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晓辉

作品数:9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宝山区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手术
  • 2篇岛状
  • 2篇顺行
  • 2篇同指
  • 2篇皮瓣
  • 2篇外科
  • 2篇外科皮瓣
  • 2篇疗效
  • 2篇疗效比较
  • 2篇骨折
  • 2篇锤状指
  • 1篇带神经
  • 1篇带神经血管蒂
  • 1篇岛状瓣
  • 1篇岛状皮瓣
  • 1篇动脉
  • 1篇血管蒂
  • 1篇远端
  • 1篇远端骨折
  • 1篇掌背

机构

  • 9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9篇廖晓辉
  • 4篇李峻
  • 4篇王平
  • 3篇朱诚
  • 3篇王伟
  • 2篇郭雅娣
  • 2篇王炳
  • 2篇闵捷
  • 1篇宋登新
  • 1篇曹云
  • 1篇周礼荣
  • 1篇张前法
  • 1篇周渊
  • 1篇易成腊
  • 1篇吴子征
  • 1篇何小文
  • 1篇黄涛

传媒

  • 3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实用手外科杂...
  • 1篇中国保健营养...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带肌骨膜的腓骨骨桥在小腿截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带腓骨长短肌肌骨膜的腓骨骨桥成形术与传统截肢术行小腿创伤性截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11月-2011年11月,应用带腓骨长短肌肌骨膜的腓骨骨桥成形术行小腿创伤性截肢17例(A组),与采用传统小腿截肢术的21例患者(B组)比较临床疗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截肢原因、侧别、病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定患者生活质量,并参考Trinity截肢和假肢体验量表(TAPES)调查患者假肢满意程度。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皮肤坏死、深部感染及不良残肢形成。两组患者均获随访,A组随访时间14~30个月,平均22个月;B组15~30个月,平均26个月。A组患者骨桥愈合良好,无骨不连,愈合时间(5.1±1.1)个月,B组患者愈合时间(3.3±0.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2,P=0.00)。B组1例11岁患儿术后2年出现腓骨端骨刺,刺激皮肤影响假体使用;其他患者假肢均使用良好。术后12个月SF-36量表评定结果显示,A组在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活力、身体疼痛、总体健康6个维度的评分和总分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两个维度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TAPES假肢满意程度评分分别为(12.12±2.23)分和(10.10±2.0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1,P=0.006)。结论带腓骨长短肌肌骨膜的腓骨骨桥成形术行小腿创伤性截肢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假肢满意度较高,是一种较好的小腿创伤性截肢治疗方法。
宋登新张前法朱诚何小文廖晓辉易成腊
关键词:创伤性截肢
警惕感觉敏感的“鼠标手”并附1例报告
2013年
鼠标手,学名腕管综合征,是周围神经卡压中最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高达105/10万[1]。任何急性或慢性原因导致腕管内压力增高或者神经本身的病变,导致正中神经受到卡压而发生的功能障碍。患者年龄40-60岁,女性好发,多为优势手,双侧也不少见。手部麻痛,以桡侧三指半指为主;有夜间麻醒史,甩手后缓解。大鱼际肌萎缩,拇对掌功能受限。Phalen试验、
廖晓辉
关键词:鼠标手手术治疗
同指带神经血管蒂顺行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同指带神经血管蒂顺行岛状皮瓣的显微解剖结构,为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20侧成人尸体手标本,解剖观察皮瓣的神经血管束结构及皮瓣的推进距离。结果皮瓣推进距离拇指为(16.7±1.4)mm,示指为(18.5±1.2)mm,中指为(19.7±1.8)mm,环指为(18.1±1.0)mm,小指为(15.8±1.2)mm;该皮瓣能前移1.5~2.0cm左右,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屈曲15°~20°,可增加约0.5cm左右,皮瓣最大推进距离以2.0—2.5cm为宜。结论同指带神经血管蒂顺行岛状皮瓣操作简便,兼顾外观、感觉及功能,是修复指腹创面的理想皮瓣。
廖晓辉王平李峻王伟郭雅娣朱诚闵捷王炳周礼荣
关键词:外科皮瓣岛状皮瓣
肌腱-骨移植重建止点修复疗腱性锤状指的临床应用
2020年
目的探讨肌腱-骨复合组织治疗腱性锤状指的手术技术、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共有12例锤状指患者接受肌腱-骨复合组织重建止点修复腱性锤状指。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价,观察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6.8个月。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临床效果采用TAM系统评定疗效:优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1.66%。术后并发症:供区疼痛、指甲畸形伴术后10周甲沟炎1例,术后3个月发现线结排异反应1例。结论肌腱-骨复合组织移植物移植是治疗腱性锤状指的有效可靠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满意但需要学习曲线。
李峻廖晓辉
关键词:手术技术并发症
桡骨远端骨折掌背侧入路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探讨掌背侧不同手术入路对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影响。方法 2006年6月至2009年1月收治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62例,男29例,女33例;年龄20~76岁,平均51岁。损伤原因:摔伤38例,高处坠落伤14例,交通事故伤6例,运动伤4例。均为闭合新鲜骨折。按AO分类,B1型6例,B2型28例,B3型5例,C1型9例,C2型11例,C3型3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经腕掌侧(A组,n=43)及背侧(B组,n=19)入路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16例骨缺损破坏严重,行植骨填充。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27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均愈合。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术后远期并发症、术后第24周腕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比较两组差别。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Werley计分法评价,A、B两组术后第24周腕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8.4%和89.5%;放射学评价按Lid-strom评分标准评价,A、B两组桡骨关节面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4.1%和90.3%。A、B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后早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远期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掌背侧不同手术入路对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有影响,各有优缺点,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后远期并发症较多。
王平廖晓辉李峻王伟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手术入路钢板内固定
两种锚钉治疗锤状指畸形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两种锚钉治疗锤状指畸形的疗效差异,评价两种锚钉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40例锤状指畸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20例采用直径1.3mm锚钉(A组);20例采用直径2.0mm骨锚(B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手术适应证、术后并发症、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4.5个月。其中A组2例在拔除克氏针1周后(术后7周)锚钉脱出,再次出现锤状指畸形,治疗失败,二期行关节融合;B组1例出现克氏针钉道感染、红肿、化脓,拔除克氏针后换药治愈,1例出现线结反应。按Dargan评分,A组优良率85%,B组优良率84%。结论两种锚钉各有利弊,其手术适应证及术后并发症存在差异,手术时间及治疗效果相当,治疗锤状指畸形均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郭雅娣闵捷吴子征廖晓辉朱诚王炳王平
关键词:锤状指畸形锚钉病例对照研究
感觉过敏型腕管综合征1例诊治体会
2013年
腕管综合征(CTS)是周围神经卡压中最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高达105/10万[1]。任何急性或慢性原因导致腕管内压力增高或者神经本身的病变,导致正中神经受到卡压而发生的功能障碍。患者年龄40~60岁,女性好发,多为优势手,双侧也不少见。手部麻痛,以桡侧三指半指为主;有夜间麻醒史,甩手后缓解。大鱼际肌萎缩,拇对掌功能受限。Phalen试验、两点辨别觉试验及腕部正中神经Tinel征阳性。腕管综合征通常表现为桡侧3指半的刺痛觉减退或消失,对于正中神经支配区刺痛觉过敏相对少见,顾玉东报道发生率约5%,现就一例感觉过敏型腕管综合征的诊治体会如下。
廖晓辉
关键词:腕管综合征感觉过敏周围神经
同指带指动脉神经蒂的岛状瓣顺行推进修复末节指腹缺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同指带指动脉神经蒂的岛状瓣顺行推进修复末节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之间共12例,以一侧指动脉神经蒂的岛状瓣顺行推进修复末节指腹缺损。结果术后皮瓣全部存活。随访3-21个月,平均14个月,指端外形指腹饱满,感觉恢复优良,伤指伸屈活动良好。结论我们认为同指指动脉神经蒂顺行推进皮瓣是修复末节指腹缺损的最佳术式。
王平李峻廖晓辉王伟
关键词:外科皮瓣
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GustiloⅡ~Ⅲ型掌指骨骨折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运用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GustiloⅡ-Ⅲ型掌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9月接受stryker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的26例GustiloⅡ-Ⅲ型开放性掌指骨骨折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9例;年龄17-53岁,平均31.3岁。左侧11例,右侧15例。机器碾轧伤15例,重物压伤9例,车祸伤2例。其中粉碎性骨折7例,斜行骨折10例,横行骨折9例。术后随访手指功能恢复程度,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26例患者均复位满意。按TAM标准评定,优16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为84.6%。结论微型外固定支架手术创伤小,安全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开放性掌指骨骨折的方法。
周渊黄涛廖晓辉曹云
关键词:掌骨指骨微型外固定支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