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林波

作品数:189 被引量:537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8篇期刊文章
  • 74篇专利
  • 11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9篇农业科学
  • 19篇生物学
  • 3篇化学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2篇天敌
  • 29篇昆虫
  • 29篇草地
  • 29篇草地螟
  • 20篇苜蓿
  • 16篇滞育
  • 15篇天敌昆虫
  • 15篇害虫
  • 14篇亚洲小车蝗
  • 14篇物防
  • 14篇寄生
  • 13篇生物防治
  • 13篇生物学
  • 13篇茧蜂
  • 12篇草原
  • 11篇寄主
  • 10篇生物学特性
  • 9篇瘤蚜
  • 8篇植物
  • 8篇温度

机构

  • 180篇中国农业科学...
  • 27篇内蒙古农业大...
  • 10篇内蒙古师范大...
  • 7篇甘肃农业大学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海南大学
  • 4篇学研究院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内蒙古农牧业...
  • 2篇塔里木大学
  • 2篇黑龙江省农业...
  • 2篇赤峰市农牧科...
  • 2篇青岛海源草坪...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北京农学院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内蒙古林业科...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88篇徐林波
  • 135篇刘爱萍
  • 112篇高书晶
  • 58篇韩海斌
  • 43篇王宁
  • 19篇王慧
  • 17篇张礼生
  • 16篇陈红印
  • 15篇王俊清
  • 15篇刘雅学
  • 13篇王育青
  • 13篇闫志坚
  • 13篇曹艺潇
  • 13篇范光明
  • 12篇黄海广
  • 12篇王梦圆
  • 12篇狄彩霞
  • 11篇崔智林
  • 11篇徐忠宝
  • 11篇赵海霞

传媒

  • 14篇中国植保导刊
  • 10篇植物保护
  • 9篇中国草地学报
  • 7篇草业科学
  • 7篇中国生物防治...
  • 6篇植物保护学报
  • 6篇昆虫学报
  • 6篇草地学报
  • 6篇环境昆虫学报
  • 5篇应用昆虫学报
  • 3篇农药
  • 2篇昆虫知识
  • 2篇世界农药
  • 2篇现代农药
  • 2篇中国植物保护...
  • 2篇中国植物保护...
  • 2篇中国植物保护...
  • 1篇防护林科技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华北农学报

年份

  • 4篇2024
  • 7篇2023
  • 8篇2022
  • 10篇2021
  • 10篇2020
  • 8篇2019
  • 7篇2018
  • 11篇2017
  • 15篇2016
  • 17篇2015
  • 4篇2014
  • 12篇2013
  • 14篇2012
  • 11篇2011
  • 12篇2010
  • 10篇2009
  • 10篇2008
  • 11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1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灰黄链霉菌及其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灰黄链霉菌在生物防治植物病害中的应用。该应用具体为灰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flavus)NMG6-3-9 CGMCC No.3441在生物防治植物病害中的应用。本发明菌株对苜蓿根腐病...
徐林波王兰英王育青狄彩霞刘爱萍刘雅学荆瑞勇周玉雷高书晶刘星闫丽英赵海霞李鹏塔娜乌兰巴特尔石雅琴李薇
枸杞负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措施被引量:9
2007年
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研究表明,近年来枸杞负泥虫在呼和浩特地区是为害枸杞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1年发生4~5代。有世代重叠现象。以成虫在土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出蛰取食。幼虫、成虫为害枸杞叶片、嫩芽及嫩梢。6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该虫的盛发期。可采用清洁田园等农业措施、保护利用天敌、坚持在害虫始发期和进入越冬期前关键期用化学农药等方法进行防治。
徐林波刘爱萍王慧
关键词:枸杞枸杞负泥虫生物学
草地螟阿格姬蜂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草地螟阿格姬蜂Agrypon flexorius Thunberg是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inne老龄幼虫的优势寄生蜂, 国内外对其研究报道较少。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雌雄蜂形态相似,雌蜂个体比雄峰略大。23 ℃下,草地螟阿格姬蜂经卵、幼虫、蛹发育到成虫,一个世代历期为30 d-37 d。田间寄生率为3.04%,自然平均性比为3.97:1。羽化在寄主成虫出现一周后开始,第5天达到高峰。 交尾时间一般5 min~10 min。产卵时间一般为1 min~2 min,卵多产在草地螟头、胸部两侧。草地螟阿格姬蜂大多进行两性生殖,少数进行孤雌生殖。在雌蜂不产卵情况下,补充各种营养的成蜂寿命均在16 ℃时最长;22 ℃,补充蔗糖,雌蜂寿命平均为17.11 d。在雌蜂产卵情况下,20%蜂蜜水最适合繁殖。草地螟阿格姬蜂在草地螟4龄幼虫的寄生率最高,平均为40.23%。
徐忠宝刘爱萍徐林波高书晶崔智林
关键词:生物学
一种粘虫的生物防治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粘虫的生物防治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粘虫的生物防治方法,是用伞裙追寄蝇对粘虫进行生物防治;所述伞裙追寄蝇与所述粘虫的数量比为1:50;温度为25℃;所述伞裙追寄蝇在每头所述粘虫上的产卵数为8-10粒。本发明...
刘爱萍王育青徐林波高书晶刘雅学王建梅缪丽梅康爱囯崔智林范光明
文献传递
一种寄生性昆虫饲养寄生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寄生性昆虫饲养寄生装置,包括透明、方形、封闭的盒体,盒体的左侧面的中部设置有通孔,左侧面上设置有封闭该通孔的透气网,盒体的右侧面设置有侧门,侧门的中部设置有通孔,侧门上设置有封闭该通孔的透气网,盒体的...
徐林波石磊闫志坚刘爱萍韩海斌闫丽英
文献传递
带拉链的捕虫扫网网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拉链的捕虫扫网网兜,包括网体,网体的上端设置有网口,所述网体包括位于网口处的网圈布套、连接于网圈布套下端的一圈拉链及连接于拉链下端的尼龙网兜,所述尼龙网兜的中部横向设置有一圈抽绳布套,该抽绳布套内穿...
王宁韩海斌徐林波高书晶刘爱萍
文献传递
土壤样品混匀分样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壤样品混匀分样装置,包括上室、下室、位于上室下部的隔板和位于上室内的搅拌装置,所述上室下部与下室上部借助于锁扣连接,所述下室为上开口的筒状结构,其内设置用于将下室分割成四等分的十字隔板,所述上室为两...
戴雅婷闫志坚侯向阳田青松吴洪新解继红徐林波乌兰巴特尔
文献传递
温湿度对草地螟阿格姬蜂飞行能源物质利用的影响
2015年
利用微小昆虫飞行磨对5日龄草地螟阿格姬蜂进行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吊飞处理后,测试其体内糖原,甘油三酯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温、湿度对成虫飞行能源物质消耗有显著影响。在最适温度20-24℃、湿度55%条件下飞行时,草地螟阿格姬蜂主要飞行能源物质(甘油三酯和糖原)消耗最少,并且其飞行单位距离所需的甘油三酯也最少,即能源利用效率最高,不适温、湿度条件下甘油三酯的消耗增多,但温、湿度对成虫飞行能源物质消耗会因性别的不同而异。高温下飞行时,雌虫比雄虫消耗的能源物质多;在高湿或低湿条件下,同样也是雌虫比雄虫消耗的多。
苏春芳唐贵明刘爱萍高书晶徐林波王惠萍
关键词:温度飞行能源物质
内蒙古地区亚洲小车蝗不同地理种群的RAPD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内蒙古地区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B.-bienko)9个不同地理种群90个个体进行扩增,8条随机引物扩增共产生了78条带,多态性片段为62条。对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遗传距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2343,即23.43%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种群内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7657,即76.57%的遗传多样性存在于种群内,群体内遗传多样性大于群体间遗传多样性。用NJ法对这3个种群的Nei′s遗传距离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亚洲小车蝗不同种群的遗传分化程度与地理距离具有正相关关系。
李东伟高书晶庞保平刘爱萍闫志坚徐林波
关键词:亚洲小车蝗RAPD遗传分化
紫花苜蓿霜霉病病株空间分布型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为了明确内蒙古地区紫花苜蓿霜霉病的危害情况及发生规律,试验利用棋盘式取样法对随机选取的5个田块紫花苜蓿霜霉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通过方差分析、分布频次检验、聚集度指标测定、Iwao m^(*)-m回归分析法和Taylor指数法等模型检验,探讨紫花苜蓿霜霉病田间病株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田块4的病株率最高,为46.27%;在每个样方所调查的50株植株中,田块4的苜蓿感病株数集中在31~35株,剩余田块感病株数大多集中在11~15株;各项聚集度指标均表现出紫花苜蓿霜霉病呈聚集分布的趋势,均满足扩散系数(C)>1、water’s的负二项分布参数(K)>0、久野指数(C_(4))>0、x的比值(m^(*)/x)>1、丛生指数(I)>0;Iwao回归分析法m^(*)-m回归方程和Taylor指数法结果也显示该病呈聚集分布趋势,且随着聚集度程度的加深,逐渐由聚集分布向均匀分布过渡;分析确定了在不同病株率下的理论抽样数为n=(1.96/D)^(2)(2.698/x-0.167),式中D为允许误差值,x为平均密度。说明紫花苜蓿霜霉病的发生呈聚集分布,明确紫花苜蓿霜霉病的分布规律有助于病害的科学防控。
于良斌张园园崔进徐林波
关键词:紫花苜蓿霜霉病空间分布型理论抽样数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