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军
- 作品数:29 被引量:111H指数:6
- 供职机构: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螺旋CT血管造影、彩超和踝臂指数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彩超和踝臂指数(ABI)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PA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2例2型糖尿病(T2DM)病例,对其均行CTA、彩超和ABI检查,据PAD情况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评价在糖尿病PAD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42例CTA检查27例阳性,与DSA比较CTA评估糖尿病PAD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100%,符合率82%;彩超检查18例阳性,与DSA比较彩超评估糖尿病PAD的敏感性为55%,特异性100%,符合率55%;ABI检测22例阳性病人,与DSA比较,ABI评估糖尿病PAD的敏感性为60%,特异性100%,符合率为67%。结论 CTA、彩超和ABI是诊断糖尿病PAD一种简便、有效、可行的筛查方法,CTA可以代替DSA检查糖尿病PAD。
- 郭庆王红田向东姚建军
- 关键词:CT血管造影彩超踝臂指数下肢动脉病变
- MSCTA血管成像在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临床疑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病人采用MSCTA成像检查,利用多种重建技术做图像后处理来显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多发性大动脉炎等下肢动脉疾病的形态学改变,并结合部分病例的血管造影或手术结果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准确性。结果与DSA相比,MSCTA显示下肢动脉主干狭窄和闭塞的符合率达100%,对2级以上股动脉分支血管病变显示的阳性预测值为98%,阴性预测值50%,敏感度90%。结论MSCTA方法具有安全、方便、准确、无创等特点,是下肢动脉疾病较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 王维明曹晔陈彤姚建军
- 关键词:CT血管造影下肢动脉病变
- 椎体缺血性压缩病的综合影像学诊断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分析椎体缺血性压缩病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椎体缺血性压缩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对7例椎体缺血性压缩骨折的X线、CT、MRI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其它明确病因的非缺血性压缩的影像学特点进行对照。结果 7例患者均行X线、CT检查,显示椎体内横向真空裂隙征7个,其中5例还行MRI检查,内部可显示积气或积液征4例。摄X线过伸或过屈位2例,均显示裂隙宽度的变化,呈"狮子大张口状"。非缺血性压缩者无1例显示椎体内真空裂隙征,MRI检查也未见积液征。结论椎体内空泡裂隙征和MRI检查出现积液征,是椎体缺血性压缩骨折的特征性表现,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综合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提高本病的诊断率。
- 陈彤王鹤姚建军王维明
- 关键词:椎体缺血压缩骨折影像学
- 双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附11例分析)
- 2000年
- 探讨恶性梗阻黄疸介入治疗革新的可行性。分析经CT、B超、MRCP确诊为恶性梗阻黄疸病人 1 1例 ,5例经皮穿刺置入塑料内涵管者均动脉置泵化疗 ,6例内外引流置泵或插管化疗。结果上述病例治疗后梗黄症状迅速消失 ,黄疸逐日消退。经 2~ 1 8个月随访 :2~ 4月内死亡的 ,单纯体外引流 1例 ,置入内涵管 1例 ;6~ 1 2月内死亡的 ,外引流 2例 ,内外引流 2例 ,置入内涵管 3例 ;剩余 2例 (外引流 1例、内涵管 1例 )存活已超过 1 9个月。认为经皮胆道内、外引流术后 ,置入内涵管 ,行肝、胰十二指肠动脉插管置泵化疗 ,为二次置入内涵管创造了成功机率 ,延长患者生存期 ,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性黄疸的可取方法。
- 金国宏姚建军陈耀华平学军陈兵黄虎李波
-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胆道引流化疗泵双介入治疗
- 覆膜网状支架治疗中、晚期食道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评价覆膜网状支架在治疗食管癌性狭窄中的价值,并探讨相关技术。方法26例患者放支架前,均行食管造影,明确狭窄部位和程度,先用超滑导丝和导引管引入超硬导丝,沿导丝直接将支架置入器插入狭窄部,最后将支架释放入预定部位。结果26例共置入支架31枚,均一次成功,患者进食情况明显改善,未出现食道穿孔、大出血或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食管内支架置入术操作简单、安全,近期疗效明显,无严重并发症,覆膜网状支架是治疗食管癌性狭窄和食道瘘的一种良好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 姚建军王胜陈彤王金宁
- 关键词:食道癌
- 巨大子宫肌瘤19例的CT诊断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对19例巨大子宫肌瘤的CT征象进行分析,以提高其CT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巨大子宫肌瘤,其中浆膜下11例,阔韧带2例,肌壁间6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并将CT表现和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巨大子宫肌瘤表现为均质性4例,非均质性13例,囊实混合性2例。8例内部呈多发性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改变,其内可见分隔结构,5例呈"旋涡状"混杂密度,4例瘤体边缘见低密度带。所有肌瘤瘤体的轮廓与子宫的轮廓相连,或和子宫体分离可见蒂状影与子宫体相连。结论巨大子宫肌瘤有特征性CT表现,CT对巨大子宫肌瘤有较高的诊断及鉴别价值。
- 王维明曹晔陈彤姚建军侯印西
- 关键词:子宫肌瘤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 CT联合动脉造影对肝海绵状血管瘤诊断分型及介入栓塞治疗的意义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评价螺旋CT增强联合动脉造影对肝海绵状血管瘤(CHL)介入治疗术前方法选择、术后疗效评价的指导意义。方法确诊CAL患者36例,共83个病灶纳入研究。对比不同分型肝血管瘤介入治疗后瘤体缩小率差异,探讨两种分型方法与栓塞治疗疗效间的关系,总结其应用价值。结果 CT强化特点符合高流量的18例(50%),中等流量15例(41.7%),低流量3例(0.08%)。动脉造影符合富血型20例(55.6%),乏血型11例(31%),动静脉分流型(AVS)5例(13.9%),无门静脉供血型。36例患者经栓塞治疗后平均瘤体缩小率54.8%,其中富血型瘤体缩小率63.3%,而乏血型21.4%,AVS型57.6%。高流量瘤体缩小率76.2%,中等流量瘤体缩小率53.2%,低流量20.1%,各型间瘤体缩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富血型和AVS型均较乏血型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流量和中等流量均较低流量为高(P<0.05)。结论 CHL的CT多期扫描联合动脉造影术前准确分型,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术后疗效评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陈彤姚建军王维明姜荣兴周攀王鹤
- 关键词:肝海绵状血管瘤肝动脉栓塞CT
-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筛查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hole-body magneticresonance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WBDWI)筛查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健康体检者和55例肿瘤患者的临床及WBDWI等影像学资料、恶性肿瘤原发灶及转移灶综合组织病理学结果。计算WB-DWI诊断恶性肿瘤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测量所有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在10例健康体检者WB-DWI图像上,脑实质、涎腺、椎间盘、脊髓、脾脏、肾脏、前列腺、睾丸、子宫、卵巢及淋巴结等脏器呈高信号,其余脏器及骨骼呈等低信号,同时检出良性病灶7处。在55例肿瘤患者中WB-DWI检出原发灶35处、转移灶109处,共144处,所有恶性病灶呈高信号、其ADC值与病灶所在组织正常区域比较明显降低、降低幅度>50%,同时检出良性病灶23例37处。诊断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97.1%,特异度为66.7%。恶性肿瘤平均ADC值低于良性肿瘤平均ADC值(t=19.12,P<0.05)。结论 WB-DWI具备了探测恶性肿瘤原发灶及转移灶的敏感度和准确性,是适合临床有效筛查肿瘤的技术。
- 高翔刘娟姚建军叶慧义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肿瘤
- 腰椎椎弓峡部崩裂的CT诊断:附9例报告
- 1994年
- 对9例腰椎弓峡部崩裂及脊椎滑脱症的CT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T检查对该症的诊断非常准确可靠。峡部崩裂表现为椎弓峡部锯齿状裂隙,边缘可有不规则硬化、增生或囊性变,断端向椎管内增生可使椎管形成细腰葫芦形;脊椎滑脱症表现为椎管前后径增大及椎体前缘和/或后缘双边征,椎管前后径增大数值与真正滑脱数基本一致,作者等认为,该症与椎后小关节在扫描层面高度、断端形态、密度和与椎体后缘冠状面成角等方面均有区别。CT检查在同一层面同时显示双侧椎弓断裂形态及在显示椎管内结构方面均优于X线平片。对扫描方法进行了叙述。
- 候印西姚建军温大勇
- 关键词:椎弓崩裂CT
- 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肺血管造影(MSCTPA)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经SCTPA诊断为肺动脉栓塞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血栓累及的部位、表现形式及其它改变。结果21例患者累及251支肺动脉,CT征象为肺动脉内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充盈缺损、完全型充盈缺损、偏心型充盈缺损、附壁型充盈缺损4种类型。结论多层螺旋血管造影诊断PE简便、无创、准确性高,是PE的可靠检查手段。
- 李建姚建军
-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