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佑
- 作品数:26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北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 唐祈年谱被引量:5
- 2017年
- 九叶诗人唐祈(1920-1990)在20世纪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出版过个人诗集《诗第一册》和《唐祈诗选》,与他人合集有《九叶集》和《八叶集》。但自去世以来,未有年谱刊出。笔者经诗人之女唐真同意,从诗人档案、各类报纸杂志、同辈诗友的文集中钩沉出诗人的行迹和散佚诗文,编撰了本年谱,并经过了唐真女士的审校。年谱中部分作品因查不到原刊,写作、发表时间依据了《诗第一册》和《唐祈诗选》的标注。因资料所限,年谱欠缺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方家指点,以俟补正。
- 张天佑唐真
- 关键词:年谱九叶诗人《九叶集》诗歌史
- 论河西宝卷中的刺绣艺术被引量:1
- 2019年
- 河西宝卷有不少篇目展现了民间的刺绣艺术,其中最为集中的是《孟姜女哭长城宝卷》《绣红罗宝卷》《绣红灯宝卷》。从宝卷描写的刺绣场景中,可以看出:首先,刺绣工艺在当时河西地区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刺绣的内容也展现出了民众丰富的想象力;其次,刺绣作为一种工艺美术,体现出了"工巧性""和谐性""象征性"的美学个性;再次,刺绣这一行为及绣样的选择本身具有丰富的符号学含义,且在极大程度上受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
- 张天佑张曦萍
- 关键词:河西宝卷刺绣工艺美术
- 《现代评坛》与兰州抗战文化
- 2021年
- 兰州虽然处于抗战的后方,但抗战时期和全国民众一道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兰州版《现代评坛》(1938年8月—1942年8月)作为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期刊,坚持“在西北传播一些文化的种子”[1]的态度,在宣传抗战的同时,也大量介绍了西北各民族及文化、西北地域及历史;刊登了许多讴歌民族抗战的文艺作品;译介了不少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作品,是抗战时期兰州抗战文化的具体体现。采用文献分析法,对《现代评坛》进行研究,从该刊物的特色栏目和特色内容两个方面来展现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兰州抗战文化,为研究兰州文化、抗战时期的文化传播样态提供新的案例,也以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 雒亮亮张天佑
- 关键词:抗战文化抗战宣传
- 河西宝卷与农民生活记忆被引量:1
- 2022年
- 从河西宝卷的生产传播机制与文化生态出发,考察宝卷与地区农民生活语境,宝卷内容蕴含的农民苦难书写、道德戒律规训与“历史记忆”储存,可以说,河西宝卷是河西地区农民生活的“史诗”。河西宝卷反映了明清至民国时期,该地农民的日常生活与道德伦理,为认识这一阶段河西地区农村文化史提供了一把钥匙,也为当今地区乡村振兴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文化软实力支撑。
- 张天佑赵世昌
- 关键词:河西宝卷农民生活历史记忆
- 唐祈诗歌的民族文化空间营造与民族诗学阐释被引量:2
- 2015年
- 时代给予唐祈生存的底色是苦难,充斥着死亡、饥饿、背叛与误解,但顽强的生命意志使他更加热爱光明、更加执着于诗歌,然而吊诡的是光明给他的调色板又增加了另一层黑暗:“你毕生在体会生命的震撼/你的身影曾在尸堆中摇晃/歌手的死亡拧断你的哀叹。”显然,
- 张天佑
- 关键词:民族文化诗学阐释诗歌生命意志调色板
- 维汉文学中的殉情—合葬原型比较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在维吾尔文学和汉文学中有大量的殉情-合葬文本,其基本模式为一对相爱的人,因各种原因不能结合以死殉情后,双方家长、族人按照他们的遗愿将其合葬,之后会有树木或花草生长于其间,以示爱情的天长地久。此类文本存在的时间之长与数量之多,足以使我们将其视作原型进行分析之。本文认为,此类原型的文化旨归在于:维汉民族和其他民族一样都向往乌托邦的爱情并企图以此抵抗死亡,实现自身的——人的不朽。
- 张天佑阿布都外力.克热木
- 散木·松柏·枣树——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与生存分析
- 2004年
- 一、散木庄子以老子的无为思想为基础,提出了游心于四海之外,与天地万物为-体,无为而逍遥的精神人格境界。他常常以树之所以存有展开其无用/有用、材/不材(其具体形象是文木/散木)的全生保生思想,表达其生存选择。《庄子·外篇》讲述大树因无用而活,大雁因无用而死,弟子问"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上,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大因无用而全生,大雁因无用而被杀,但又不能似之而非。
- 张天佑
- 关键词:精神人格枣树中国知识分子人格境界无为思想
- 另类的合葬——《范巨卿鸡黍死生交》与《潘文子契合鸳鸯冢》新解被引量:2
- 2008年
- 本文通过对冯梦龙《喻世明言.范巨卿鸡黍死生交》与天然痴叟的《石点头.潘文子契合鸳鸯冢》两篇有关合葬文本的互文性解读,指出天然痴叟是有意识地将一个不能见容于社会的奇情故事加以改写嘲讽,从根本上解构了冯梦龙《喻世明言.范巨卿鸡黍死生交》中范巨卿与张劭的因义合葬的不可能性,肯定了人类情感、身体的复杂与多义。因此,对爱情、身体与伦理、社会的关系的叙述值得进一步的审视。
- 张天佑
- 关键词:解构
- 回顾与反思:20世纪50—70年代民族小说对地域风景的审美转化
- 2014年
- 地域风景因素在20世纪50-70年代的民族小说中不但转化为小说人物的聚焦对象,而且还转化为各类功能行动元,既推动了情节发展,又促成了形象塑造,还暗示了当时主流的政治意识形态倾向,从而成为鲜活的小说情境。这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但也存在一些明显不足,因而值得今天的民族作家认真回顾、反思并批判地借鉴。
- 朱斌张天佑
- 关键词:民族小说
- 从领导形象看20世纪50-70年代民族小说的文化身份认同
- 2015年
- 20世纪50-70年代民族小说,从其领导形象角度看,表现了对当时主流政治文化身份的一体化认同倾向。这使少数民族获得了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文化身份,但也遮蔽了少数民族自我的传统文化身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民族文化身份的畸形发展。这为今天民族小说的文化身份书写留下了值得认真吸取的教训。
- 朱斌张天佑
- 关键词:民族小说文化身份政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