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文山
- 作品数:19 被引量:239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胜利滩海地区油气成藏事件与油气富集被引量:7
- 2007年
- 胜利滩海地区是济阳坳陷油气最富集的区带,其油气富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该区油气成藏事件角度分析了生油凹陷烃源岩成熟期、油气运移期及圈闭形成期等主要油气成藏事件的特点。在解剖典型油藏的基础上,研究了滩海地区油气成藏事件的时空匹配关系。滩海地区油气成藏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有机匹配是该区油气富集的主要原因,油气纵向上富集于馆陶组,平面上富集于潜山披覆构造带。桩海地区、垦东地区北部是滩海地区今后勘探的有利区带。
- 庄文山孙怡方旭庆
- 关键词:油气富集勘探方向
- 孤北洼陷沙河街组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研究被引量:8
- 2003年
- 本文从构造入手 ,对孤北洼陷沙河街组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 :该区基本构造格架可划分为两个正向构造单元和两个负向构造单元 ;该区沙河街组沉积相可划分为4类沉积体系 ,并指出了各类沉积体系的分布范围 ;沉积体系控制了储层的展布 ,影响着隐蔽油藏的分布 ;构造背景、断层、沉积相带是该区隐蔽油藏的主要控制因素 ,并据此建立了隐蔽油藏的成藏模式 。
- 庄文山方旭庆阳显文
- 关键词:孤北洼陷沙河街组地质特征成藏模式隐蔽油藏
- 试论沾化凹陷上第三系油气成藏与断层的关系被引量:17
- 2002年
- 文章论述了沾化凹陷上第三系油气成藏特征和断层的特征以及大、小两类断层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的作用 ,指出了控凹大断层通过控制上第三系油气来源、圈闭形成及运移路径 ,从而控制了上第三系油气的运移、聚集和成藏 ;次级断层可以形成油气的再次运移 。
- 庄文山王永诗
- 关键词:沾化凹陷上第三系断层油气运移油气藏
- 沾化凹陷缓坡带油气运移及成藏模式被引量:11
- 2003年
- 沾化凹陷缓坡带是隐蔽油气藏发育的有利区带 ,也是继凸起、潜山之后的重点勘探区带。缓坡带是该凹陷沙四、沙三段烃源岩生成油气的运移指向 ;断层、裂缝、不整合面和储层是缓坡带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在缓坡带油气运移方式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了相应的成藏模式 ,并讨论了缓坡带油藏的形成与分布特点。
- 庄文山石砥石彭传圣
- 关键词:沾化凹陷缓坡带油气运移成藏模式隐蔽油气藏
- 准噶尔盆地中国石化探区油气勘探方向探讨被引量:6
- 2008年
- 准噶尔盆地面积大,而中石化探区工区小,且埋藏深、区块散,勘探难度较大。油气勘探表明,准噶尔盆地中石化探区目前发现的主要油层与中石油新疆局邻近油田的主要油层不好对比,发现的油层多不是当初设计的主要目的层,总体上所发现的主力油层都偏上。分析认为,准噶尔盆地可能存在4横4竖8条油气富集带,不同富集带的特征不同,其分布与深大断裂的发育方向与圈闭位置有关;其富集程度与主要油源区的位置及烃源岩的层位有关,尤其是不整合面与油源断裂的联合输导与油气富集关系更为密切。根据石油地质特征、成藏条件、主要油藏类型分析,中石化探区勘探重点近期应以西缘区块的地层岩性油气藏为主,次为准中区块的地层岩性油气藏,北缘及青格里底山区块的地层-构造油气藏是今后应长期关注的勘探方向。
- 宋传春彭勇民乔玉雷石好果王树华庄文山
- 关键词:成藏特征富集带准噶尔盆地
- 胜利滩海地区油气富集规律及勘探目标研究
- 张善文王永诗林会喜孙怡林红梅王建宝方旭庆郭玉新宋明水庄文山张玺曹忠祥秦永霞邹潋滟吴光华
- 《胜利滩海地区油气富集规律及勘探目标研究》是一项涉及油气勘探理论、技术并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科技工程,涵盖了石油地质理论、地球物理勘探及测井技术等多项学科,其行业属于地球科学与油气勘查技术领域。该项目为滩海地区各个构造带...
- 关键词:
- 关键词:油气富集规律油气藏勘探
- 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车排子凸起油气聚集的贡献被引量:40
- 2012年
- 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四棵树凹陷主要分布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3套潜在烃源岩,其中侏罗系八道湾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部分为Ⅱ2型,生烃潜力较高;三工河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明显偏差,生烃潜力较低;西山窑组泥岩有机质丰度较高,但由于受西山窑组沉积末期构造抬升导致地层剥蚀的影响,烃源岩厚度较小,总体上生烃条件较差;白垩系烃源岩在四棵树凹陷最大厚度可达300 m,处于低熟阶段,生烃潜力较小;古近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类型好,但成熟度偏低,生烃条件较差。侏罗系八道湾组烃源岩处于主要生油阶段;白垩系烃源岩已达到生烃门限,处于低熟—中等成熟阶段;古近系烃源岩成熟度偏低,目前仍处于未熟到低熟阶段。油源对比表明,四棵树凹陷北部斜坡及车排子凸起带原油主要来源于四棵树凹陷及沙湾凹陷侏罗系烃源灶,后期受到白垩系低熟油源灶的侵染,古近系烃源岩的油源贡献有限。
- 张枝焕向奎秦黎明庄文山席伟军赵双丰
- 关键词: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油源对比
- 河流相砂体的沉积微相特征——以济阳坳陷埕东北坡馆陶组砂体为例被引量:19
- 1999年
- 本文以济阳坳陷埕东油田北坡馆陶组河流相砂岩为例,详细阐述了河流相砂体的沉积微相研究方法,将研究区的河流相砂体划分为曲流河、网状河和辫状河三种沉积相,并进一步划分为七类主要的沉积微相。通过单井剖面和井间剖面对比分析,研究沉积微相在垂向上和平面上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编制了研究区内不同砂层组沉积时期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
- 李琦田景春何建军何建军郑和荣庄文山
- 关键词:河流相砂岩沉积微相馆陶组
-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油气成藏特征与聚集规律
- 徐国盛宋明水向奎董臣强杜永灯马立群庄文山王军赵永福袁海锋焦国华张江华
- 该项目为综合性研究成果,由以下课题构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准噶尔盆地碎屑岩层系大中型油气田形成规律与勘探方向》(编号2011ZX05002-002),研究经费200万元.中国石化股份公司重点项目《车排子三维区沙湾组滚动勘...
- 关键词:
- 关键词:成藏规律
- 五号桩—长堤地区沙河街组砂体储集性及控制因素研究被引量:9
- 2003年
- 沙河街组是沾化凹陷东部五号桩—长堤地区重要的储油层系 ,主要目的层段为沙三段和沙二段。沙三段和沙二段主要发育有浊积扇、水下冲积扇和滩坝沉积体系 ,在浊积扇、水下冲积扇中发育辫状水道、扇中前缘、辫状水道间以及扇根、扇缘等沉积微相类型 ,其中辫状水道、扇中前缘砂体物性好 ,原生孔隙及次生孔隙均较发育 ,辫状水道间以及扇根砂体物性较差。其储集特征主要受岩性、沉积微相、成岩作用等因素控制 ,结合该地区实际情况 ,将沙二段、沙三段储集层划分为好、中、差 3种类型。图 4表 1参
- 赵勇生马玉新纪友亮王永诗庄文山
- 关键词:沙河街组砂体储集空间沉积微相成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