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城
- 作品数:14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清末民初经济变革对家族文化的冲击
- 2011年
- 家族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它的变迁与中国的历史进程相辅相成,交织着中国社会的沧桑变化。清末民初的经济变革对中国家族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动摇了家族文化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二是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使家族组织趋向瓦解;三是族田的兼并和买卖破坏着家族文化的物质基础;四是清末民初大规模的人口迁移造成了家族的离散。
- 常城
- 关键词:经济变革家族文化族田商品经济
- 对陕西辛亥革命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 2012年
- 近年来,陕西辛亥革命史研究集中在整体、宏观研究,政治人物研究,同盟会、会党、新军等研究三个方面。学术界需要继续大力挖掘史料,扩展内容,创新理论与研究方法,以推动陕西辛亥革命史研究走向深入。
- 苏全有常城
- 关键词:辛亥革命
- 朱英与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研究
- 2012年
- 朱英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领域中的研究,主要体现之一是商会史,这是他的起步所在,也是其成就的主要体现;二是其他商人社团,包括商团、同业公会及行会研究;三是商人与商民运动;四是近代经济政策等。朱英在实证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许多颇有创见的新观点,极大地推动了该领域的研究走向深入。
- 苏全有常城
-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社会经济史
- 经济变革与乡村社会变迁:清末乡村家族文化渐变的经济成因
- 2013年
- 乡村家族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它的变迁与中国的历史进程相辅相成,交织着中国社会的沧桑变化。清末延续数千年的中国传统乡村家族文化发生嬗变是各种因素相互交错催生的结果,其中经济变革则是一重要成因,主要体现有四:一、西方经济的入侵动摇了乡村家族文化的根本;二、近代工商业城镇的兴起促使乡村家族组织趋向瓦解;三、族田的私有化破坏着乡村家族文化的物质基础;四、清末大规模的人口流动造成乡村家族成员的离散。
- 李永芳常城
- 关键词:家族文化族田经济成因
- 近代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研究述评
- 2011年
- 近代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是一门新兴的专史,是史学研究自身纵向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中国近代海洋社会经济史研究虽然扫除了一些盲区,初步搭建了研究平台,但依然处于拓荒探索性阶段,还有很长的道路需要摸索前进。
- 常城
- 解放后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3次变革被引量:2
- 2012年
- 对解放后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3次变革进行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土地改革运动的基础上,我国曾经实行的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随着以农业合作化为特征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及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集体土地所有制形式逐步确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自由流转受到全面禁止;改革开放以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经过自发、无序地流转之后,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步入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 常城
- 关键词:集体建设用地
- 当代中国史学界的三大趋向——以朱英为例被引量:1
- 2011年
- 朱英作为当代中国的知名学人,其史学成就及思想颇具表征意义,我们从中可以洞悉当代中国的史学趋向。具体说来,朱英在史学研究方面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实证主义的史学趋向、多元化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和关注现实社会的史学情怀,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不仅反映了朱英的学思历程,同时也可以折射出整个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 苏全有常城
- 关键词:实证主义
- 沈定一与衙前农民协会
- 2013年
- 1921年9月由沈定一等创建的萧山衙前农民协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具有鲜明阶级色彩的新型农会组织,其为后来全国各地农民协会的广泛建立以及农民运动的蓬勃开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关于这一问题,近年来学术界曾不乏著述。但对于该组织的发起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沈定一,因其后期背叛了党的组织和革命队伍,故学人或避而不提或语焉不详。有鉴于此,
- 李永芳常城
- 关键词:农民协会沈定一衙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农会组织农民运动
- 对民国广播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 2012年
- 近些年来,关于民国广播史的研究日趋活跃,讨论关注之问题也十分广泛,主要体现在红色广播、国民党及日伪广播、宏观及区域视角下的广播三个方面。这一领域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史料挖掘的不充分、理论与方法运用的不够和研究内容的不均衡等方面的问题。学术界需在此几方面进行全面改观,方能推动民国广播史研究走向深入,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 苏全有常城
- 关键词:民国抗日战争
- 20世纪疑古思潮兴起的原因探析
- 2011年
- 20世纪疑古思潮是近现代思想学术史上的一面重要旗帜,对中国的学术发展特别是古史研究有巨大的推进作用。而这次疑古思潮并非偶然发生,它是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催生出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传统文化中的疑古辨伪思想和西方科学方法与思想学说的东渐这三个因素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
- 常城
- 关键词:疑古新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