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维波

作品数:195 被引量:968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1篇期刊文章
  • 67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2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3篇机械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59篇经络
  • 40篇砭石
  • 23篇电热砭石
  • 23篇中医
  • 20篇黄帝
  • 20篇黄帝内经
  • 20篇《黄帝内经》
  • 19篇血流
  • 18篇经脉
  • 16篇针刺
  • 14篇小型猪
  • 13篇针灸
  • 11篇砭石疗法
  • 9篇血流量
  • 9篇经络研究
  • 8篇穴位
  • 8篇皮肤
  • 8篇皮肤血流量
  • 7篇荧光
  • 7篇荧光素

机构

  • 143篇中国中医科学...
  • 50篇中国中医研究...
  • 41篇北京中医药大...
  • 8篇新奥集团
  • 7篇中国中医科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北京工业大学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新绎健康科技...
  • 2篇北京农学院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国立首尔大学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哈佛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195篇张维波
  • 65篇田宇瑛
  • 57篇王广军
  • 42篇黄涛
  • 38篇贾术永
  • 29篇王燕平
  • 22篇宋晓晶
  • 20篇李宏彦
  • 19篇王瑞红
  • 17篇李宏
  • 16篇徐一慧
  • 15篇张宇沁
  • 10篇王淑友
  • 9篇丁玉龙
  • 8篇魏玉龙
  • 7篇韩彬
  • 7篇王苓苓
  • 5篇谢衡辉
  • 5篇李翠红
  • 5篇王泽

传媒

  • 24篇中国针灸
  • 19篇中国中医基础...
  • 10篇针刺研究
  • 10篇中医学报
  • 6篇北京生物医学...
  • 5篇2010国际...
  • 4篇生物医学工程...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陕西中医
  • 3篇国际中医中药...
  • 2篇医用生物力学
  • 2篇中医药导报
  • 2篇实验动物科学
  • 2篇中国科学:生...
  • 2篇海峡两岸中医...
  • 2篇《针灸甲乙经...
  • 2篇第九届海峡两...
  • 2篇2011中国...
  • 1篇World ...
  • 1篇双足与保健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7篇2021
  • 11篇2020
  • 7篇2019
  • 8篇2018
  • 6篇2017
  • 9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8篇2013
  • 7篇2012
  • 7篇2011
  • 14篇2010
  • 18篇2009
  • 8篇2008
  • 11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1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热砭与传统艾灸治疗寒湿型腰痛: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比较电热砭石与艾盒灸两种方法在治疗寒湿型腰痛方面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1例寒湿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电热砭石组(26例)和艾盒灸组(15例)。电热砭石组将电热砭石置于肾俞、委中穴,调节电热砭石的温度,以患者舒适为度;艾盒灸组于肾俞、委中穴行艾盒灸治疗,均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腰痛症状体征积分、寒湿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均可显著改善患者腰痛症状体征积分与寒湿证候积分(均P<0.01);电热砭石组症状体征变化率和证候变化率分别为(37.04±32.68)%、(22.85±29.95)%,艾盒灸组分别为(47.29±22.08)%、(23.89±22.5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热砭石治疗寒湿型腰痛疗效与艾盒灸相似,其操作更为方便、安全,环境污染小。
黄涛韩彬陈卫衡田宇瑛王广军贾术永张维波
关键词:电热砭石
中医发展的数学之路被引量:4
2003年
中医对疾病的诊断、辨证和治疗是多方面的 ,用数学的语言讲就是多元的、多变量的。中医证候不是建立在病理解剖基础上的 ,而是一种对症状群的分类方法 ,因此可借助多元统计数学中的聚类分析方法进行数量分类辨证。有关工作包括 :中医分类症状的选取、中医分类症状的编码、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中医分类辨证指标的扩展等。中医数量辨证分类可以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成为未来中医临床诊断的主要手段。
张维波
关键词:聚类分析
经络研究60年——一条多学科交叉之路被引量:10
2021年
中医理论认为,经络是维持生命并参与疾病形成和治愈的重要系统。揭示经络的生物学内涵是现代中医研究的重要内容。60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从生物医学(生理、解剖、组织形态等)、影像学、物理、化学、计算机技术等领域对经络展开了研究。现代经络研究就是一部多学科交叉的历史,为认识经络提供了多视角的科学资料。未来经络研究需要更精准的多学科交叉,它将是揭示经络生物学内涵的希望之光。
宋晓晶王广军李宏彦张维波
关键词:经络
应用血流成像技术对电热砭石生物效应与美容机理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利用血流成像技术观察电热砭石作用于人体皮肤的生物学效应,探讨砭石美容的原理与优势。方法:使用DRB-3型电热砭石仪中2个电热砭灸器,其中1个砭灸器覆盖铜片阻隔红外线。2个砭灸器加热到同样的温度后,同时放于人体前臂内侧面上,灸5分钟,然后移开。对12名健康人进行了同步测量和数据统计,用Periscan PIMⅡ型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观察灸前、灸后即刻和灸后10 min的皮肤血流量变化。结果:2个砭灸器施灸后,受试者前臂内侧血流量均显著上升,即刻平均上升幅度的百分率砭石组为187.2%(SD=84.6%),铜片组为113.2%(SD=81.0%),砭石组高于铜片组(P<0.01)。结论:砭石所具有的远红外能量对皮肤微循环血流量的促进作用显著优于普通金属热传导的作用,为砭石在美容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王苓苓李宏张维波郁文韬田宇瑛秦丽娜
关键词:砭石美容
经脉-脏腑相关的系统论认识与控制论模型
经脉-脏腑相关是经络理论的重要内容,对临床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但这部分理论的形成缮较晚,根据黄龙翔的文献研究,经脉体表上下联系规律的总结早于经脉与脏腑联系规律的总结,且后者的确立更多地受到当时文化哲学背景的影响,不确定和矛...
张维波
关键词:经络学说经络理论穴位效应
文献传递
中药提取液与经络罐通仪结合成药罐的方法学探讨被引量:1
2007年
李黄彤张维波黄涛谢衡辉
关键词:拔罐中药药罐
经脉低流阻通道、针刺外周作用机理体表-体表相关规律的研究
张维波景向红王援朝李宏田宇瑛黄涛吴烯靖谢衡辉吴全睿田嘉禾王燕平庄逢源徐瑞民何锋
该课题关于针刺外周作用和针刺信号传导机理的研究-神经-体液接力传导说的建立研究,提出了针刺通过加强微循环与组织液流动改善细胞外环境的针刺外周作用原理,通过轴索反射与活性物质循低流阻通道扩散的“神经-体液接力传导”的针刺信...
关键词:
关键词:经脉针刺
《黄帝内经》“平人”概念解析及其对健康评估的意义被引量:4
2022年
《黄帝内经》提出了“平人”的概念,代表人体的健康态,特指人的阴阳平衡,是《黄帝内经》健康思想的总纲。应四时、俱往来、不结动、相守司和必相称是书中衡量“平人”的客观标准;“平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意为属于营卫之气的精气和属于血的神气得到控制。“平人”主要指人体内在阴阳的平衡,特别是五脏、五脏和六腑、阴经与阳经的平衡。依据平人健康思想,从阴阳平衡的角度评估人的健康状态,通过脉象、皮肤的寒温与滑涩等客观指标的测量,对阴经与阳经、上下经脉、深浅经脉的气的平衡进行计算,可知人体是否处于健康态。
张维波熊枫王燕平
关键词:《黄帝内经》
中医外治法的鼻祖——砭石疗法被引量:25
2003年
目的:挖掘与弘扬砭石疗法。方法:通过文献考证、新器械研制以及临床实践介绍砭石疗法的操作手法和临床适应症。结论:砭术是古代中医五大医术之一,有砭刺和石熨两大手法,新砭石疗法具有痛苦小、安全、作用面积大、作用方式多及简便易学等特点,适应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与保健。
张维波
关键词:中医外治法砭石疗法
古代经络概念与现代经络研究被引量:16
2003年
通过对古代经络文献的分析 ,指出古代经脉线主要来源于对经脉病候的观察。经脉线与经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马王堆帛书时代早期脉字的构造和用砭石启脉的古经脉疗法提示这时的脉可能指分肉间隙 ,其晚期则指分肉 血脉的综合体液通道 ,《黄帝内经》对其做了进一步的分解。联络和运行气血是经脉的两个主要功能 。
张维波
关键词:经脉线经脉马王堆帛书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