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陈

作品数:12 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微地震
  • 7篇微地震监测
  • 5篇地震
  • 4篇地震波
  • 4篇压裂
  • 4篇震波
  • 4篇内摩擦
  • 3篇地震波衰减
  • 3篇震源
  • 3篇震源机制
  • 2篇压裂裂缝
  • 2篇页岩
  • 2篇油气
  • 2篇油气藏
  • 2篇粘滞性
  • 2篇震级
  • 2篇时频
  • 2篇品质因子
  • 2篇气藏
  • 2篇微震

机构

  • 9篇成都理工大学
  • 4篇川庆钻探工程...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集团...

作者

  • 12篇尹陈
  • 5篇贺振华
  • 4篇黄德济
  • 2篇巫芙蓉
  • 2篇刘鸿
  • 1篇康亮
  • 1篇何光明
  • 1篇李亚林
  • 1篇钮凤林
  • 1篇唐有彩
  • 1篇陈海潮
  • 1篇陈春华

传媒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Applie...
  • 1篇物探化探计算...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石油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石油学会...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地震监测高精度实时自动处理技术
微地震监测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对压裂施工进行实时监控,即在压裂施工的同时,利用微地震监测技术实时地预测出地下裂缝的展布及发展趋势,及时地为压裂施工提供实时评判,以修正压裂施工参数,最终保证压裂作业的效果,同时为油气藏的开采开...
尹陈康亮刘鸿
关键词:微地震监测
文献传递
基于弥散-黏滞型波动方程的地震波衰减及延迟分析被引量:12
2009年
地震波的衰减、储层中的流体预测和4D流体监测技术是目前石油地球物理勘探领域十分有价值的热门研究课题.该文在基于一维弥散-黏滞型波动方程正演的基础上,根据含流体地层的弥散性与黏滞性,研究和模拟含流体地层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特征、低频伴影现象及其在流体预测中的应用;同时,模拟和分析了地震波在含流体地层中传播而导致的延迟特征.这些特征的检测与解释方法,为基于实际地震资料的储层流体预测及4D油气田开发监测提供技术思路与有效方法.
尹陈贺振华黄德济
关键词:四维地震
微地震震源破裂特征研究及应用——针对页岩气压监测
近几年,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藏的开采开发得到快速发展,在工程技术方面,页岩气开发从单井钻井和压裂发展为工厂化作业模式,而评价压裂施工效果和开采开发措施的微地震监测技术一直是石油行业讨论的热点。通过微地震监测描述压裂施工过程...
尹陈
关键词:微地震监测震源机制压裂裂缝
文献传递
基于微震特性的断层检测技术(英文)被引量:4
2017年
对非常规油气藏,断层既可以成为油气的流通通道,也可能成为油气藏开采开发的阻碍,体现在(1)导致压裂液的滤失;(2)导致储层水淹;(3)诱发小型地震。因地震勘探分辨率的影响使得部分小型断层无法被有效检测,该类断层在压裂施工过程中变得异常活跃并释放出大量的微震。为此,本文总结出一种融合微震时空特征、相对震级、震源机制、振幅、频率的天然断层识别方法。该方法基于储层力学机理分析天然断层和压裂裂缝激发的力学环境,并得出其时空分布规律;通过引入微地震相对震级的算法对天然断层和压裂裂缝活动所致的微地震事件进行标定,并基于地震位移理论分析天然断层和压裂裂缝所致微震的动力学特征,得出其在频率和振幅存在的差异。通过微地震地面和井中监测实例的应用和验证,该方法能有效地达到对天然断层和压裂裂缝识别的目的。
尹陈
关键词:微地震监测非常规油气藏震源机制
基于微震特性的相对震级技术研究及应用被引量:7
2015年
随着非常规气藏的开采开发,微地震监测成为压裂效果评估的关键技术.四川盆地非常规油气藏开采开发处于早期,井网密度极低导致在压裂井附近难以找到匹配深井作为观测井,而地面、浅井等替代观测方式面临无法有效探测微地震信号的风险.微地震事件能量弱和辐射的方向性使得观测方位预判及有效监测距离的评估成为微地震监测成败的关键因素.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压裂微地震能量辐射模式和地层传播特征的相对震级计算技术,模拟微地震事件能量辐射模式及在地层传播过程中的动力学特征,达到评估微地震相对震级与检波器方位、地层传播距离的非线性关系的目的.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微地震监测资料验证,该方法能有效地解决微地震监测最佳观测方位的优选和有效传播距离的评估问题.
尹陈贺振华李亚林巫芙蓉曹立斌刘鸿何光明
关键词:微地震监测压裂非常规油气藏
地震波衰减与流体预测研究
地震波是非平稳信号,干扰波种类多,噪音复杂,良好的处理技术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节约大量的成本。利用时频分析方法,得到诸如频率、振幅、相位等地震属性特征,提高流体识别的准确性。文章分析了时频技术的常规方法,及其在信号处理中的...
尹陈
关键词:时频分析地震波衰减流体预测
文献传递
利用微地震参数评估水力压裂改造效果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6年
微地震监测是定量评估水力压裂改造效果的主要方法,对于高效开发非常规油气储层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微地震监测技术在微地震事件产生机理、微地震弱事件检测和定位、综合解释等方面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本文以四川盆地某页岩气井综合微地震监测实验为例,从监测台阵、微地震参数获取和资料解释三方面,总结了微地震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课题组的研究特色,重点讨论了地面微地震监测台阵、样本事件扫描检测弱地震事件、震源机制反演等技术在水力压裂改造效果中的应用,展望了我国微地震监测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陈海潮唐有彩钮凤林尹陈巫芙蓉
关键词: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震源机制
基于二维粘滞性波动方程的地震波衰减理论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衰减特征一直是地球物理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它直接和地层的岩性、粘滞性、内摩擦密切相关。由于地层的含流体,粘滞性和内摩擦都相对较大,使得地震波的衰减变得明显。如何才能合理地模拟出地震波在岩石中传播时其能量的衰减关系,如何有效地运用地震属性因子较准确地预测复杂地层的含流体油气特性,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品质因子可以表征地层中岩石的相关特性,但却不能从岩石的物性上解释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频率衰减情况。在基于常规波动方程正演理论的基础上,添加了弥散~粘滞性特征,从岩石的内摩擦和粘滞系数上模拟地震波的能量衰减变化特征,分析由于含流体地层的吸收衰减现象,有利于在实际处理中的应用。
尹陈贺振华黄德济
关键词:品质因子粘滞性内摩擦
微地震监测定位精度分析被引量:36
2013年
随着非常规致密砂岩气、页岩气藏的开采开发,压裂技术在储层改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微地震监测技术是评价压裂施工效果的关键且即时的技术之一.根据微地震监测处理高精度地反演微震位置,从而预测压裂裂缝的发展趋势及区域,对压裂施工效果进行跟踪及评判,同时也为后期油气藏的开采和开发提供技术指导.定位精度直接影响地下裂缝的分布特征,错误或精度不高的定位结果,必将导致对裂缝趋势的误判.文章结合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初至拾取精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初至误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同时结合地层岩石物理特性、射孔资料对速度模型的校正、速度各向异性、地层倾角、多段压裂等因素,分析了这些因素对精细速度模型及定位精度的影响.最后结合定位方法本身所存在的局限,探讨反演方法及方位角对定位精度的影响.通过理论及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初至误差、速度模型精度及定位方法对定位精度有着紧密关系,并将其归类为可控误差及系统误差,通过区别对待可控误差和系统误差,可最终为高精度微地震监测定位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提供指导.
尹陈刘鸿李亚林巫芙蓉何光明陈春华
关键词:微地震监测初至射孔方位角
Effects of Gabor transform parameters on signa time-frequency resolution
2006年
窗函数的衰减系数和采样间隔究竟对地球物理信号时频分辨率造成多大的影响,如何才能更好地消除这种影响,是该文的主要出发点。提高分辨率是信号时频分析处理的关键,在地球物理数据处理和属性参数提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广泛应用。该文研究了Gabor变换窗函数衰减系数选择正确与否和采样间隔对信号分辨率的影响。参数选择不当,不仅降低信号时频谱的分辨率,甚至要丢失信号。在用Gabor变换作时频分析时,通过模拟计算预先给出最佳窗函数和最佳参数范围是十分必要的。文中还给出了常规地震信号最佳采样间隔的范围和选择、处理方法。
尹陈贺振华黄德济
关键词:时频地震信号地震勘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