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精子
  • 5篇不育
  • 4篇男性不育
  • 3篇染色
  • 3篇染色体
  • 3篇无精
  • 3篇无精子
  • 3篇核型
  • 2篇染色体核型
  • 2篇染色体异常
  • 2篇微缺失
  • 2篇无精子症
  • 2篇男性不育患者
  • 2篇精浆
  • 2篇精子参数
  • 2篇精子活力
  • 2篇精子密度
  • 2篇核型分析
  • 2篇不育患者
  • 2篇不育男性

机构

  • 6篇吉林大学
  • 2篇吉林大学第二...

作者

  • 6篇常燕
  • 5篇刘睿智
  • 2篇郑贤红
  • 2篇荣涛
  • 2篇钱聪
  • 1篇白立晶
  • 1篇马超
  • 1篇刘祥印
  • 1篇单桂芬
  • 1篇戴汝琳
  • 1篇高元奇
  • 1篇云馨
  • 1篇薛百功
  • 1篇苏学今
  • 1篇陈秀玲
  • 1篇韩艳君
  • 1篇高久春
  • 1篇许秉乙

传媒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5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染色体异常和无精子基因缺失与男性不育关系研究
本文通过收集男性不育患者精液和血清样本,进行精液常规检测、精子参数分析及精浆果糖、中性α-糖苷酶检测;进行血清生殖激素测定,通过提取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以及Y染色体相关基因检查如AZF基因缺失检测等方法,研究染色...
常燕
关键词:男性不育染色体异常核型AZF基因
文献传递
染色体核型异常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异常与Y染色体微缺失之间的关系。方法578例男性不育患者均来自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吉林省生殖医学研究所临床门诊。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均为无精子症或严重少精子症。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染色体标本制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采用无精子因子区9个序列标签位点对所有染色体异常的无精子症或严重少精子症患者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分析。结果578例遗传咨询患者中,检测出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62例,异常率为10.73%。其中包括无精子症或严重少精子症患者10例,占总样本1.73%。10例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检测出Y染色体微缺失2例,占20%。核型为46,XX/47,XX,+del(Y)(q11)患者临床表现为睾丸小,无精症,Y染色体缺失位点为sY157、sY152、sY254、sY255;核型为45,X,-Y,-15,+t(Y:15)(p?;q11)患者临床表现为特发性无精子症,缺失位点为sY143、sY254、sY255。结论涉及到Y染色体的染色体核型异常与AZF微缺失密切相关。
单桂芬苏学今郑贤红常燕云馨刘睿智
关键词:无精子症核型分析染色体异常Y染色体微缺失
不育男性精浆果糖含量与精子参数的关系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不育男性精浆果糖含量与精子密度、活力及形态的关系。方法:分析260例不育男性患者(不育组)、90例正常生育后男性(生育组)的精液样本,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进行精子密度、活力参数检测,采用精子形态检测系统下人工修正方法进行精子形态分析,精浆果糖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结果:不育组精浆果糖含量显著低于生育组(P<0.01);精浆果糖含量异常组精子密度显著高于果糖含量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精子活力、精子形态与果糖含量正常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精浆果糖与精子密度有显著负相关性(r=-0.17,P<0.01),而精子活力、精子形态与精浆果糖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精浆果糖含量与精子密度关系密切,但与精子活力和形态没有显著关系。
陈秀玲韩艳君钱聪常燕荣涛刘睿智
关键词:精浆果糖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精子形态
生育异常患者80例染色体核型分析
许秉乙付超常燕荣涛马超刘睿智
不育男性精浆中性a-糖苷酶活性与精子参数关系探讨被引量:4
2009年
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进行精子密度、活力参数检测,采用精子形态检测系统下人工修正方法进行精子形态分析,精浆中性a-糖苷酶活性采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发现不育男性精浆中性a-糖苷酶活性显著低于生育组;精浆中性a-糖苷酶活性异常组精子密度、活力显著低于正常组,而精子形态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认为精浆中性a-糖苷酶活性与精子密度、精子活力密切相关,但与精子形态没有显著关系。
郑贤红高元奇钱聪常燕白立晶刘睿智
关键词:男性不育精子密度精子活力
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AZF区微缺失分析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探讨Y染色体上无精子因子(AZF)微缺失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应用多重PCR技术,采用AZF区9个序列标签位点(STS),对107例男性不育患者(83例无精子症和24例严重少精子症)和20例正常生育男性外周血进行微缺失分析。结果:在107例无精症和少精子症不育患者中11例AZF区域微缺失,缺失率10.3%,其中无精症组缺失率为9.6%(8/83),少精子症组缺失率为12.5%(3/24)。11例微缺失患者中,单独AZFc区缺失患者5例(45.5%),AZFc+d区缺失患者4例(36.4%),AZFb+c区、AZFb+c+d区缺失患者各1例(9.1%);位点sY254和sY255缺失患者分别为72.7%(8/11)和100%(11/11)。20例正常生育男性未检测出Y染色体微缺失。结论:Y染色体AZF微缺失是导致男性不育患者精子发生障碍的重要原因。
刘祥印薛百功刘睿智戴汝琳常燕高久春
关键词:无精子因子无精子症少精子症多重PC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