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玉

作品数:42 被引量:104H指数:6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食管
  • 12篇手术
  • 11篇体外循环
  • 11篇外循环
  • 8篇食管癌
  • 7篇细胞
  • 6篇术后
  • 6篇免疫
  • 5篇低温体外循环
  • 5篇常温
  • 4篇心脏
  • 4篇直视
  • 4篇直视手术
  • 4篇手术治疗
  • 4篇肿瘤
  • 4篇颈部
  • 4篇机体
  • 4篇灌注
  • 3篇心脏直视
  • 3篇心脏直视手术

机构

  • 41篇新乡医学院第...
  • 2篇新乡医学院
  • 2篇济源市第二人...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41篇崔玉
  • 28篇韩培立
  • 28篇张杰
  • 18篇付庆林
  • 8篇赵宝生
  • 7篇席鸿钧
  • 5篇赵斌
  • 4篇冯丽梅
  • 4篇秦元旭
  • 4篇董建凤
  • 3篇王忠民
  • 3篇苏刚
  • 3篇赵金英
  • 3篇秦秀广
  • 3篇李强
  • 2篇张明香
  • 2篇李汉臣
  • 2篇赵红星
  • 1篇侯立仁
  • 1篇张新中

传媒

  • 10篇医学信息(手...
  • 6篇山东医药
  • 4篇中国煤炭工业...
  • 3篇新乡医学院学...
  • 3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第一军医大学...
  • 2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陕西中医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消化外科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3
  • 1篇2008
  • 3篇2007
  • 11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6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0
  • 2篇1999
  • 4篇1998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尖瓣置换术后房颤自动复律的临床因素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自动恢复窦性心律的临床因素。方法选择由同组医师施行的二尖瓣置换术患者178例,按照术后自动恢复窦性心律情况分为房颤组及自动恢复窦律组,对年龄、性别,左房内径、房颤时间、左室射血分数(EF值)、心胸比、心脏病史、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左心房直径小于55mm的患者窦性心律转复率(43%)明显高于左心房大于55mm的患者(21%,P<0·05)。房颤时间短于2年的患者48%转为窦性心律,明显高于房颤时间长于2年的患者(P<0·05)。心胸比率<0·6的患者窦性心律转复率(38%)明显高于心胸比率>0·6者(14%,P<0·05)。性别、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有无心脏手术史、手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对于手术后窦性心律的恢复没有影响。结论风心病二尖瓣置换术后房颤自动恢复窦性心律情况与左房大小、房颤时间及心胸比有密切关系。
张杰赵斌付庆林韩培立崔玉
关键词:房颤二尖瓣置换术自动复律
颈部食管胃一层吻合术用于食管癌切除术265例体会
2003年
经食管床,胃食管颈部吻合的食管癌切除术弥补了胸腔内弓上吻合术的不足,避免了胸腔胃对心肺功能的干扰,切除病变彻底,较符合正常的生理解剖.但传统的吻合方式前后壁两层吻合术后吻合口瘘、狭窄率较高,影响术后生存及生活质量.根据颈部解剖特点,以及马春茂等1、刘献武等2的单层吻合报道,本院于1996 年 11月至2000 年12月采用颈部食管、胃一层吻合,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韩培立崔玉张杰唐怀好
关键词:一层吻合术食管癌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吻合
尿激酶与肝素联合治疗术后急性肺栓塞8例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尿激酶治疗急性肺栓塞 (PE)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8例术后PE应用尿激酶和肝素治疗 6d ,用药期间监测凝血 6项。结果  8例中 7例症状体征消失 ,1例症状消失后仍有左肺细小湿罗音 ;螺旋CT检查示 7例血栓完全溶解 ,1例左肺仍有血栓残留 ,但已变小。
苏刚苏国强韩培立崔玉张杰张逢吉
关键词:尿激酶肝素急性肺栓塞
浅低温连续心停搏液灌注心肌保护法的灌注速度研究
2005年
赵宝生赵红星付庆林崔玉张杰秦秀广
关键词:心停搏液浅低温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肌保护效果连续灌注
银杏叶提取物对在体缺血保存再灌注后肺组织ICAM-1和P-选择素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在体缺血冷藏再灌注后肺组织ICAM-1和P选择素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LPD组和GBE组。建立兔在体缺血冷藏再灌注模型,对照组左肺不灌注肺保护液,阻断左肺门后直接将左肺下叶载体冷藏于10℃肺保存器内2h,再灌注2h;LPD组左肺门阻断后经肺动脉灌注LPD液,余同对照组;GBE组灌注液为含银杏叶提取物(GinkgoBilobaExtract,GBE)的LPD液,余同LPD组。分别于左肺门阻断前、缺血2h、再灌注2h取左肺组织,RT-PCR技术检测P-选择素和ICAM-1基因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选择素和ICAM-1基因蛋白质产物量。结果三组在缺血前及缺血2h再灌注前P-selectin基因mRNA表达量及其蛋白质产物免疫组化评分组间均未有显著性差异。再灌注2h后,GBE组P-selectin基因mRNA表达量及其蛋白质产物免疫组化评分显著低于LPD组和对照组。缺血前,所有三组ICAM-1基因mRNA表达量均未有显著性差异。在缺血2h后再灌注前及再灌注2h后,ICAM-1基因mRNA表达量及其蛋白质产物免疫组化评分在GBE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LPD组。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抑制P-selectin和ICAM-1基因mRNA的表达上调,使肺组织P-selectin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产物减少,从而减轻保存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银杏叶提取物作为肺保护液添加剂,在进一步研究后可以试用于临床肺移植,为中药提取物的开发应用展示了光明的前景。
付庆林冯丽梅贾国存韩培立崔玉张杰赵金英
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P-选择素细胞间粘附分子-1
含银杏叶提取物的肺保护液对供体肺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含银杏叶提取物的肺保护液对供体肺的保护作用。方法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钾右旋糖酐液(LPD液)组和银杏叶提取物(GBE)组,每组10只。建立兔在体肺缺血冷保存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对照组仅阻断左肺门和冷藏,不灌肺保护液,LPD液组、GBE组分别经左肺动脉置管在体灌注LPD肺保护液和含银杏叶提取物的LPD肺保护液,之后将左肺在体低温(10℃)冷藏2小时后开放肺门再灌注2小时。分别于肺门阻断前、再灌注5分钟、2小时取经肺静脉置管取肺静脉血标本,行血气分析;分别于缺血前取左肺上叶正常组织及肺门开放前、开放后2小时取左肺下叶肺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同时检测支气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肺湿/干重比。结果各组在缺血前相比,肺静脉血氧分压均无显著性差异;GBE组在再灌注5分钟和2小时两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LPD组(P<0.05)。病理切片GBE组肺泡出血及肺结构损害分级显著轻于对照组及LPD组。GBE组支气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LPD液组及对照组。肺湿/干重比GBE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LPD液组。结论含银杏叶提取物的肺保护液可明显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保存缺血肺组织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付庆林冯丽梅韩培立崔玉张杰王妍心赵金英
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肺保存缺血再灌注损伤
常温与低温体外循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7
2004年
目的探讨常温及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常温组及低温组,每组20例。分别于术晨及转机末、术后1,4,7d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免疫球蛋白、补体C3、C4、T细胞亚群阳性率、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结果3种免疫球蛋白体外循环后均低于术前水平,至术后7d恢复正常。二组补体C3、C4水平在术中均有显著减低,至术后4d恢复正常。二组体外循环后CD8、CD4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术后7d恢复正常,二组CD8均显著高于术前,CD4/CD8常温组大于低温组,至术后7d各项指标恢复。二组IL-2于术后1~4d,较术前均有显著下降,至术后7d恢复正常水平。转机末至术后4d与术前相比,低温组TNF有显著性升高,至术后7d基本恢复正常,而常温组TNF变化不显著。结论常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机体细胞免疫的影响显著轻于低温组,因而对术后机体的恢复及抗感染作用显著优于低温方法。
张杰崔玉韩培立
关键词:体外循环免疫功能心内直视手术
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分析相关的因素.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60例肺癌患者,15例肺良性肿瘤患者和15例正常健康者外周静脉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肺癌组还进行了术后第2、7、14和28天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测定.结果:①除CD8+ 外,肺癌组术前各项检测指标与肺良性肿瘤组和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肺癌组术后第2天,CD3+、CD4+、CD4+/CD8+和NK细胞较术前显著性降低,而CD8+显著性升高(P<0.01);术后7~14天,各项指标基本上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28天, CD3+、CD4+、CD4+/CD8+和NK细胞均较术前显著性增加,而CD8+显著性减少(P<0.05).③术前ⅢA期和ⅢB期与ⅠB期比较,术前淋巴结转移N2组与N0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28天根治性切除组和姑息性切除组与剖胸探查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14天输血组与未输血组相比较,T细胞亚群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于肺良性肿瘤患者和正常人;肺癌患者术后的免疫状态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与术前细胞免疫功能有相关性,但与术后无明显相关性;病理类型与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无明显相关性.根治性切除和姑息性切除都能显著性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肿瘤的姑息性切除优于不切除.输血能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因而围手术期应尽可能避免输血.
崔玉赵斌韩培立席鸿钧
关键词:肺肿瘤手术期间
胸导管阻断对食管癌切除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被引量:9
2000年
目的 探讨食管癌手术中预防性结扎胸导管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10 8例0~Ⅲ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胸导管结扎组 (74例 )和未结扎组 (34例 ) ,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 (APAAP)法动态监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及CD16+56+细胞 ,并与 2 0例健康献血员进行对比。结果 食管癌患者术前CD3+、CD4 +T淋巴细胞、CD4 +/CD8+及CD16+56+细胞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术后前 3dCD3+、CD4 +、CD8+T淋巴细胞及CD16+56+细胞均降低明显(P <0 .0 5 ) ;上述各项指标术后第 5d开始恢复 ,以后各期除CD8+T淋巴细胞外 ,与术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胸导管结扎组与未结扎组相比 ,术后各期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前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术后降低更为显著 ,但可逐渐恢复。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后 ,免疫功能紊乱得到纠正。胸导管结扎对食管癌患者细胞免疫近期无明显影响。
李汉臣王忠民乔刚席红军毛乾国崔玉韩培立赵宝生
关键词:胸导管食管癌T细胞亚群细胞免疫
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症51例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症的疗效。方法采用VitB12足三里穴位注射。结果总有效率94.1%。提示针刺足三里穴位在胃驰缓时会使收缩加强,胃紧张时能使之驰缓,并可解除幽门痉挛,调节胃液分泌,使低下的胃酸、胃蛋白酶和胃脂肪酶活性升高,使调理素水平明显增加,促进白细胞吞噬指数的上升,再加药物的协同作用,可有效调节胃肠道功能,提高治愈率。
崔玉韩培立张杰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