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
- 作品数:10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贵州省卫生厅科学技术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胆源性复发性急性胰腺炎4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复发性急性胰腺炎(recurrent acute pancreatitis,RAP),是指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至少复发1次或以上,而在缓解期无胰腺组织或者功能上改变的一个特殊临床类型[1]。国外学者Dominguez等[2]报道约有5%~10%的复发率,该疾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RAP发作时虽然症状大多较轻,但却需要反复住院治疗,对于病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而且疾病反复发作有演变成慢性胰腺炎的风险。
- 张浩张宏刘丽孙诚谊
- 关键词: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病因
- 232例胰腺癌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总结诊疗经验以提高对胰腺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1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32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时间先后顺序将患者每三年分为一组,共建A、B两组,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组数据。同时还对所有患者的流行病学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前解除胆道梗阻例数和所耗时间,根治性和姑息性手术例数和所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A、B两组进行比较,P<0.005。术前营养支持例数和所耗时间,A、B两组比较,P>0.005。胰腺癌高危因素有吸烟、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和胆囊切除术后。结论术前积极准备,可以使根治性手术切除率提高。对有吸烟史、糖尿病、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应注意追踪,尽可能完善检查,以提高诊断率。
- 孙诚谊张浩简学仲苏继钦闫贵荣陈玲
- 关键词:胰腺癌外科手术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
- 影响胰腺癌预后因素的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综合分析和评价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方式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由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胰腺癌患者作为本课题研究对象,选择其中临床资料齐全并且获得成功随访的91例患者,对有可能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包括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方式)进行单因素Kruskal-Wallis法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的统计学分析处理,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评价因素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 可能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类型、胰周侵犯(包括周围血管、淋巴结、邻近脏器)、远处转移(包括肝转移)、临床分期和治疗方式.单因素分析表明:胰周侵犯、远处转移、临床分期、治疗方式与胰腺癌预后密切相关(P&lt;0.05);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类型与预后关系不密切(P&gt;0.05).再对筛选出来的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病理因素,应用多因素分析表明:胰周侵犯是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首位独立因素.肿瘤临床分期(TNM)Ⅰ期、Ⅱ期、Ⅲ期、Ⅴ期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80.65%、74.29%、26.32%、25.00%,5年生存率分别为16.31%、5.71%、0、0.根治手术组(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姑息手术组(包括单纯胆囊空肠吻合术、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胆肠吻合加胃肠吻合术、十二指肠镜下胆道内支架植入术)1年生存率分别为77.42%、23.08%,5年生存率分别为9.22%、0.结论 胰周侵犯是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首位独立因素.早期确诊并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提高胰腺癌患者生存率的最有效方法.对不能行根治性手术的胰腺癌患者应根据其个体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姑息手术方式治疗.
- 潘耀振孙诚谊张浩詹磊田舍张宏
- 关键词:胰腺肿瘤预后病理因素
- 微创保胆取石术联合牛磺熊去氧胆酸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4
- 2014年
- 目的探讨微创保胆取石术联合牛磺熊去氧胆酸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统计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微创保胆取石治疗胆结石患者100例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胆结石患者173例,保胆患者作为治疗组术后均口服牛磺熊去氧胆酸,胆囊切除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抗炎支持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年,统计各组患者胆石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组患者的胆囊壁厚、胆囊功能水平和结石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前胆绞痛、腹胀、右上腹不适发生率分别为47.1%、21.8%、100%,胆囊壁厚为(3.42±0.49)mm,手术后1年胆绞痛、腹胀、右上腹不适发生率分别为2.3%、9.2%、2.3%,胆囊壁厚为(2.57±0.69)mm;胆囊结石患者组胆囊排空指数为43.11±20.82,保胆取石术后两年患者组胆囊排空指数为56.00±10.77,正常组胆囊排空指数为56.65±13.45,患者手术前后胆石症状、胆囊壁厚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胆取石术后两年患者组胆囊排空指数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胆囊结石组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治疗组患者腹泻、腹胀、右上腹不适症状发生率分别为2.3%、9.2%、2.3%,对照组患者腹泻、腹胀、右上腹不适症状发生率分别为33.6%、25.5%、17.3%,两组之间胆石症状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胆固醇结石复发率有降低趋势。结论保胆取石术后口服牛磺熊去氧胆酸对术后患者胆囊功能的恢复及预防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复发有重要意义。
- 张宏潘耀振张浩詹磊孙诚谊
- 关键词:保胆取石术胆囊结石病牛磺熊去氧胆酸
- 髋部骨折流行病学构成调查(附450例报告)被引量:2
- 2000年
- 找出髋部骨折构成比的特点。方法对 45 0例髋部骨折临床流行病学构成分布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年龄段分布以老年人为主 ,其中 6 0岁以上与 6 0岁以下构成比 1∶0 4,6 5— 75岁年龄段分布最广 ,占总数 45 7% ;男女总体分布差别不大为 1∶1 0 6 ,但 6 0岁以上男性例数少于女性为 1∶1 43,6 0岁以下男性例数多于女性为 1∶0 5 ;左右侧构成比 1∶0 78;类型构成比股骨颈骨折与粗隆间骨折之比 1∶0 72 ;春、夏、秋、冬构成比 1∶0 .5 2∶0 6 1∶1 47。结论轻度外伤是引起髋部骨折最常见的原因。
- 邓进张浩李江伟叶川
- 关键词:髋部骨折流行病学病例报告
- 胰腺癌的条件生存率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分析胰腺癌切除术后,在存活一定时间的基础上,评估其额外生存若干年/月的可能性。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2月由该院胰腺外科专家完成的胰腺癌切除手术的所有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先通过对临床病理学变量资料的评估来预测患者的生存时间。条件生存率(CS)的计算公式是CS=S(X+Y)/Sx,x是已经存活时间,Y是额外存活时间;实际生存时间是在已经存活时间的基础上,通过个体化的方式直接计算出的。结果对于任一总体生存时间而言,CS随着已经存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甚至是在总体及预期生存时间减少的情况下。通过年龄、TNM分期分别对CS进行分层分析。年轻的患者、较低TNM分期,有更好的CS。结论与实际生存时间相比较,有关胰腺癌术后的预后评分系统低估了生存时间。条件生存率,在自然增加的寿命的基础上,比预期或实际生存时间都要好,这表明生存时间是动态变化的,而不是静止的。当把已经存活时间作为当前肿瘤未知生物学影响因素的一种标记时,CS也许能够更加合适的被用来预测生存时间。
- 孙诚谊苏继钦张浩田舍闫贵荣
- 关键词:胰腺癌
- 血糖紊乱与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血糖紊乱与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糖水平分成血糖正常组、糖尿病前期组及糖尿病组,观察各组患者的年龄分布、通过随访了解糖代谢紊乱与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本组胰腺癌患者伴糖尿病前期的比例为27.27%,胰腺癌伴糖尿病的比例为31.84%,胰腺癌患者伴有糖耐量异常患者生存时间长于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P<0.05),胰腺癌患者不伴有糖耐量异常的生存时间长于合并糖尿病患者(P<0.05)。结论:胰腺癌患者出现糖代谢紊乱的比例较高,糖代谢紊乱的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无糖代谢异常的患者。
- 田舍江建新刘兴贵张浩张宏喻超孙诚谊
- 关键词:胰腺肿瘤糖尿病生活质量
- 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临床分析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临床特征。方法对23例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临床表现、医学影像检查、实验室检验、治疗方法及疗效等,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 23例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均出现发热症状(100.00%);经影像学检查可知脓肿位于肝右叶所占比例最高(78.26%),大多属于单发性脓肿(73.91%);经实验室检查致病菌阳性率高达86.96%,其中大肠杆菌所占比例最高(47.83%);经对症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1.30%,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临床特征,对疑似病例给予各项检查措施确诊病情,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 刘丽张浩
- 关键词:细菌性肝脓肿糖尿病
- MUC1黏蛋白启动子的克隆及在胰腺癌Panc-1细胞中的转录活性
- 2014年
- 目的 克隆MUC1黏蛋白启动子,研究MUC1启动子在人类胰腺癌细胞株Panc-1细胞和人类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中的转录活性.方法 采用巢式PCR扩增MUC1启动子片段并酶切连接至含有EGFP报告基因的pEGFP-N1载体中构建质粒pEGFP-MUC1-N1,采用基因重组方法将MUC1启动子片段及EGFP报告基因构建于pShuttle质粒上形成pShuttle-MUC1-EGFP质粒.通过脂质体共转染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和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使用荧光素酶检测系统(Luciferase assay system)测定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MUC1启动子在Panc-1细胞中的特异转录活性.结果 成功克隆出MUC1启动子,双酶切、PCR检测和DNA测序证实pEGFPMUC1-N1、pShuttle-MUC1-EGFP载体构建成功.重组报告载体荧光素酶活性显著升高(t=18.975,P =0.001).经pEGFPMUC1-N1、pShuttleMUC 1-EGFP质粒转染后MUC1启动子在Panc-1细胞中的转录活性为阳性对照CMV启动子活性的69.6%及63.6%,明显高于Hela细胞中的4.2%及3.7%,在胰腺癌细胞中具有较高特异性,且在胰腺癌细胞中的活性明显高于阴性对照pGL3-Basic的0.093%.结论 MUC1启动子在淋巴瘤细胞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以作为胰腺癌细胞基因转染的肿瘤特异性启动子使用.此研究为进一步运用MUC1启动子在基因水平靶向治疗胰腺癌奠定了基础.
- 潘耀振孙诚谊詹磊张浩田舍张宏姜楠
- 关键词:胰腺癌
- 肝脏第Ⅷ段精准切除治疗乳腺癌肝转移1例
- 2014年
- 乳腺癌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1-2].乳腺癌肝转移(BCLM)患者预后不良,化疗、内分泌治疗、血管栓塞治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治疗及热消融治疗等辅助治疗方法均不能显著延长BCLM患者的生存期,外科手术切除仍是BCLM首选的治疗手段,但精准肝切除治疗乳腺癌肝转移目前在国内外则鲜有报道,现报告1例利用全频超声乳化吸引刀(cavitron ultrasonic surgical aspirator,CUSA)行肝脏第Ⅷ段精准切除治疗乳腺癌肝转移的成功案例.
- 孙诚谊杨能红张宏张浩孙科
- 关键词:乳腺肿瘤肿瘤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