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刚
- 作品数:6 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雷公藤总甙(T_Ⅱ)中三萜成分的研究被引量:12
- 1989年
- 从雷公藤总甙(TII)中分离出五个三萜化合物,T_1,T_2,T_3,T_6,T_28.除T_1未经药理试验外,其他四个化合物均具有抗炎作用。经波谱和其他理化常数分析,其中T,T_6,T_28三个化合物再经X-Ray单品衍射结构分析,确证了它们的分子结构,T_(?)为雷公藤内酯甲;T_2为3β,22β-二羟基-△^(12)-齐墩果烯-29-羧酸,是一个新的化合物,命名为雷公藤三萜酸B;T_3为雷公藤三萜酸A;T_6为木栓烷类的Orthosphenic acid;T_(28)为3β.22α-二羟基-△^(12)-乌索烯-30-羧酸,命名为雷公藤三萜酸C.
- 张崇璞张永刚吕燮余陈云马鹏程贺存恒于德泉沈福苓杨晶晶杨晶郑启泰
- 关键词:雷公藤
- 雷公藤三萜酸C的分离与结构鉴定被引量:8
- 1989年
- 雷公藤总甙系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去皮根心经提取后得到的有效组分,它具有很强的抗炎免疫抑制作用。作者从雷公藤总甙中分离出5个三萜类化合物T1,T2,T3,T6,T28。本文报道T28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其他待另文发表。T28
- 张崇璞张永刚郑启泰贺存恒
- 关键词:雷公藤乌索酸
- 人工合成多肽抗原检测血清HIV抗体的研究
- 1993年
- 13种人工合成HIV多肽经ELISA检测发现,CH-10抗原性最强,其次为CH-10a和CH-12a。其余10种抗原性较弱。抗原浓度以80μg/ml为宜。CH-10与Organon试剂盒比较,结果基本相似。初步实验证明合成肽可望替代病毒抗原或重组抗原,用于血清HIV抗体检测.
- 范江李子仁徐文严曹者瑜陈平张永刚
- 关键词:多肽艾滋病毒
- 雷公藤多甙三萜成分研究被引量:11
- 1994年
- 本实验从雷公藤多甙中又分离出3个三萜类化合物T_(16)、T_(17)、T_(18)经光谱数据分析和制备已知化合物的衍生物,确定了它们的分子结构,即T_(16)是salaspermicacid,T_(17)为雷公藤内酯乙(wilforlideB),T_(18)是一个新的齐墩果烯类三萜酸化合物,命名为雷藤三萜酮酸A(triptotriter-penonicacidA),化学名3-oxo-22(-hydroxy-△ ̄(12)-oleanen-29-oicacid。
- 张崇璞言政陈沄张永刚吕燮余
- 关键词:雷公藤
- 雷公藤叶中二萜化合物的研究被引量:33
- 1993年
- 从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叶中分离出九个二萜化合物,经物理常数测定、化学反应、以及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雷公藤内酯酮(triptonide,1)、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2)、雷公藤内酯二醇(tripdiolide,3);雷醇内酯(triptolidenol,4)、16-羟基雷公藤内酯醇(16-hydroxytriptolide,5)、雷公藤氯内酯醇(tripehlorolide,6)、雷藤内酯三醇(triptriolide,7),以及新化合物雷公藤内酯二醇酮(tripdiotolnide,8)和13,14-环氧9,11,12-三羟雷公藤内酯(13,14-epoxide 9,11,12-trihydroxytriptolide,9)。新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正在研究。
- 张崇璞吕燮余马鹏程陈沄张永刚言政陈国芳郑启泰贺存恒于德泉
- 关键词:雷公藤
- 雷公藤中雷藤氯内酯醇(T_4)的分离与结构测定被引量:34
- 1990年
- 从雷公藤多甙(TⅡ)中分离到一个单体,经UV,IR,~1H-NMR,^(12)C-NMR 2INMR,FTMS/SCI,MS,X-射线衍射等分析及与雷藤素甲(triptolide)的化学关联试验,确定化学结构为雷藤氯内酯醇(tripchlorolide),是一种新的化合物。
- 吕燮余马鹏程陈沄张崇璞张永刚张正行盛龙生李世壮安登魁贺存恒郑启泰
- 关键词:雷公藤雷藤氯内酯醇二萜内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