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北光

作品数:23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长春市科技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4篇肝癌
  • 12篇化疗
  • 10篇介入
  • 9篇栓塞
  • 8篇原发性
  • 6篇原发性肝癌
  • 6篇化疗栓塞
  • 5篇热化疗
  • 5篇肝动脉
  • 4篇动脉化疗
  • 4篇动脉化疗栓塞
  • 4篇介入热化疗
  • 4篇灌注
  • 4篇灌注化疗
  • 4篇肝癌患者
  • 4篇癌患者
  • 3篇动脉灌注
  • 3篇动脉灌注化疗
  • 3篇植入
  • 3篇栓塞术

机构

  • 23篇吉林省肿瘤医...
  • 2篇长春市儿童医...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东丰县人民医...

作者

  • 23篇张北光
  • 14篇金刚
  • 12篇王纯
  • 11篇王徽
  • 7篇于士龙
  • 6篇王阳
  • 5篇孙志强
  • 5篇刘颖
  • 4篇刘东辉
  • 2篇王修
  • 2篇张晓威
  • 2篇陈健
  • 1篇于占杰
  • 1篇徐金香
  • 1篇孙旭宏
  • 1篇刘冰

传媒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中国肿瘤
  • 1篇肿瘤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吉林省第三届...
  • 1篇全国医学影像...
  • 1篇第十三届中国...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D-CT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观察3D-CT扫描成像应用于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骨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46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共62个椎体的术前影像资料,经患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穿刺并注入骨水泥.配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3D-CT扫描成像观察穿刺针在椎体和椎弓根内的位置、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和椎体外泄漏情况等,观察术后1周的止痛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椎体内骨水泥注射量为2.0~5.0 mL.术后1周患者治疗后疼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止痛总有效率为91.3%(42/46),并发症发生率为17.4%(8/46).结论 DSA 3D-CT可以更直观地监测PVP穿刺过程,更快速有效地了解骨水泥的分布、使用剂量及骨水泥渗漏情况,在缓解脊柱转移瘤疼痛方面效果更加显著,增加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
王纯陈健王修金刚张北光孙志强于士龙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椎体转移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CT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及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疗效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及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效果。方法142例不可切除肝癌患者以用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雷替曲塞治疗,观察组给予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及TACE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疲乏、恶心呕吐、睡眠障碍等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热、恶心呕吐、疼痛、白细胞减少与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经TACE治疗不可切除肝癌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疼痛、疲乏等各项症状指标,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刘东辉于士龙张北光刘颖王储金刚
关键词:雷替曲塞奥沙利铂不可切除肝癌
介入热化疗对肝癌患者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肝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肝癌是近几年国内、外兴起的一种新方法,大量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已证实了它的有效性及优势。以往报道的热灌注化疗的温度、流速、灌注持续的时间及抗癌药物的不同,得出的结果不尽一致。本文旨在探讨应用新一代...
王徽张北光金刚王纯王阳
关键词:肝癌介入热化疗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文献传递
介入热化疗对肝癌患者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经肝动脉热化疗栓塞(热疗组)前后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8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热化疗栓塞前后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并与78例常规介入化疗栓塞组(非热疗组)进行比较。结果:2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变化的自身比较结果显示,热疗组CD3+、CD4+、CD8+、CD4+/CD8+下降不明显(P>0.05),而治疗后NK细胞有明显增加(P<0.05);非热疗组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2组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差别不明显(P>0.05);治疗后2周检测,热疗组CD3+、CD4+、CD4+/CD8+及NK细胞明显高于非热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热化疗能快速增加血液中T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数量,抵消常规介入引起的免疫功能下降,对控制肿瘤的转移可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王徽张北光金刚王纯王阳
关键词:肝肿瘤介入性热化疗化疗栓塞
介入热化疗在恶性肿瘤疾病中的应用
探讨介入热化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6年2月~2007年2月对202例恶性肿瘤进行介入热化疗治疗,其中,肝癌151例,肝转移癌15例,肺癌28例,胰腺癌2例,...
王徽张北光金刚王纯王阳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
目的:进一步探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992年9月~2002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652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随访和回顾性分析,对影响肝癌治疗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
王徽王纯金刚王阳张北光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文献传递
老年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研究老年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对患者的肝功能影响。方法 老年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93例。对照组应用碘化油加吡柔比星混悬液栓塞实施治疗,研究组应用碘化油加吡柔比星混悬液加聚乙烯醇栓塞微球栓塞,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甲胎蛋白(AFP)和肝功能指标水平、治疗的有效率、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及2年存活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AFP下降更加明显(P<0.001),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各项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治疗有效率2年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156)。结论 老年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应用肝癌介入治疗临床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促进存活率的提高。
张北光刘颖于占杰刘东辉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
金标法技术在诊断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中的应用
2002年
张晓威张北光姜天骄
关键词:金标法儿童病毒性心肌炎
125I粒子植入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
本文旨在探讨125I粒子门脉癌栓植入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12例,行TACE治疗后1周,在CT或彩超影像引导下对门脉...
王徽王纯张北光金刚于士龙孙志强
关键词:介入放射学肝癌门脉癌栓组织间永久植入
文献传递
介入治疗联合甲苯磺酸索拉非尼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肝细胞癌(HCC)的发生率最高〔1〕。在我国,HCC在确诊的消化道肿瘤中,发生率高达50%以上。目前其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病变肝组织为主〔2〕。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健全的肝组织越来越少,通过手术便无法治疗。此时临床上常采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进行姑息治疗,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3〕。但是TACE不足之处在于只能缓解症状,而患者治疗后发生复发或者转移的病例并不少见。
张北光刘颖
关键词: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原发性肝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