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明锋
- 作品数:21 被引量:125H指数:7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对老年TURP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被引量:2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镇静对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TURP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腰硬联合麻醉。右美托咪定组患者于手术开始前10 min缓慢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1负荷剂量,并以起始剂量0.2μg·kg-1·h-1泵注维持,泵注速度每次增减0.1μg·kg-1·h-1以维持躁动-镇静评分(RASS)-2分。咪达唑仑组给予咪达唑仑0.04 mg·kg-1负荷剂量,并以0.02 mg·kg-1·h-1注射泵维持,每次增减0.01 mg·kg-1·h-1。维持Ramsay IV镇静状态。观察并记录镇静评分,生命体征变化及术前、术后6 h、术后24 h、术后5 d各时间点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并在相应时间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S100β。结果术后6 h,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MMSE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其中咪达唑仑组较右美托咪定组分值低(P<0.05)。术后24 h咪达唑仑组分值仍低于术前水平(P<0.05),而右美托咪定组与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两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两组血清中S100β较术前表达明显增高(P<0.05)。在术后24 h咪达唑仑组和右美托咪定组之间S100β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可引起短暂认知功能障碍。在达到相同镇静状态下,右美托咪定对认知功能影响相对较轻,并可抑制应激反应,生命体征更平稳。对老年患者镇静右美托咪定优于咪达唑仑。
- 张雪赵以林廖明锋迟晓慧杨辉甘亚倩
- 关键词:咪达唑仑术后认知功能S100Β
- 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对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评价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接受单孔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全身麻醉复合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组(GT组)和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各40例。GT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胸椎旁神经阻滞,给予0.5%罗哌卡因20ml,采用七氟烷、丙泊酚复合麻醉。G组患者采用七氟烷、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评价术后拔管时间、静止和运动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恢复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GT组患者镇痛效果好,术中不需要泵注瑞芬太尼镇痛;GT组术后拔管时间、苏醒室停留时间短、下床活动时间和进食时间明显短于G组(P<0.05),术后1、24、48小时静止和运动VAS评分低于G组(P<0.05),术后24和48小时QoR-40评分分别为(152±21)分和(175±17)分,G组分别为(134±25)分和(162±2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T组患者术后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7.5%和5%,G组分别为25%和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T组与G组比较,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低。结论全身麻醉复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有利于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的早期恢复。
- 廖明锋迟晓慧罗爱林
- 关键词:椎旁神经阻滞术后恢复肺叶切除术
- 重症膈疝术后双腔导管拔管困难一例
- 2011年
- 患者女,17岁,身高160cm,体重50kg。因“饱食并活动后胸痛18d,加重3d”夜间急诊入院。患者坐位吸氧入手术室,急性病容,呼吸急促,口唇稍有紫绀,已留置胃管。心电监护示心率142次/min,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0.90,血压102/62mmHg(1mmHg=0.133kPa)。胸部X线片及CT示左侧膈疝,气管纵隔明显右移,左肺完全不张,左侧液气胸。
- 迟晓慧廖明锋李新华戴金贞
- 关键词:拔管困难双腔导管脉搏血氧饱和度术后胸部X线片急诊入院
- 右美托咪定对不停跳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不停跳冠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右美托咪定在OPCAB中的合理运用。方法选择96例择期行OPCAB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低剂量右美托咪定组(L组)和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H组),术中分别接受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持续输注。于术前1d和术后7d对患者进行简易智力量表(MMSE)评分,术前、术后24h和48h测定血浆S100β和Aβ1-42水平。结果与术前相比,3组患者术后MMSE评分明显下降,但3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H组患者术后48h时S100β和Aβ1-42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术中持续输注高剂量右美托咪定会增加OPCAB患者术后血浆S100β和Aβ1-42水平,在OPCAB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的剂量需要谨慎。
- 廖明锋杨辉陈欣赵以林杨柳罗爱林迟晓慧
- 关键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S100ΒAΒ1-42
- 低氧预处理减缓缺氧对大鼠海马突触功能抑制及其机制初探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低氧预处理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性神经突触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或培养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分别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缺氧组和低氧预处理组。麻醉后分别取海马切片,进行CA3区Schaffer侧支刺激,记录CA1区椎体细胞诱发电位的变化。(2)将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培养7-11d,分组处理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三组海马神经元c-fos蛋白表达变化并进行光密度分析。结果:经低氧预处理后,可以使海马脑片的群峰电位在缺氧后开始减小、完全消失的时间出现延迟,分别为(4.52±0.99)min和(9.04±1.93)min,与缺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的海马神经元c-fos表达阳性率显著性降低、平均光密度值显著性减少(P<0.05)。结论:低氧预处理可以延缓缺氧对大鼠海马神经突触的抑制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神经元c-fos表达减少有关。
- 陈堃张志发廖明锋徐萍李璐吴娅琴龙思王学仁
- 关键词:低氧预处理大鼠海马神经元大鼠海马脑片C-FOS群峰电位
- 领结征髂筋膜阻滞的髋关节置换术中舒芬太尼不同剂量预测模型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比较行超声引导下领结征髂筋膜阻滞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舒芬太尼不同剂量预测模型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行超声引导下领结征髂筋膜阻滞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ALR)、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MLR)或人工神经网络模型(DBN)确定舒芬太尼剂量,患者按单盲法随机分为ALR组、MLR组和DBN组,每组30例。比较各组患者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炎症因子水平、手术指标。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各组患者术后2周髋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各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和合并症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BN组患者术后24 h的Harris评分、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高/长于ALR组,术后24 h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手术开始时和手术开始后3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术后24 h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患者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低/早/少于ALR组,术后24 h的改良警觉/镇静评分(OAA/S)显著低于ALR组和ML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LR组患者术后24 h的Harris评分、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高/长于ALR组,术后12 h的改良OAA/S评分、手术开始后30 min的MAP、术后24 h IL-17和TNF-α水平、感觉阻滞起效时间、PCA按压次数低/长/少于AL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各组患者术后2周髋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R组和DBN组患者术后2周髋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领结征髂筋膜阻滞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MLR和DBN计算舒芬太尼剂量的有效性优于ALR,且DBN优势更明显。
- 陈红廖明锋李世勇罗爱林迟晓慧
-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舒芬太尼超声
- 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观察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胸腺切除术的重症肌无力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术中分别采用单纯全麻(G组)或全麻复合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GP组),全麻用药为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记录术中麻醉用药量、停药-苏醒时间、停药-气管拔管时间和术后躁动评分。结果 GP组麻醉用药量明显少于G组(P<0.01),停药-苏醒时间、停药-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G组(P<0.01),术后躁动评分明显低于G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行胸腺切除术,可减轻手术及疼痛等应激因素对循环功能的影响,并减少全麻用药量,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 陈明兵张毅廖明锋谭娟艾玲陈欣
-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
- 罗哌卡因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20例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全麻)复合罗哌卡因单次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OPCAB)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行OPCAB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n=20)和全麻复合罗哌卡因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组(B组,n=20),记录两组患者在术中发生异常血流动力学的频数,以及心血管药物的使用量,并记录术中及术后镇痛舒芬太尼的用量及术后气管导管保留时间和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结果 B组有2例因椎旁阻滞效果不符合要求未纳入之后研究;与A组比较,B组术中发生高血压的频数明显减少(P<0.05),而术中尼卡地平的使用量也随之减少(P<0.05),B组患者术中及术后舒芬太尼的用量均明显减少(P<0.01或P<0.05),术后气管导管保留时间及ICU停留时间也缩短(P<0.05)。结论全麻复合罗哌卡因单次双侧椎旁阻滞用于OPCAB手术有利于维持术中循环稳定,减少麻醉镇痛药物用量,并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 陈明兵张毅金传刚万里廖明锋谭娟
- 关键词:罗哌卡因
- 低氧预适应减轻缺氧所致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膜改变
- 2016年
- 目的通过观察低氧预适应处理对缺氧引起的神经元bcl-2表达、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的影响,探讨低氧预适应处理对神经元缺氧性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分组处理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细胞bcl-2表达进行检测;采用罗丹明123染色测定线粒体膜电位,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缺氧条件下各组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低氧预处理组海马神经细胞在急性缺氧1h复氧后,bcl-2表达阳性率为(74.5±9.8)%,较缺氧对照组(69.5±10.3)%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粒体膜电位测定发现,与缺氧对照组比较,低氧预处理组从缺氧第80s开始,各时间点线粒体膜电位均高于缺氧对照组(均P<0.05)。结论低氧预适应处理对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性损伤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缺氧后bcl-2表达,从而稳定线粒体膜,减慢神经元急性缺氧时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的速度来实现的。
- 陈堃张志发廖明锋李璐罗爱林田玉科王学仁
- 关键词:低氧预处理大鼠海马神经元BCL-2线粒体膜电位
- 右美托咪定对氧糖剥夺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殖的影响
- 2016年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氧糖剥夺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出生1~2d的SD大鼠,提取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将其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组)、氧糖剥夺/复氧(OGD/R)组、右美托咪定+OGD/R组(Dex+OGD/R组)、α2肾上腺能受体抑制剂育亨宾+OGD/R组(YHB+OGD/R组)和右美托咪定+育亨宾+OGD/R组(Dex+YHB+OGD/R组)。缺糖缺氧1h后,复糖复氧培养24h制备OGD/R模型。C组星形胶质细胞仅做正常培养;OGD/R组星形胶质细胞制备OGD/R模型;Dex+OGD/R组星形胶质细胞于OGD处理1h后,于复糖的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10μmol/L的右美托咪定;YHB+OGD/R组星形胶质细胞于OGD/R处理前30min向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10μmol/L的育亨宾,之后制备OGD/R模型;Dex+YHB+OGD/R组于OGD/R处理前30min向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10μmol/L的育亨宾,其它处理同Dex+OGD/R组。EdU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法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磷酸化STAT3(p-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的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OGD/R组EdU阳性细胞率,PCNA、GFAP、pSTAT蛋白表达水平,培养液中IL-6和CNTF释放量均显著增高(均P〈0.05);与OGD/R组比较,Dex+OGD/R组EdU阳性细胞率,PCNA、GFAP、p-STAT蛋白表达水平,培养液中IL-6和CNTF释放量较低(均P〈0.05);与Dex+OGD/R组比较,Dex+YHB+OGD/R组EdU阳性细胞率,PCNA、GFAP、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培养液中IL-6和CNTF释放量均较高(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缓解氧糖剥夺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殖。
- 廖明锋迟晓慧杨柳赵以林冯丽
- 关键词:氧糖剥夺缺血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