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景强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哲学
  • 1篇笛卡尔
  • 1篇独白
  • 1篇对峙
  • 1篇学术
  • 1篇学术旨趣
  • 1篇迂回
  • 1篇哲学比较
  • 1篇旨趣
  • 1篇治学方法
  • 1篇中国传统思想
  • 1篇他者
  • 1篇中西
  • 1篇中西思想
  • 1篇中西哲学
  • 1篇中西哲学比较
  • 1篇西方哲学
  • 1篇洛伊
  • 1篇解构
  • 1篇汉学

机构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作者

  • 5篇孙景强

传媒

  • 2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法国研究
  • 1篇世界哲学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从笛卡尔的方法到于连的策略被引量:3
2009年
笛卡尔与于连,跨越整整三百年的两位法国哲学家,怀着共同的梦想,游历在各地:一个在欧洲,另一个在世界。他们都拥有摆脱成见、重建哲学的雄心壮志,却因为不同的"世界"际遇而在哲学打上了各自的烙印:笛卡尔的方法从一开始就确定了要达到的目标(重建哲学观念);它提供了实现该目标的途径(质疑意见,追求真理);它试图一劳永逸地解决哲学问题(以一种哲学原理的方式进行);另外,笛卡尔的方法并未考虑到问题面前的危险和障碍(哲学自身的成见)。于连通过在"汉学—哲学"之间的转换进入漫长的迂回策略之中:于连的策略贯穿在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中,在此过程中,并未设定任何终极的目标或目的,因为后者都是作为过程展开的结果而存在的;策略依据的是"势和时",因此,不会幻想一劳永逸地去"解决"哲学的全部问题;策略考虑到哲学问题面前的危险和障碍,然而这些危险和障碍恰恰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动力:以一种迂回的方式化解问题。然而,这两位哲学家在清楚、明白地表达他们各自哲学观点的同时却又极易受人误解。这究竟为什么呢?它对今天的我们,尤其在中西思想比较领域,又有什么启发呢?
孙景强
外部解构—独白或对话
柏拉图哲学构建理念的过程是不断排斥外部使得内部纯粹化的过程,它最终成为一种我们今天称之为的独白逻辑(mono-logue)。与此同时,柏拉图又保留了外部的痕迹,这种痕迹为德里达哲学所采用。然而,德里达对形而上学或者以本体...
孙景强
关键词:独白
文献传递
精神分析:一项未竟的哲学事业——重启鲁迅与弗洛伊德“对话”的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一方面,中国传统思想为西方哲学提供了一个发展自身的理论契机;另一方面,用中国的概念(而非哲学的概念)构建中国文入思想,并在此过程中重新质问以便考察中国传统思想掩盖在"大和谐"背景下或者未曾触及的领域,这也许便是重启鲁迅和弗洛伊德之间对话的意义,也是我们今天建立中西思想"比较"的意义所在。
孙景强
关键词:西方哲学弗洛伊德中国传统思想
两位汉学家的对峙:兼谈中西思想比较的意义问题
2009年
弗朗索瓦·于连,一个在国内外名声鹊起的哲学家、汉学家,学术旨趣独特,风格鲜明,敢于创新,且著述颇丰,由此也引起人们的争议,这其中便有一位日内瓦汉学家毕来德教授,他在《驳于连》里对于连的观点作了真诚而坦率的批评,他说:“我与于连的分歧,不是治学方法上的分歧,而是更加根本的分歧。
孙景强
关键词:汉学家中西对峙学术旨趣治学方法
中西哲学比较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俞宣孟与于连的对话被引量:12
2006年
中西哲学比较的研究为当今学者探讨中西方哲学提供了一个从外部看待问题的视野。本文通过中法两位学者的谈话揭示了:中国哲学是通过体悟而不是通过逻辑概念表达超越性的;中国哲学里并没有我们在西方哲学传统中看到的本体论;中西方哲学是两种异质性的哲学,哲学的异质性使得我们在构建中国哲学的同时应该走出依傍西方哲学的传统;最后,两位学者还从各自的研究立足点出发,在中西哲学比较方面表现出了两种不同的比较进路,而正是这两种比较进路让我们更紧迫地认识到哲学在新的时代需要观念的更新。
孙景强
关键词:本体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