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利贞
- 作品数:20 被引量:246H指数:7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语言被引量:54
- 1999年
- 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的编制是重要的 ,也是必要的。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的主要特点是 :产生的阶段性、适用范围的有限性、发展过程中的可塑性和不稳定性、与自然语言的关系上的参数递变性、构成成分上的正确有效性、编制过程中言语行为主体思维活动的自觉性。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的编制策略主要有 :回避和迂回、替换和变换、简化和繁化、重复和复指、使用独特的语速特征和辅以大量的手势语。对这种特殊的语言的分析和探讨 ,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某些方面给出一些或许有意义的启示。
- 彭利贞
-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语言
- 论使役语义的语形表现被引量:13
- 1997年
- 论使役语义的语形表现彭利贞0.在语句生成的过程中,同一种语义,在一种语言之内,可能和多种语言形式联系在一起;在不同的语言之中,用以表达这种语义的语言形式,更有可能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这些语言形式,或表现为特定的语法结构,或以词的形态变化的形式出现,或...
- 彭利贞
- 关键词:语义要素语义结构反身代词语义成分
- 可控、意愿与情态述补结构的解读
- 2024年
- 情态述补结构“V得/不C”是汉语中的一种多义情态表达式,文章从语义-语用接口的角度,发现事件的[可控]和[意愿]两种特征都会对其情态类型的解读产生影响。[可控]是语义特征,对“V得/不C”的情态解读起到基础性作用,表现在:[+可控]会产生动力情态解读,[-可控]会产生认识情态解读。而[意愿]是在[可控]之上的语用特征,会改变[可控]对“V得/不C”情态解读的作用,表现在:[-可控]的事件如果具有[+意愿]特征,“V得/不C”就会反转为表达动力情态;[+可控]的事件如果具有[-意愿]特征,“V得/不C”就会反转为表达认识情态。
- 李贞亮彭利贞
- 关键词:意愿
- 现代汉语情态研究
- 本文运用语义学和认知功能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讨论了情态及现代汉语情态动词表达的情态语义系统,考察了现代汉语多义的情态动词与其他语法范畴的互动关系,重点探讨了现代汉语动词情状、体、否定等范畴与多义情态动词同现时对情态解...
- 彭利贞
- 关键词:情态语义现代汉语情态动词
- 论“应该”的两种情态与体的同现限制被引量:19
- 2007年
- "应该"表达的两种情态与不同的体标记之间存在同现限制关系。"应该"的两种情态与体标记的互动关系可以用"静态"与"动态"、"现实"与"非现实"的概念对立得到统一的解释。
- 彭利贞刘翼斌
- 关键词:情态非现实
- 论情态与“着”的分化被引量:6
- 2007年
- 体与情态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现代汉语持续体标记“着”与情态成分之间存在着同现限制关系,不同的“着”要求与表达不同的情态类型的情态成分同现。“着”表达静态持续义时,与之同现的情态成分表达认识情态;“着”表述动态持续义时,与之同现的情态成分则表达根情态,即道义情态或动力情态。根据“着”的不同,可以得到情态表达成分确切的语义解释;根据情态类型的不同,可以看出“着”的内部分化。当“着”在不同的语境效果下表达不同的体意义时,与之同现的多义的情态动词的意义解读也产生相应的变化。
- 彭利贞
- 关键词:情态认识情态持续体同现分化
- 焦点位置的情态解释
- 情态动词(modals)是一种焦点敏感算子(focus sensitive operator),它可以引发一个三分结构,焦点的不同会影响情态动词所在句子的释义。当句子出现别的情态敏感算子且辖域比情态动词高时,情态动词有机...
- 彭利贞黄华新
- 关键词:情态动词情态
- 文献传递
- 非意愿与“非Vp不可”的认识情态表达被引量:1
- 2020年
- 汉语高频出现的情态构式“非Vp不可”可表达三种情态:动力情态[必欲],道义情态[必要]和认识情态[必然]。要得到认识情态[必然]解释,需要特定的句法条件:(1)构式中的动词短语的静态情状;(2)动词是非自主动词而且又具有非意愿特征时;(3)当构式中的事件表现出消极的社会评价意义时;(4)“把”字结构表现的处置意义为消极意义时;(5)当句子表现出被动、遭受等与意愿有矛盾的意义时;(6)当构式中的事件是现实事件,而人的意愿之力无法再对这类事件施加任何影响时;(7)当句子的主语具有无生特征且与意愿无关时。这些句法条件都可以从[+意愿]与[-意愿]的对立作出统一的解释:当“非Vp不可”构式处于[-意愿]的句法环境时,该构式一般会得出认识情态[必然]的解释。
- 彭利贞
- 关键词:情态构式认识情态
- “对待”类动词的粘着现象考察被引量:3
- 2005年
- "对待"类动词语义上缺损方式、态度语义成分,在成句过程中强制地要求方式、态度等语义成分与之同现,表现出很高的粘着性."对待"类动词的方式或态度语义成分强制地实现为句子状语或话语的述题.该类动词句的提问方式、否定方式、作定语时的表现、在宾语位置上的表现与"虐待、招待"类词的对比都表明"对待"类动词在方式、态度语义上的缺损及"对待"类动词与这种语义成分同现的强制要求.
- 彭利贞
- 关键词:动词语义汉语语法
- 论语义成分的溢出与隐入被引量:11
- 2004年
- 词项中先天具备的语义成分实现为语形的过程是复杂的,会受到许多因素的控制。本来隐入在词项中的某种语义成分在特定的条件下会实现为某种语形,形成语义成分的溢出。现代汉语中的心理动词、与身体部位有关的表动作或状态的词项在生成句子时存在语义成分溢出的现象。病句说、羡余说、影子论元不可实现说不足于解释这种语法现象。语义成分的溢出是句法、语义结构上的内在要求,是说话人认知过程的体现,是语用表达的需要,也是语言发展精细化的结果。
- 彭利贞
- 关键词:语义成分汉语语法语义结构心理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