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俊之

作品数:30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语言文字
  • 3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汉语
  • 6篇二王
  • 5篇方言
  • 4篇量词
  • 3篇中古
  • 3篇王献之
  • 2篇订正
  • 2篇医方
  • 2篇中古汉语
  • 2篇释文
  • 2篇四川方言
  • 2篇校读
  • 2篇美育
  • 2篇民族
  • 2篇古汉语
  • 2篇副词
  • 2篇出土
  • 1篇大学生
  • 1篇单位词
  • 1篇等份

机构

  • 21篇西昌学院
  • 7篇西南科技大学
  • 5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作者

  • 30篇张俊之
  • 2篇张炜
  • 2篇李进
  • 2篇巫江
  • 2篇周锦鹤
  • 2篇季建华
  • 1篇龙晓琴
  • 1篇康伟
  • 1篇汤永和
  • 1篇杨莉苹
  • 1篇张韵
  • 1篇龙小琴

传媒

  • 11篇西昌学院学报...
  • 3篇中国语文
  • 1篇语文建设
  • 1篇东岳论丛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燕山大学学报...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四川理工学院...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重庆工学院学...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语言学研...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5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晋文》二王杂帖句读订误
2013年
中华书局为《全晋文》中王羲之、王献之杂帖所作句读存在不少问题,多为不明东晋书札语言和格式所致。论文从五个方面对其有代表性的句读错误进行分析、订正,以期对杂帖的整理与研究有所裨益。
张俊之
关键词:句读订正
四川北部山区尖音和入声的新老差异
2012年
四川北部山区方言的语音分尖团,同时也有一些入声的痕迹。随着语音的变化,已经出现了老派和新派的分别。
张俊之
关键词:四川方言北部尖音入声老派新派
《汉语大词典》补三例——以方言和文献为据被引量:1
2009年
《汉语大词典》当补收"看笑声"和"响快"二词,并给"恭敬"增加义项。本文提供现代汉语方言和历代文献两方面的证据。
张俊之康伟
关键词:汉语大词典恭敬
川北方言中的名动形兼类
2010年
四川北部方言中存在大量的词语兼类现象,本文讨论的是一词兼有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中的两类或三类。
张俊之
关键词:方言
中古汉语视野下的日藏王羲之《大报帖》被引量:1
2015年
日本新见王羲之的《大报帖》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文章将《大报帖》置于中古汉语的视野下,探讨其释文、文意以及与《妹至帖》的关系,重新审视当前的研究。
张俊之
关键词:释文文意
二王杂帖的语气词“也”被引量:1
2012年
"也"是古代汉语中最为常见的语气词之一。《汉语大词典》认为"也"表疑问时与表反诘、祈使一样,需有相关词语连用,今从二王杂帖来看,并非如此。
张俊之
关键词:疑问词
“特”训“匹”解被引量:1
2005年
自宋代朱熹以来,许多人把“百夫之特”的“特”解释为“杰出的”。本文从本诗、他诗和方言等三个方面提供证据,证明“特”应训为“匹”,并分析错误训释的来源和流变。
张俊之龙晓琴
“流水”的“立即”义及相关问题被引量:2
2008年
"流水"一词在《汉语大词典》中有6个义项,但在明清文学作品中,却无法按此6种意义作出合理解释。对明清文学作品中"流水"的解读,"流水"在一些明清文学作品中作"立即"解。从语用、句法和来源方面进行考察,推定"流水"是一个方言词。
张俊之
关键词:方言
汉语词缀理论及个案的新审视——评《中古汉语词缀考辨》
2018年
词缀是汉语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也是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其争议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概念内涵和判断标准,二是具体个案的判定。《中古汉语词缀考辨》正是从两个争议焦点着眼,完成了对汉语词缀研究核心问题的重新审视。
张俊之
关键词:个案
二王杂帖释文订正四例被引量:1
2012年
二王杂帖是研究二王书法、生平和东晋社会、历史、语言的重要材料。目前所据最好的释文为《全晋文》,但其中有不少误释,如将"写"误释作"高"、"送"误释作"道"、"具"误释作"既"、"处"误释作"不可"等等,从而影响了对杂帖内容的正确解读,对此,本文予以订正。
张俊之
关键词:误释订正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