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芳
- 作品数:30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黄冈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英语写作中词汇、句法错误分析及其启示被引量:1
- 2007年
- 本文对英语专业大二学生的习作进行了归类分析,发现词汇及句法层面的错误相当普遍,主要表现在同近义词混淆、搭配不当、中式英语、结构残缺等方面。针对这些错误,笔者提出写作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强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
- 张慧芳
- 关键词:英文写作词汇错误句法错误
- 隐喻式广告语篇的语用模糊解读
- 2013年
- 语言顺应是隐喻式广告语篇语用模糊生成的基础,隐喻映射和概念整合为其识解过程提供了认知依据。隐喻式广告语用模糊是多个认知空间结构或特征的选择性映射过程,它体现为始源域单显式、目标域单显式、始源域目标域同现式及始源域目标域隐藏式这四种模式,既顺应了消费者心理,也顺应了社会和文化因素。广告语篇的语用模糊实质就是为实现劝服消费者实施购买行为的目的和意图而做出语言形式和策略选择的创造性认知整合活动。
- 张慧芳
- 关键词:语用模糊认知域
- 《白鲸》刻意隐喻的构建和解读
- 2021年
- 概念隐喻观揭示了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表征方式,刻意隐喻理论突破了概念隐喻观规约化相似点单向映射的瓶颈,认为两域之间是一种反常规的临时相似点的构建。两者的互补交互为隐喻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麦尔维尔的著作《白鲸》构建了"白鲸是上帝的神灵/邪恶的使者"、"船长埃哈伯是神灵的亵渎者/恶魔的驱除者"以及"批古德号及其海上航行是死亡之旅/精神之旅"的系列隐喻。从隐喻构建者和识解者的双重视角来探索白鲸及其系列隐喻的建构和识解有助于剖析作者的思想冲突,激发读者利用主体自洽能力进行作品审美创造的判断,挖掘作品的意蕴和内涵。
- 张慧芳
- 关键词:麦尔维尔《白鲸》
-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斯高等教育合作策略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我国教育部发布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和斯里兰卡高等教育部实施的“战略管理计划(2013-2017)”为两国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政策依据。教育交流与合作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在促进民心相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从斯里兰卡高等教育的规模和层次、资金投入以及国际化发展需求三个方面梳理了其发展概况,以问题为导向,以互利共赢为原则,指出了中斯两国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相关策略:开展合作办学,推进人才联合培养;设立高等教育专项项目,加强人心联通;设立联合研究中心,深入科研课题合作;吸引、培养或互派留学生,增进多领域合作。旨在为我国教育管理部门和教育机构提供参考,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共同发展繁荣。
- 张慧芳
- 关键词:高等教育合作
- 顺应论视角下的语用模糊探讨
- 2009年
- 语用模糊是交际的一种常见现象,是交际双方在交际活动表达和理解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确定性的总称。本文运用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对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进行了解读,语用模糊是根据语言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的特点,对话语形式、话语内容或语用策略进行选择及推理结果进行判断的动态顺应结果。语用模糊是语言动态顺应性的产物。
- 张慧芳
- 关键词:语用模糊顺应论
- 隐喻的认知主体及隐喻建构功能——以约翰·邓恩《告别辞:莫悲伤》隐喻为例
- 2014年
- 隐喻构建的认知主体在构建隐喻时需要充分调取其世界知识、文化模式、人生经验以及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力和洞察力,对各输入空间中的信息进行表象、特性或内在结构的求同性关联或新创,经过比较、分析、判断、筛选等手段,留存源域与目标域这两个输入空间最能体现认知主体意图的相似点,在此基础上,认知主体将各输入空间共享突显特征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事件和认知图式,完成隐喻意义的建构。玄学派诗人约翰·邓恩在诗作《告别辞:莫悲伤》中创造了一系列独出心裁的奇特隐喻——"别离是死亡、地动及圆规复圆",这些隐喻意象相似点的挖掘和构建主要取决于认知主体及隐喻的映射整合机制。
- 张慧芳
- 关键词:隐喻构建
- 委婉语的模糊属性及其语用功能
- 2009年
- 委婉语的使用和理解受到了语境、交际对象与说写者意图等因素的制约。本文从委婉语的模糊属性入手,分析了其模糊性的三种体现形式及其与合作原则中方式准则的关系,指出委婉语在语言交际中具有礼貌功能、掩饰功能和美化功能。
- 张慧芳
- 关键词:委婉语语用功能
- 多义性在词汇层面的认知理据性被引量:1
- 2008年
- 多义现象体现了人类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它通过赋予同一语言形式多种含义来减少词的数量,从而减轻人们记忆词汇的负担。那么,多义性具有任意性还是理据性?它与索绪尔的符号理论是否存在冲突?本文将从索绪尔的符号理论入手,从认知的角度从词汇层面来探讨多义现象。
- 张慧芳
- 关键词:词义范畴多义性词汇层面理据性一词多义现象
- 认知语境下的隐喻动态识解被引量:3
- 2010年
- 本文在关联理论认知语境观的框架下,以Fauconnier概念复合理论为视角,探讨了隐喻的动态识解过程,认为隐喻是在特定认知语境的前提下多个心智空间映射和概念复合的过程。隐喻识解过程中,认知主体激活认知语境中的相关信息,选择具有最佳关联的语境假设,突出心智空间的相似关系特征,最终完成隐喻的识解。
- 张慧芳
- 关键词:隐喻动态识解认知语境
- 认知隐喻、转喻与词汇教学被引量:6
- 2015年
- 隐喻和转喻是两种有效的思维方式,是经验概念范畴化的认知手段。隐喻通过选取或构建词义间的相似性,实现源域到目标域的系统映射,使词汇在原义的基础上衍生出新义;转喻通过邻近性原理激活同一认知域中的凸显概念作为认知参照点,以连锁或辐射的形式达成对新生意义的认识。可见,词义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其内在组织规律受隐转喻理据的支配,因此,词汇教学的根本是要培养学生的隐喻性思维能力和联想推理能力,从而构建词汇知识体系。
- 张慧芳
- 关键词:词汇教学隐喻转喻词义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