正红6号的产量及其群体结构的影响,探讨了群体质量指标与产量的关系,并建立了优化栽培技术模型。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成熟期LAI和干物重、吐丝至成熟期的NAR、CGR及干物质积累量呈线性正相关,与吐丝期LAI和干物重呈二次凸函数关系;正红6号产量≥7500kg/hm^2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案为:61845-73155株/hm^2,施氮量180.1~419.9kg/hm^2,高产群体结构指标为吐丝期LA14.67~5.27,成熟期LAI1.46~1.87,吐丝后LAD138×10^4-149×10^4m^2·d,吐丝后NAR6.88~8.50g·m^-2·d^-1,吐丝后CGR21.92-25.13g·m^-2·d^-1,吐丝期干物重13954.72~15167.22kg/hm^2,成熟期干物重24503.4~24925.59kg/hm^2。
杨世民喻晓坪柯永培石海春袁继超谢力周虹
关键词:玉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