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学新

作品数:52 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技厅指导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细胞
  • 17篇胶质
  • 13篇细胞瘤
  • 12篇手术
  • 10篇胶质瘤
  • 9篇切除
  • 8篇血管
  • 8篇颅内
  • 8篇母细胞
  • 8篇母细胞瘤
  • 6篇肿瘤
  • 6篇胶质母细胞
  • 6篇胶质母细胞瘤
  • 5篇入路
  • 5篇鼠脑
  • 5篇中枢神经
  • 5篇显微手术
  • 5篇免疫
  • 4篇神经系
  • 4篇神经系统

机构

  • 50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河北省人民医...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52篇张学新
  • 31篇刘英姿
  • 24篇张磊
  • 23篇邢鹏辉
  • 17篇刘海英
  • 11篇李建峰
  • 8篇李文玲
  • 6篇袁江伟
  • 6篇赵文清
  • 4篇单保恩
  • 4篇佟静
  • 3篇李巧霞
  • 3篇高顺强
  • 2篇李春仲
  • 2篇卞留贯
  • 2篇陈海霞
  • 2篇丁政云
  • 2篇李美洲
  • 2篇梁祖琪
  • 2篇赵卫国

传媒

  • 5篇河北医科大学...
  • 5篇实用心脑肺血...
  • 5篇中国微侵袭神...
  • 3篇河北医药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中国麻风皮肤...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疑难病杂志
  • 2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肿瘤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解剖与临床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7篇2009
  • 9篇2008
  • 9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6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3例报告
2007年
邢鹏辉张学新
关键词: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
横窦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17例临床分析
<正>目的总结横窦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年-2014年我院17例横窦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式、手术入路的选择与疗效。结果 17例横窦区脑膜瘤中,窦汇区型1例,横窦骑跨型3...
刘海英袁江伟张学新
关键词:显微手术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单用替莫唑胺与替尼泊甙联合洛莫司汀治疗恶性胶质瘤的比较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 比较单独应用替莫唑胺(tmozolomide,TMZ)与联合运用替尼泊甙(teniposide,VM-26)、洛莫司汀(lomustine,CCNU)对颅内恶性胶质瘤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颅内恶性胶质瘤患者52例,随机分成两组,给予TMZ(200mg·m^2·d^-1)口服,5天为1疗程;VM-26(60 mg·m^2·d^-1),第1-2天静脉给药,CCNU(60 mg·m^2·d^-1),第3-4天口服给药,4天为1疗程。两组均进行不少于3个疗程的化疗;观察患者生存期、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的生存时间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MZ组平均无进展生存期为(37.1±2.4)周,联合用药组为(33.1±2.7)周,TMZ组平均总生存时间为(73.3±4.2)周,联合用药组为(66.7±3.2)周,经对数秩检验P〉0.05;TMZ组有效率为42.3%,联合用药组为34.6%(χ2=0.33,P〉0.5)。但TMZ对骨髓的抑制明显轻于联合用药组,其中TMZ组:Ⅰ度24.6%、Ⅱ度2.3%;联合用药组:Ⅰ度39.3%、Ⅱ度4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2.47,P〈0.05)。结论 TMZ较VM-26、CCNU联合药物化疗具有更好的耐受性,但两者在改善患者生存状况方面无明显不同;由于本研究样本较少,需要进一步积累、验证。
刘英姿张学新张磊邢鹏辉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替莫唑胺替尼泊甙洛莫司汀
^(125)I粒子术中植入治疗胶质母细胞瘤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照射对颅内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25I放射性粒子采用术中植入的方法,首先在手术显微镜下尽可能全切肿瘤,随后在肿瘤残腔表面植入125I,术后常规给予外放射治疗,观察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TTP)和总生存时间(OS),并对比同期单纯手术、外放疗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其统计学表现。结果:共观察19例初次发病的患者,平均年龄51.2岁,植入粒子8~20枚;术后肿瘤残腔周边的平均治疗剂量为31.6Gy,外照射剂量42~54Gy;粒子植入组平均TTP为42.1±2.4w(95%可信区间为37.2~46.5w),非粒子植入组为27.1±2.7w(95%可信区间为24.3~31.8w);粒子植入组平均OS为66.3±3.2w(95%可信区间为61.9~70.4w),非粒子植入组为47.7±2.6w(95%可信区间为44.4~50.5w),统计学分析显示明显差异。结论:通过粒子植入的方法能够明显延长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术中植入的方法能够迅速减少肿瘤体积,并减少粒子的植入总数,避免过量照射,但本研究观察样本少,术中植入在肉眼下进行,不能保证粒子准确排列,与外放射治疗的结合仍需要进一步摸索总结。
刘英姿张学新张磊邢鹏辉
关键词:^125I胶质母细胞瘤
后路显微镜辅助硬膜内病变切除联合脊柱内固定术治疗硬膜内转移癌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镜辅助硬膜内病变切除联合脊柱内固定术治疗硬膜内转移癌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随访资料完整的硬膜内转移癌患者1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显微镜辅助硬膜内病变切除联合脊柱内固定术。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44~63岁,中位年龄为55岁,原发肿瘤包括肺癌3例,乳腺癌3例,肾癌2例,舌癌和食管癌各1例,肿瘤位于颈椎管内1例,胸椎管内4例,胸腰段2例,腰椎管内3例。硬膜内髓外转移8例,硬膜内髓内转移2例。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存时间。以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椎管内肿瘤McCormick分级及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KPS)评分分别对患者的术前、术后1个月的转移灶引起的疼痛、术后3个月神经及整体情况进行评估。结果:10例椎管内硬膜下转移癌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30~260min(180.0±25.4min),术中出血量400~2100ml(1050.0±350.4)ml,术后的生存时间10~1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有明显的缓解,术后1个月VAS疼痛评分从术前的6.70±0.67分降至1.70±0.67分(P<0.05)。术后3个月KPS评分从术前的42.00±4.21分提升至术后的69.00±7.37分(P<0.05)。术后3个月McCormick分级9例较术前明显的提升,1例3级患者术后无明显改善,无术后神经症状恶化的病例。术后并发症2例(脑脊液漏1例,术后血肿1例),均为髓内转移患者,分别经保守及二次手术后好转。结论:后路显微镜辅助硬膜内病变切除联合脊柱内固定术治疗硬膜内转移癌,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对于脊髓内转移患者手术应谨慎施行。
王东来刘旭剑冯奇康圣杰高慧彩冯建刚张学新丁妍
关键词:脊髓转移
半椎板切除在上颈段椎管内神经鞘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半椎板切除在上颈段椎管内神经鞘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5年手术治疗的15例上颈段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术中均采用半椎板切除+颈枕融合内固定术。结果 15例肿瘤均全切除。术后随访3~20个月,10例症状明显改善,4例部分改善,1例无改善;复查CT及MRI肿瘤无复发,无颈椎畸形。结论半椎板切除对上颈段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暴露及切除程度均较满意;术中应用合理的内固定方式,有助于确保颈枕部稳定性;术后患者恢复快,效果满意。
苏旭明张学新刘海英
关键词:神经鞘瘤半椎板切除术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疗进展
2021年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罕见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可累及脑,眼、软脑膜以及脊髓,具有高度侵袭性。PCNSL对放化疗及免疫治疗敏感,但单方案常短期内复发。目前公认的治疗包括诱导治疗和巩固治疗。本文就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发病、进展以及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田东亮刘海英张学新
关键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免疫治疗靶向治疗
中枢神经细胞瘤17例临床诊治分析
刘海英张学新
Toll样受体4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4年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LR4)与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以期为胶质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方法 收集脑胶质瘤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128例,其中WHOⅠ~Ⅱ级34例,WHOⅢ级49例,WHOⅣ级45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定量检测胶质瘤组织标本中TLR4 mRNA的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LR4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随访全部患者,并记录无进展时间(PFS).构建Cox模型回归多因素分析TLR4的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患者PFS的关系.结果 RT-PCR结果显示高级别(Ⅲ~Ⅳ级)胶质瘤组织中TLR4 mRNA的水平(1.21±0.07)明显高于低级别(Ⅰ~Ⅱ级)组级(0.72±0.1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LR4蛋白主要表达于胞浆中,高级别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率(85%)明显高于低级别(53%).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低表达TLR4患者的PFS[(39±1.75)个月]明显长于高表达组[(18±0.97)个月].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TLR4蛋白表达是判断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3.207,95%CI:1.164~8.617).结论 TLR4高表达于胶质瘤组织中,其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恶性程度有关,并与胶质瘤患者的预后相关,具有成为免疫靶向治疗的潜在价值.
刘英姿张磊袁江伟陈海霞李巧霞张学新
关键词:TOLL样受体4脑胶质瘤免疫治疗免疫组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胶质母细胞瘤中P16和cyclinD1基因表达异常的研究
2001年
目的 探讨胶质母细胞瘤 (glioblastomas ,GBMs)中P16、cyclinD1基因表达的异常及其与细胞增殖活性之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32例胶质母细胞瘤标本中P16、cyclinD1基因蛋白表达的相对含量。 结果 胶质母细胞瘤中P16基因蛋白表达量较正常脑组织降低 ,cyclinD1基因蛋白表达量较正常脑组织升高 ,二者的异常可使细胞发生过度增殖。 结论 P16基因蛋白表达量降低和cyclinD1基因蛋白表达量升高是胶质母细胞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李文玲赵文清张学新刘英姿邢鹏辉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癌基因蛋白流式细胞术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