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宗锐

作品数:24 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成像
  • 6篇磁共振
  • 6篇磁共振成像
  • 5篇图像
  • 5篇鼻窦
  • 4篇影像
  • 3篇影像学
  • 3篇图像质量
  • 3篇肿瘤
  • 3篇鼻腔
  • 3篇鼻腔鼻窦
  • 2篇迭代
  • 2篇迭代算法
  • 2篇信号
  • 2篇眩晕
  • 2篇仰卧
  • 2篇影像质量
  • 2篇探测器
  • 2篇听觉
  • 2篇听觉丧失

机构

  • 2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烟台市烟台山...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康复研究...
  • 1篇北京市眼科研...
  • 1篇上海市第十人...
  • 1篇北京市大兴区...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24篇张宗锐
  • 13篇牛延涛
  • 11篇张永县
  • 8篇康天良
  • 8篇郭森林
  • 7篇刘云福
  • 6篇任悦
  • 6篇鲜军舫
  • 4篇杨本涛
  • 3篇陈青华
  • 3篇王翰菁
  • 3篇李永新
  • 3篇郝欣平
  • 2篇燕飞
  • 2篇王振常
  • 2篇闫钟钰
  • 2篇赵波
  • 2篇郭健
  • 2篇马文涛
  • 2篇李铮

传媒

  • 6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中华放射医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在颞骨MSCT检查中应用迭代算法: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在颞骨MSCT检查中应用迭代算法(采用iDose算法)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以临床颞骨MSCT常规使用的滤波反投影算法(FBP)的噪声水平为基准,选择合适的离体头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改变有效管电流进行扫描,然后分别使用FBP和iDose算法(等级1~7)重建图像。对图像质量进行主客观评价,找出最佳的参数组合。对不同扫描参数和重建方法的剂量长度乘积(DLP)进行分析,计算有效剂量。结果在同一有效管电流下,iDose算法的噪声均低于FBP算法,且随着iDose等级的增加而下降;在不同的有效管电流下,噪声一般随着管电流的增加而下降。使用100mAs/层、iDose 5算法可以满足诊断要求,所获图像的噪声水平稍低于200mAs/层的FBP算法的图像。冠状位图像的可接受程度稍高于轴位图像。结论 iDose算法可满足颞骨CT图像质量的需求,又可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张宗锐张永县赵波郭森林刘云福任悦牛延涛王振常
关键词:颞骨滤波反投影
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增强后延迟扫描对内耳淋巴积水磁共振成像的探讨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通过常规静脉注射单倍剂量钆对比剂,行内耳磁共振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3D-FLAIR)延迟扫描,初步探讨耳源性眩晕患者内淋巴成像的可行性,并进一步评估内淋巴积水情况。方法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单侧耳源性眩晕患者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0-68(53±10)岁,患者均经静脉注射单倍剂量(0.1mmol/kg)钆喷酸葡胺(Gd-DTPA),8h后行内耳3D-FLAIR序列扫描,观察外淋巴显影情况,由两名影像医师独立判断内淋巴有无积水及积水部位,并定量分析评估内淋巴积水程度。采用一致性检验对两名医师内淋巴积水部位、积水程度评估结果进行分析;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患侧与健侧内淋巴间隙面积的差异。结果30例患者内耳3D-FLAIR磁共振图像清晰显示钆对比剂分布于耳蜗、前庭外淋巴间隙,并能准确地勾勒出内、外淋巴间隙的界限。本组26例患者(26/30,86.7%)发现单侧内淋巴积水,其中轻度积水18例,显著积水8例,且两名医师对内淋巴积水程度评估一致性非常好(kappa值为0.864,组内相关系数为0.959);本组26例内淋巴积水患者3D-FLAIR磁共振图像中,球囊(26/26,100%)较耳蜗(16/26,61.5%)及椭圆囊(14/26,53.8%)对内淋巴积水显示率更高,两名医师对于内淋巴积水部位评估一致性非常好(kappa值为0.820);本组研究患侧与健侧内淋巴间隙的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静脉注射单倍剂量钆对比剂内耳3D-FLAIR磁共振成像技术是可行的,能够预估耳源性眩晕患者的内淋巴积水,并可对积水程度进行精准定量分级。
林毅王紫仪张宗锐郑璇陈青华王翰菁郝欣平李永新鲜军舫杨本涛
关键词:眩晕磁共振成像
管电流调制技术在上气道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上气道CT检查中使用管电流调制技术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在管电流调制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各选取33例成人上气道CT检查病例,共3组99例:常规剂量组,预设管电流量250 mAs;推荐剂量(Doseright)组,使用系统根据定位像和扫描范围推荐的有效mAs;Z轴管电流调制(Z-DOM)组,系统根据定位像在人体Z轴方向自动调节管电流。前两组扫描过程中m A保持不变,Z-DOM组mA改变;其他参数相同。用3mm层厚重组正中矢状面图像,测算对比噪声比(CNR);并用5分法对正中矢状面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对各组辐射剂量指标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和主客观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的CTDI分别为:(14.70±0.00)m Gy、(16.50±2.59)m Gy、(4.60±1.99)m Gy,DLP分别为(465.87±31.55)m Gy·cm、(526.15±98.28)m Gy·cm、(147.74±67.08)m Gy·cm,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DI和DLP的F值分别为381.24和270.08,P<0.05),Doseright组的剂量高于常规剂量组10%,Z-DOM组明显低于前两组,分别为常规剂量组的30%、Doseright组的25%;三组CNR分别为523.91±80.75、540.28±117.65、511.09±107.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03,P=0.549>0.05);三组的主观评价指标分别为10.5(10,11.5)、11(10.5,11.5)、12.5(12.25,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73,P<0.05),两两比较Doseright组略高于常规剂量组(χ2=0.038,P>0.0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DOM组高于常规剂量组和Doseright组(χ2值分别为36.972和35.601,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气道CT检查使用Z-DOM技术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且保持较高的图像质量,可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张永县张宗锐王淑芳康天良郭森林任悦牛延涛鲜军舫王振常
关键词:上气道滤波反投影图像质量
妊娠期患者腹部CT检查所致胎儿辐射风险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对妊娠患者进行常规腹部螺旋CT扫描所致胎儿辐射风险进行评估。方法:曝光条件由临床CT检查选择病例的统计数据确定。CT扫描仪包括3个生产厂商的双排、16排和64排CT。胎儿受照剂量由患者子宫的器官剂量代替。子宫器官剂量由SR250软件估算。结果:对于所有机型的常规腹部螺旋CT扫描,胎儿受照剂量范围为14~26mGy,平均值和方差为(18.5±4.7)mGy。结论:根据ICRP建议书,分别从3个角度评价胎儿辐射效应:①常规腹部螺旋CT扫描不会引起胎儿组织损伤及功能障碍;②不会造成胎儿智力发育障碍;③胎儿时期的X射线照射会提高幼儿时期癌症的发生率。然而,由于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很难确定这个癌症发生率提高的程度有多大。因此,根据本次实验所估计的胎儿受照剂量,妊娠患者进行常规腹部螺旋CT扫描导致胎儿发生辐射效应的概率极低。
刘彬白玫张宗锐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成像
PROPELLER Duo DW-MRI鉴别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与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的价值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通过周期性旋转重叠平行线采集和增强处理重组(PROPELLER)Duo DW-MRI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inonasal inverted papilloma,SNIP)与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MR定量分析,评估表面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对鉴别二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NIP 61例、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41例患者的脂肪抑制PROPELLER Duo DW-MRI资料(b值0、1000 s/mm^2),采用病变最大层面感兴趣区(ROI)和局部ROI(ADC值最小区域,圆形,面积30 mm2)两种方法分别测量ADC值(简称最大层面ADC值、最小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比较两种肿瘤ADC值有无差异,通过ROC曲线分析ADC值对鉴别二者的能力。结果两种测量方法获取的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的最大层面ADC值、最小ADC值均低于SNIP(P 均=0.000),最大层面ADC值大于最小ADC值(P =0.000)。以1.46×10^-3mm^2/s为临界值,最大层面ADC值鉴别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与SNI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9;以1.40×10^-3mm^2/s为临界值,最小ADC值鉴别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与SNI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8,最大层面ADC值鉴别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与SNIP的能力高于最小ADC值(P =0.018)。结论 PROPELLER Duo DW-MRI在SNIP与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陈青华王新艳张宗锐张艳彬赵波郝晖吴建兴李书玲燕飞鲜军舫
关键词:鼻腔鼻窦
鼻腔鼻窦SMARCB1缺失癌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2023年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SMARCB1缺失癌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鼻腔鼻窦SMARCB1缺失癌,免疫组化染色均为SMARCB1阴性表达。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包括分期、肿瘤位置、大小、CT密度及骨质改变、MRI信号、增强特点、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将14例患者的ADC值与病理Ki-67增殖指数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16例SMARCB1缺失癌临床分期T_(4)期12例、T_(3)期4例;发生于筛窦4例、鼻腔1例、鼻腔和筛窦8例、筛窦和上颌窦1例、筛窦和额窦1例、筛窦和蝶窦1例;肿瘤最大径(4.5±1.2)cm。CT呈等密度13例,密度不均匀伴局部坏死3例。骨质改变包括13例局限性骨质侵蚀破坏,3例广泛性骨质侵袭破坏。与邻近肌肉相比,16例T_(1)WI均呈等信号,3例局部可见低信号;T_(2)WI呈等信号9例、高信号7例,内部可见条带状低信号6例。MRI轻度强化11例、中等强化5例,不均匀强化6例、均匀强化10例。14例行动态增强扫描,TIC类型Ⅲ型(速升流出型)10例、Ⅱ型(速升平台型)4例。14例ADC值为(1.02±0.27)×10^(-3)mm^(2)/s,Ki-67增殖指数为48%±21%,无明显相关性(r=-0.38,P=0.183)。结论SMARCB1缺失癌发生部位以鼻腔筛窦多见,侵袭性骨质反应,MRI T_(2)WI内部线条状分隔影、轻中度强化、Ⅲ型TIC有一定特征性。
闫钟钰张宗锐李铮郭健王久阳鲜军舫
关键词:鼻窦肿瘤磁共振成像
鼻窦多层螺旋CT扫描中铋屏蔽对影像质量和晶体辐射剂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鼻窦多层螺旋CT扫描中铋屏蔽对影像质量的影响和对晶体辐射剂量的降低作用.方法 使用16层螺旋CT,选择鼻窦临床扫描条件分别对标准水模、离体头颅标本进行扫描,在无屏蔽、1层、2层和3层铋屏蔽时分别采集影像,对离体头颅标本用热释光剂量片测量每次扫描的晶体辐射剂量.分别采集在屏蔽材料和扫描体表面之间放置厚度为0.5、1.0、1.5和2.0 cm海绵时的影像,并测量晶体接受的辐射剂量.测量模体CT图像中距离屏蔽物分别为2.0、4.0、6.0和8.0 cm处的CT值.评价头颅标本影像中伪影对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 鼻窦CT扫描时晶体的辐射剂量为20.0 mGy.使用3种铋屏蔽厚度时,晶体的辐射剂量分别下降至13.7、10.9和9.4 mGy,下降趋势随着铋屏蔽物的增加而降低.在使用各种不同厚度的屏蔽物进行扫描时,屏蔽物间隙越大,晶体剂量的降低程度越小,但CT值的增加幅度显著降低.鼻窦CT扫描时,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1层屏蔽无间隙或2层屏蔽1.5 cm间隙时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辐射剂量分别可降低至13.7和13.1 mGy,降低幅度分别为31.5%和34.5%.结论 铋屏蔽材料的合理应用可在不影响影像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鼻窦CT扫描中眼晶状体的辐射剂量.
牛延涛张宗锐张永县郭森林康天良刘云福
关键词:鼻窦
半球形与扁平形葡萄膜转移瘤MRI征象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 对比分析半球形与扁平形葡萄膜转移癌的MRI征象,探讨MRI对不同形态葡萄膜转移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同仁医院2005~2015年经手术病理或临床综合诊断确诊的眼葡萄膜转移癌49例,平均年龄(52.5±12.3)岁,其中男性19例,女性30例,左眼26例,右眼21例,双眼2例,根据病变形态分为扁平形组(36例)和半球形组(13例)。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及MRI征象,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肿块侧别、部位、形态、边缘、是否伴发视网膜脱离、T1WI和T2WI信号(与脑灰质相比)、T1WI和T2WI信号均匀度、强化程度、强化均匀度、强化指数、肿块高度、基底径、基底径与高度比值,计数资料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结果 肿块T1WI信号均匀度、增强程度、强化指数在两组间均有显著差异﹙x^2=4.491、5.026、5.914,P=0.034、0.025、0.015),患者性别、侧别、肿块部位、形态、边缘、是否伴发视网膜脱离、T1WI和T2WI信号(与脑灰质相比)、T2WI信号均匀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基底径与高度比值在扁平形组(0.8~11.3mm,中位数2.9mm)和半球形组(1.0~6.0mm,中位数2.0mm)两组间均有显著差异(Z=-1.998,P=0.046),患者年龄、肿块高度、基底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半球形与扁平形葡萄膜转移癌的MRI征象存在一定差异,半球形葡萄膜转移癌仍具备多数葡萄膜转移癌T1WI、T2WI多呈等信号的特点,MRI对葡萄膜转移癌具有重要价值。
陈青华陈青华顼晓琳顼晓琳张宗锐燕飞李彬燕飞
关键词:葡萄膜肿瘤转移瘤磁共振成像
铋屏蔽对头颈部多层螺旋CT中眼晶状体辐射剂量的降低作用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 探讨扫描平面内铋屏蔽在头颈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中对影像质量的影响和眼晶状体辐射剂量的降低作用.方法 分别使用颅脑、颞骨和鼻窦临床扫描条件,在无屏蔽、1层、2层和3层铋屏蔽覆盖眼部区域时,对标准水模和离体头颅标本进行扫描,用热释光剂量片测量头颅标本每次扫描时的眼晶状体器官剂量.在屏蔽材料和被扫描体间放置5、10、15和20 mm厚的海绵时,使用鼻窦扫描条件采集影像,并测量眼晶状体的剂量.测量水模影像中与屏蔽物为2、4、6和8 cm距离处的CT值,主观评价头颅标本影像中伪影对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 颅脑、颞骨和鼻窦CT临床扫描中眼晶状体的器官剂量分别为24.31、27.60和20.01 mGy.使用铋屏蔽时,均使得眼晶状体剂量有显著下降,但下降幅度随着铋屏蔽物的增加而降低.在各种厚度的屏蔽物时,屏蔽物间隙越大,眼晶状体剂量的降低程度越小,测量兴趣区CT值的增加程度也显著降低.颅脑和颞骨CT扫描分别使用2层和3层铋屏蔽,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可有效降低眼晶状体剂量分别为47.1%和59.1%;鼻窦CT扫描时,1层屏蔽无间隙、2层屏蔽1.5 cm间隙不影响诊断,可降低眼晶状体剂量分别为31.5%和34.5%.结论 扫描平面内铋屏蔽材料的合理应用,可有效降低头颈部CT扫描中眼晶状体的辐射剂量.
牛延涛宋尧尧张永县郭森林张宗锐康天良刘云福
关键词:眼晶状体
鼻腔鼻窦NUT基因相关性癌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5例鼻腔鼻窦NUT基因相关性癌(NUT中线癌)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经免疫组化病理证实的5例鼻腔鼻窦NUT中线癌患者。男1例、女4例,年龄15~48岁,中位年龄19岁。术前均接受CT和MR检查,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观察肿瘤位置、CT密度、骨质改变、钙化、肿瘤大小、T1WI及T2WI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随访患者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 5例NUT中线癌均为T4期,发生于鼻腔、筛窦、蝶窦、上颌窦1例,鼻腔、上颌窦1例,鼻腔、筛窦3例。CT呈等密度3例,密度不均匀伴局部坏死2例;钙化3例;骨质侵蚀4例,骨质侵蚀伴骨质破坏1例。MRI横断面最大径4.2~4.9 cm,中位数4.5 cm。与邻近颞肌相比,T1WI呈等信号5例,2例局部可见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3例,2例呈稍高信号。增强后强化不均匀,轻度强化3例,中等强化2例。TIC Ⅲ型(速升流出型)3例,Ⅱ型(速升平台型)2例。DWI信号均不同程度增高,ADC值为0.63×10-3~1.17×10-3 mm2/s,中位数0.84×10-3 mm2/s。病理Ki-67增殖指数为30%~80%,免疫组化均为NUT阳性、INI-1阳性。5例NUT中线癌1例行活检后化疗,其余4例均行手术加放疗,1例合并化疗。随访时间7~16个月,均带病存活。结论 NUT中线癌是一种鼻腔鼻窦少见的基因相关恶性实体肿瘤,多见于年轻患者,以鼻腔及筛窦多见,侵袭性生长,CT钙化多见,MRI增强后不均匀轻度强化为其特点。
闫钟钰张宗锐李铮郭健王潇王世军王久阳鲜军舫
关键词:鼻窦肿瘤磁共振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