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断指
  • 3篇断指再植
  • 3篇再植
  • 2篇软组织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皮瓣
  • 2篇皮瓣修复
  • 2篇缺损
  • 2篇组织缺损
  • 2篇疗效
  • 2篇骨折
  • 2篇成活率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 1篇岛状
  • 1篇岛状皮瓣
  • 1篇岛状皮瓣修复
  • 1篇动脉
  • 1篇断指再植术

机构

  • 7篇深圳市宝安区...

作者

  • 7篇唐宏
  • 2篇许平
  • 2篇杨佳鞠
  • 2篇黄凤贞
  • 1篇谭旭昌
  • 1篇刘景臣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断指再植中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断指再植中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9年1~12月,利用皮瓣修复伴有软组织缺损的27例断指再植病例资料。结果:38指再植,35指(92.11%)成活;38块皮瓣中36块(94.74%)成活。有6指发生血管危象,3指成活,3指坏死。2例皮瓣坏死行指端缺损缩短缝合术。本组患者随访1年,外形及功能满意,无屈伸障碍。结论:断指再植同时根据软组织缺损的部位和伤情采用不同皮瓣进行修复,很好地保存了患指长度、功能和良好的外形。
唐宏
关键词:再植皮瓣软组织
肱骨近端骨折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08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98例的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非手术组和手术组,每组49例。结果:非手术组的优良率为93.88%,手术组的优良率为89.80%。结论:对于一部分骨折和多数二部分骨折均可采用非手术治疗,而对于骨折移位大于1cm或成角大于45°者常需手术复位,对三、四部分骨折多需手术复位。
杨佳鞠许平唐宏
关键词:肱骨骨折固定术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
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观察
2010年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9例均治愈出院并获得随访,优35例、占50.72%,良31例、占44.93%,可3例、占4.35%,差0例,优良率为95.65%。骨折全部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较为满意。结论:采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和传统的DHS、DCS、PFN内固定技术比较,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杨佳鞠许平唐宏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解剖型钢板内固定
前列腺素E1在断指再植术后的临床应用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对断指再植术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断指再植术后患者16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抗炎、抗栓塞、抗痉挛"三抗"治疗;B组为治疗组在常规"三抗"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腺素E120μ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2次/d,14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危象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对再植指的成活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再植指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前列腺素E1能有效地防止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再植指的成活率。
唐宏谭旭昌刘景臣
关键词:断指再植前列腺素E1血管危象成活率
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64例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介绍一种多手指软组织缺损应用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修复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带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64例的病例资料。结果 64例78指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个月~2年,皮瓣色泽基本与邻近皮肤相同,手功能恢复满意。皮瓣供区植皮区创面全部成活,手指屈伸活动无影响。结论以含掌背动脉的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操作方便,手术可同时切取多块皮瓣修复多指软组织缺损,效果满意。
唐宏
关键词:掌背动脉外科皮瓣
CO_2气腹及体位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腹腔镜妇科手术中CO2气腹及体位对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各30例,分为LC组(A)和腹腔镜妇科手术组(B),两组均予静吸复合全麻维持麻醉,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后3 min、平卧位气腹后3 min、体位改变后3 min、平卧位放气后3 min的心率(HR)、血压(BP)、氧饱和度(SPO2)、气道压及PETCO2,并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测定PaO2、PaCO2、pH,并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气腹前相比,气腹后两组患者的BP、HR均增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气道压、PETCO2、PaCO2在气腹后明显高于气腹前(P<0.05),而B组病例T位气腹后PAW、PETCO2及PaCO2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pH值在气腹后各时点及放气后3 min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应用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或妇科手术时,CO2气腹对呼吸循环功能均有一定的影响,而妇科手术时的Trendelenburg体位又较LC的头高位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更明显。
黄凤贞唐宏
关键词:腹腔镜气腹胆囊切除妇科手术
连续臂丛阻滞麻醉及术后自控镇痛对断指再植成活率的影响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观察连续臂丛阻滞术后自控镇痛对断指再植成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手术ASA Ⅰ、Ⅱ级单指离断伤行断指再植术病人45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行连续臂丛阻滞,术后连接PCA泵行自控镇痛,镇痛配方为芬太尼0.3mg+0.15%罗哌卡因共100mL,第3天拔除导管;B组行单次臂丛阻滞,术后按需肌注曲马多100mg。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评分、再植指的血运情况、血管栓塞率及再植指成活率。结果A组镇痛效果均为优或良,未发生血管危象,成活率为100%。B组镇痛效果为优或良12例占54.5%,发生血管痉挛7例占31.8%,4例再植失败,成活率为81.8%。结论连续臂丛阻滞术后自控镇痛镇痛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可减少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明显提高再植指成活率。
黄凤贞唐宏
关键词:麻醉镇痛臂丛阻滞断指再植成活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