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庞丹梅

作品数:36 被引量:230H指数:9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佛山市医学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乳腺
  • 13篇乳腺癌
  • 13篇腺癌
  • 11篇化疗
  • 9篇晚期
  • 6篇肿瘤
  • 5篇细胞
  • 5篇淋巴
  • 5篇淋巴瘤
  • 5篇肺癌
  • 4篇顺铂
  • 4篇细胞肺癌
  • 4篇小细胞
  • 4篇小细胞肺癌
  • 4篇疗法
  • 4篇疗效
  • 4篇吉西他滨
  • 4篇非小细胞
  • 4篇非小细胞肺癌
  • 3篇血清

机构

  • 36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佛山市中医院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作者

  • 36篇庞丹梅
  • 11篇邓燕明
  • 9篇蓝晓珊
  • 9篇段海波
  • 7篇林颖欣
  • 6篇曹硕
  • 4篇林耀东
  • 4篇李精明
  • 4篇梁剑苗
  • 3篇唐溢聪
  • 3篇陈秀云
  • 3篇卫光宇
  • 3篇陈泽程
  • 3篇招丽蓉
  • 2篇徐绮华
  • 2篇白永红
  • 2篇陈焯文
  • 2篇王巍
  • 2篇张翼
  • 2篇李立涛

传媒

  • 3篇实用癌症杂志
  • 3篇广东医学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肿瘤防治杂志
  • 2篇实用肿瘤学杂...
  • 2篇白血病.淋巴...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循证医学
  • 1篇青岛医药卫生

年份

  • 2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7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与癌性贫血关系的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研究分析癌性贫血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水平与血红蛋白(Hb)水平之间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癌性贫血。方法:对135例癌症患者检测血清EPO及血常规,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EPO含量,以直线相关分析EPO水平与Hb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人血清EPO水平为(18.0±7.36)U/L;癌症患者血清EPO中位数(四分数)为26.50(15.9,56.5)U/L;癌症贫血患者血清EPO中位数(四分数)男性为35.7(16.55,74.55)U/L,女性为44.6(17.3,86)U/L。癌性贫血患者组血清EPO水平高于不伴贫血的癌症患者组和正常人群对照组,P=0.000。肿瘤患者血清EPO与同时检验的Hb水平存在负相关性,r=-0.576。癌症贫血患者EPO水平与1周后Hb升高值之间进行直线相关分析,r=0.381,呈正相关。结论:癌性贫血患者血清EPO高于正常人群血清EPO水平,反映机体自身调节功能,监测EPO对于临床应用人rhEPO治疗癌性贫血有指导意义。
庞丹梅卫光宇李精明陈泽程唐溢聪梁剑苗招丽蓉
常见乳腺良性肿瘤和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研究近况被引量:1
2013年
乳腺是哺乳器官,实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汗腺组织,也是女性美的重要标志.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和生命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8%左右[1-3].在我国一些发达城市,乳腺癌的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并呈逐年上升趋势.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是浸润性乳腺癌分类中最大的一组异型肿瘤,由于缺乏丰富的特征表现,难以像小叶癌或小管癌那样将其分成一种特殊组织学类型[4-6].本文对常见乳腺良性肿瘤和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的乳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与微观病理生物学诊断情况作一综述.
蓝晓珊庞丹梅张翼
关键词:乳腺良性肿瘤PAX2GHCD117CD146
原发鼻腔T/NK-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3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原发鼻腔T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鼻腔T细胞性NHL34例。其中23例采用化、放疗联合治疗,9例用单纯化疗,2例未治疗。所有化疗均采用标准CHOP方案。结果单纯化疗组有效率为44.4%,CR率为22.2%;化、放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100.0%,CR率86.9%。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2.9%,41.2%,18.3%。化、放联合治疗组5年生存率高于单纯化疗组;局限于鼻腔(ⅠE期)者,5年生存率高于有远处播散者(>ⅠE期)。结论原发性鼻腔T细胞NHL预后不良,用标准CHOP方案化疗疗效差,联合化、放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陈泽程庞丹梅叶锡乡白永红唐溢聪梁剑苗招丽蓉黄慧强
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单药与联合方案的疗效对比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对比观察奈达铂单药用于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与顺铂加5-氟脲嘧啶联合方案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83例局部晚期鼻咽癌分为两组,43例接受奈达铂同步放化疗(N组),40例接受顺铂加5-氟脲嘧啶联合方案同步放化疗(PF组)。结果:肿瘤放疗剂量50Gy时鼻咽病灶消退率N组及PF组分别为62.8%、65.0%(P>0.05),颈部淋巴结转移病灶消退率分别为69.8%、75.0%(P>0.05)。全程放化疗结束后1个月鼻咽病灶消退率N组及PF组分别为88.4%、85.0%(P>0.05),颈部淋巴结转移病灶消退率分别为83.7%、85.0%(P>0.05)。中位随访30个月(6~41个月),总生存率N组与PF组分别为75.3%、76.1%(P>0.05),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9.8%、70.0%(P>0.05)。毒副反应恶心、呕吐、口腔黏膜反应PF组均较N组明显(P<0.05)。结论:奈达铂单药用于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与顺铂加5-氟脲嘧啶联合方案同步放化疗的疗效相近似,总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及无复发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奈达铂单药在恶心、呕吐、口腔黏膜反应较轻。
庞丹梅邓燕明卫光宇
关键词:鼻咽肿瘤同步放化疗奈达铂5-氟脲嘧啶
受甲基化调控的lnc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谱及意义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乳腺癌细胞去甲基化处理株和亲本株的lncRNA的差异表达情况,并从差异表达谱中筛选lncRNA,探讨受DNA启动子甲基化调控的lncRNA是否参与乳腺癌发生与发展。方法:取乳腺癌BT474细胞株去甲基化处理后,采用高通量lncRNA芯片技术分别检测去甲基化组和亲本组中lncRNA的表达谱,并在BT474、MB231和BT549三株乳腺癌细胞株及乳腺癌组织中应用qRT-PCR技术检测lncRNA的表达。同时寻找lncRNA的基因甲基化位点,并以重亚硫酸盐测序法(BSP)确定甲基化情况。结果:去甲基化株和亲本株lncRNA表达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qRT-PCR检测结果与芯片检测结果基本一致。qRT-PCR检测发现乳腺癌细胞株中lncRNA uc003lxs及uc002btf相比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株表达升高(P<0.01),乳腺癌组织中lncRNA uc003lxs及uc002btf相比癌旁组织表达升高(P<0.01)。BSP方法显示相比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株,乳腺癌细胞株中lncRNA uc003lxs及uc002btf DNA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P<0.01);相比癌旁组织,乳腺癌组织中lncRNA uc003lxs及uc002btf DNA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乳腺癌细胞株去甲基化处理后lncRN表达谱发生显著变化,并在差异表达谱中筛选出lncRNA uc003lxs及uc002btf,为研究受甲基化调节的lncRNA调控乳腺癌发生发展奠定前期的研究基础。
胡倩蓝晓珊林颖欣陈秀云丁林潇潇庞丹梅
关键词:乳腺癌甲基化长链非编码RNA
TM4SF3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2021年
目的:观察TM4SF3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体内的表达情况,分析TM4SF3的表达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半定量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007–2010年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医院82例临床资料完整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TM4SF3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卡方检验和Kaplan–Meier法分析TM4SF3在患者体内的表达水平和临床特征和肿瘤进展时间的关系。结果:在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TM4SF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有关,而与年龄、肿瘤大小,Ki–67均无关。TM4SF蛋白高表达患者的肿瘤进展时间比低表达组短。结论:TM4SF3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体内的蛋白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相关。TM4SF3可能参与了三阴性乳腺癌的转移和进展,并可能是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胡倩蓝晓珊陈秀云林颖欣庞丹梅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
根据CYP2D6多态性应用大剂量托瑞米芬治疗转移性乳腺癌
2020年
目的探讨CYP2D6*10代谢缺陷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大剂量托瑞米芬挽救治疗价值。方法收集41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用PCR方法检测CYP2D6基因多态性。对于既往他莫昔芬治疗失败的CYP2D6*10型突变患者,给予托瑞米芬120 mg治疗。按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内分泌治疗效果。结果41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26例为杂合突变型Wt/*10(63.4%),15例为纯合突变型*10/*10(36.6%)。χ^2检验提示CYP2D6基因多态性与年龄、病理类型、Ki-67表达高低、转移部位、转移数目均无明显相关性。纯合突变*10/*10型患者部分缓解(PR)为3例,稳定(SD)为2例,疾病控制率为33.3%,杂合突变Wt/*10型PR为0例,SD为5例,疾病控制率为19.2%。中位随访43个月,Wt/*10亚型患者OS为43.2个月,*10/*10亚型患者OS为41.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7)。结论对他莫昔芬进展的CYP2D6*10型乳腺癌患者,大剂量托瑞米芬挽救治疗难以获益,但对于纯合突变乳腺癌患者,大剂量托瑞米芬值得进一步研究。
段海波胡倩林颖欣曹硕蓝晓珊庞丹梅
关键词:乳腺癌CYP2D6
去甲长春花碱加顺铂与长春酰胺加顺铂两种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比较
目的:比较去甲长春花碱(Navelbine,NVB)加顺铂(Cisplatin, PDD)与长春酰胺(Vindesine,VDS)加顺铂两种联合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用 NVB+P...
庞丹梅邓燕明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药物疗法去甲长春花碱
文献传递
去甲长春花碱加顺铂与长春酰胺加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比较
2000年
我院自1996年~1998年用去甲长春花碱(Navelbine,NVB)加顺铂(Cisplatin,PDD)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32例,与同时期用长春酰胺(Vindesine,VDS)加PDD治疗晚期NSCLC 30例作为对照进行疗效及毒副反应比较,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有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晚期NSCLC患者,近1个月内未接受抗肿瘤治疗,化疗方案使用2疗程以上者;Karnofsky评分>70分者;治疗前肝肾功能、血象正常者。有可测量的观察指标。 1.2 一般资料 NVB+PDD方案治疗NSCLC 32例(NP组),男性22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为54岁。初治者24例,复治者8例。病理组织学类型:鳞癌12例,腺癌20例。TNM分期:Ⅲb期9例,Ⅳ期23例。VDS+PDD方案治疗NSCLC 30例(VP组),男性21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为56岁。初治者25例,复治者5例。病理组织学类型:鳞癌10例,腺癌20例。TNM分期:Ⅲb期11例,Ⅳ期19例。全部病例KPS评分>70分,肺癌分期按1989年国际肺癌TNM分期标准。
庞丹梅邓燕明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去甲长春花碱顺铂长春酰胺
易瑞沙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观察易瑞沙治疗化疗失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易瑞沙每天口服250mg治疗化疗失败的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个月以后进行疗效评价,无进展者继续服用,之后每个月行CT检查评价疗效并临床密切观察,病情进展或不能耐受相关毒性者则停止使用易瑞沙。结果30例均可评价疗效,无CR者,PR6例(20.0%),SD14例(46.7%),PD10例(33.3%)。有效率(CR+PR)为20.0%,疾病控制率(CR+PR+SD)66.7%,全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0个月(0.7~29.0个月),中位生存期6.4个月(1.7~39.0个月)。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皮疹22例,腹泻2例。没有患者因毒性不能耐受而停药。结论易瑞沙对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轻微。
王巍邓燕明胡斌庞丹梅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易瑞沙化疗耐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