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庞弘

作品数:57 被引量:79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文学
  • 18篇文化科学
  • 10篇艺术
  • 3篇哲学宗教
  • 2篇语言文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0篇视觉
  • 9篇意图
  • 9篇文学
  • 9篇赫施
  • 8篇作者意图
  • 5篇新媒体
  • 5篇伦理
  • 5篇媒体
  • 5篇草根
  • 5篇传媒
  • 5篇传媒文化
  • 4篇新媒体事件
  • 4篇社会
  • 4篇文学理论
  • 4篇论文学
  • 4篇媒体事件
  • 3篇电影
  • 3篇艺术
  • 3篇意欲
  • 3篇影片

机构

  • 28篇四川师范大学
  • 27篇南京大学
  • 3篇四川大学

作者

  • 57篇庞弘
  • 1篇谢婉若
  • 1篇田大菊
  • 1篇石磊
  • 1篇陈舒婷

传媒

  • 4篇文化研究
  • 4篇中外文化与文...
  • 3篇国外文学
  • 2篇电影文学
  • 2篇学术界
  • 2篇理论月刊
  • 2篇武汉科技大学...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艺苑
  • 1篇兰州学刊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求是学刊
  • 1篇北方论丛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外国文学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江海学刊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7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草根传媒文化的视觉语言分析
2017年
草根传媒文化伴随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而迅速崛起,进而衍生出了别具一格的视觉语言符码,以及耐人寻味的表意方式、修辞技法和话语体系。在叙述方式上,草根视觉文本体现出了强烈的"原生态"特质,从而消解了主流传媒文化中五花八门的修饰、点缀和渲染,并给人以强烈的感官震撼和视觉冲击。与此同时,在草根媒介貌似中立、透明的语言表述中,依然潜藏着某些高度"戏剧化"的表征逻辑,潜藏着诸多蓄意为之的煽动、暗示和诱导。上述视觉策略往往作用于公民在特定情境下的身份意识与群体认同,不仅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和普遍的精神共鸣,也变相实现了对一个"想象的共同体"的追问、整合与重构。
庞弘
关键词:视觉语言叙事方式话语实践
多元语境下的多元呈现——论影片《建国大业》中的空间书写
2010年
作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暨新政协会议召开60周年的献礼大片,影片《建国大业》以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这一对中国而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段为区间,展现了包括重庆谈判、内战爆发、三大战役、开国大典等等在内的一系列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共交锋中英勇无畏的抗争历程以及与各界民主人士久经考验的深厚友谊。
庞弘
关键词:多元语境影片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
艺术起源的研究方法批判
2022年
在美学和艺术理论中,“艺术之起源”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议题。研究者从各自的学术积淀和方法论视域出发,呈现出勘察艺术起源的不同路径。部分研究者秉持生物学路径,透过动物的行为与习性来揣测远古人类对艺术的态度;部分研究者遵循心理学路径,从儿童的艺术心理中推导出先民在蒙昧阶段的审美取向和创作动机;部分研究者以文化人类学为导向,从现今留存的原始部族中发掘艺术起源的脉络和踪迹;另一些研究者则以考古学为基底,从不断被发现的史前遗迹中窥探艺术在发轫阶段的基本状貌。上述研究路径体现出或多或少的阐释力,同时又印证了艺术起源在本质上的难以复现。
庞弘
关键词:艺术起源生物学儿童心理学文化人类学考古学
世纪交接点上的光影祛魅——论当代韩国电影与“中韩文化之争”被引量:1
2019年
在世纪交接点上,“中韩文化之争”成为众说纷纭的议题,韩半岛在复杂权力制衡中形成的“半岛性格”,是触发这种文化纷争的关节点之一。作为颇具代表性的当代视觉范式,韩国电影以鲜活、生动的光影演绎,为研究者洞悉韩国文化的精神内核,进而重构血肉丰满的“他者”形象提供了可能性路径。在青年一代(尤其是在校大学生)视觉素养的建构中,上述思路无疑将带来弥足珍贵的启迪和借鉴。
李赛乔庞弘
关键词:韩国电影权力制衡视觉素养
“阐释的边界”与阐释的文本之维
2023年
在文学理论中,“阐释的边界”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命题。20世纪以来,文本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成为了阐释边界建构中具有奠基性的维度。作为语言文字的造物,文本为阐释提供了真切可感的目标和路径,有助于跨越相对主义的藩篱,对意义的客观性、完整性和确定性加以重建。在理论中心的背景下,对文本的诉求将促使人文学者摆脱观念先行的虚妄状态,获得来自文本经验的佐证与支撑。当然,对文本的执着蕴含着阐释的独断论倾向,而文本的中性特征又很容易造成不同阐释话语的冲突。因此,如何以文本为契机,使文学阐释中的诸要素形成良性对话与动态平衡,将会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庞弘
关键词:文本文本中心论
论当代语境下视觉形象的权力逻辑被引量:5
2012年
在《规训与惩罚》中,福柯曾借助对公开行刑与"全景敞视监狱"的描述,展现了视觉形象与权力之间长期保持的两种关系——"形象作为权力的中介"和"形象作为权力的对象"。在两种模式的基础上,在充溢着后现代气质的时代背景下,一种新的"形象—权力"模式正愈发彰显:视觉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占据主导地位、统摄主体的权力核心。然而,形象在"解构与建构"、"断裂性与连续性"、"去深度与寻求深度"等方面所根深蒂固的悖论又暗示了形象同语言文字之间难以消解的强大张力,从而提醒我们去关注二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内在关联。
庞弘
关键词:视觉形象权力后现代主义悖论
作者意图重构与“客观性”追问——赫施意图论解释学的语境维度
2013年
美国学者赫施始终将作者意图视为解释的必然前提与终极归宿,通过语境层面的深入探究,他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意图论主张。首先,赫施将解释学中的"视域"指认为一个同语境密切关联的范畴,从而驳斥了伽达默尔著名的"视域融合"命题,并凸显了自己重构作者原意的坚定立场。由此出发,依靠对"范型"概念的提炼与阐发,赫施进一步指出,意图应当被定义为一种建基于语境之上的、大致的"可能性"状态,它可以经由解释者对语境的持续开掘而不断精确化。在"作者之死"的时代背景下,赫施的理论不仅体现了他对作者意图的创造性建构与价值重估,更彰显了他对意义之客观确定性的不懈追寻。
庞弘
关键词:赫施作者意图视域融合范型
论草根传媒文化中的情感与形象被引量:1
2016年
在针对当代视觉文化的考察中,形象始终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核心命题。草根传媒文化不仅带来了较之从前远为驳杂、丰富的视觉形象,同时也在"形象"与"情感"之间建立起了难以割裂的密切关联。依托网络这一新兴技术平台,草根传媒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转型期人们的社会、文化心态,从而与当代人产生了情感上的呼应、沟通与契合。同时,公民在当下情境的特定情感体验,又促使某些视觉形象得到了不断的演绎与凸显,并由此形构了一种耐人寻味的"情感的类型学"。正是形象与情感的互动使人们对转型期社会文化状况的深度开掘成为可能。
庞弘
关键词:情感社会变迁
从“深度”到“渐进”——论文学阐释的张力及当代转向
2023年
阐释学始终具有丰富的实践内涵。在文学的阐释实践中,存在着“深度”和“去深度”两个趋向的张力。前者秉持一种“本质主义”态度,将意义视为潜藏在语言表象背后的深层次内核;后者秉持一种“反本质主义”态度,认为意义并非虚妄的“深度”或“中心”,而是由语言形式所带来的浅表化、即时性、去中心的审美快感。为超越阐释中“深度”与“去深度”的冲突,人文学者试图建构一条“渐进式”的阐释路径,强调在反复的调整、修正与更新中,不断趋近作为终极归宿的确定性意义,由此呈现出类似于“猜想与反驳”的动态景观。文学阐释由“深度”到“渐进”的当代转向,不仅丰富了我们对文学之独特性的理解,也有助于中国阐释理论的创造性重建。
庞弘
论新媒体事件的“观看之道”
2018年
“观看”历来是一个错综复杂而又充满争议的文化命题。新媒体事件不仅将人们的视域延伸至未曾企及的维度,同时也催生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看策略、方式与特征。首先,新媒体颠覆了“全景敞视监狱”中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监视,创造了绝大多数人对少数人或事加以“围观”的震撼性景观。其次,新媒体借助得天独厚的技术条件,将观看主体置于过去难以接近的舆论场中,从而充分调动了公众的参与意识和能动精神。最后,在人们貌似随心所欲的观看行为中,其实还隐含着种种挥之不去的“前见”与模式化倾向。新媒体事件的“观看之道”最终折射出转型期中国社会独特的生存境遇与文化心理。
庞弘
关键词:新媒体事件观看围观前见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