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菁

作品数:13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3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营销
  • 2篇消费者
  • 2篇公益
  • 1篇度假
  • 1篇信息加工
  • 1篇信息可信度
  • 1篇兴趣班
  • 1篇幸福感
  • 1篇幸福悖论
  • 1篇意味
  • 1篇营销行为
  • 1篇有意
  • 1篇支付
  • 1篇中国女性
  • 1篇商家
  • 1篇商品陈列
  • 1篇商业模式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认知
  • 1篇提前支付

机构

  • 11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传媒大学
  • 1篇中山大学·深...

作者

  • 11篇徐菁
  • 1篇涂艳苹
  • 1篇蒋多

传媒

  • 6篇中欧商业评论
  • 2篇心理学报
  • 1篇人民论坛
  • 1篇中国经济报告
  • 1篇经济管理学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企业与公益
2017年
商业和公益并不是必然的矛盾对立体,二者的完美结合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词典上,对'公益'的定义是'公共利益事业的简称,为人民服务的一种通俗讲法'。但我更愿意把'公益'理解为建设一个共同的美好世界的愿景和目标。因此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每一个组织都与公益息息相关。如今,中国已成功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企业也即将迎来新的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美好的变化。
徐菁
关键词:消费者CSR商业模式
信息加工流畅性与真实性对互联网公益捐助的影响被引量:2
2024年
在互联网公益情境下,囿于人际接触与沟通的缺乏,信息成为影响人们公益参与决策的最重要的因素。本研究探讨了信息加工流畅性与真实性对个体捐助行为的影响。通过4个实验,作者发现:当求助信息真实性不明确时,人们会将信息加工流畅性作为推断信息可信度的线索:信息加工越流畅,感知信息可信度越高,进而捐助意愿越高。当求助信息真实性得到核实之后,人们会将信息加工流畅性作为推断求助者困难程度的线索:信息加工越不流畅,感知求助者的处境越艰难,进而捐助意愿越高。上述研究发现不仅丰富和拓展了信息加工流畅性对道德行为决策的影响,同时也为互联网公益情境下个人求助及平台管理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郑晓莹韩润蕾刘汝晗徐菁
关键词:慈善捐助信息可信度
自由在高处
2011年
人们对“高”与“低”有着根深蒂固的联想,高意味着自由、美好和权威。将此现象用于营销中,也许意味着你该重新考虑自己的商品陈列了。
徐菁
关键词:商品陈列意味营销
过度营销行为的本质及治理
2021年
“炒概念”本质上是商家与消费者建立品牌联系的营销策略,但却逐渐演变为商家利用“信息不对称”夸大产品功能、欺瞒消费者的手段,扰乱了市场秩序并侵犯了消费者权益。为避免因错信“炒概念”而产生经济和精神损失,消费者要进行理性判断,不要盲目跟风,相关部门也要充分发挥监管职能,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徐菁
选择“被选择”
2011年
每年到了夏天,院子里的孩子们跟约好了似的,在某一个下午忽然地都跑出来玩了。孩子们追逐玩耍,妈妈们侧站在一边聊育儿经。我发现,在兴趣班这个话题上.大家普遍的说法都是“给孩子自由选择的空间”,让孩子自己去决定他们到底喜欢什么,而不是简单地由家长为孩子做出选择。
徐菁
关键词:孩子兴趣班玩耍家长
未来如此难测?
2012年
春节临近,同事们常说起的话题就是今年去哪儿度假。的确,有不少人提前一年就开始计划度假的安排。商家也大多要求提前支付预付金来确保订单。
徐菁
关键词:提前支付度假同事商家
感性即理性
2012年
当你遭遇情绪的时候,不要立即去克制,先问问自己:情绪到底在告诉你什么?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情绪,会让决策更加理性。
徐菁
关键词:感性情绪
纵情消费不需要理由
2011年
享乐行为通常被人们认为不是个正事儿,因此人们常常借助于让自己心安理得的理由来减轻负疚感。不过,有没有理由是否影响享乐的即时体验呢?研究者给了我们出乎意料的答案。
徐菁罗伯特·舒华兹
关键词:享乐
中国女性的“幸福悖论”——时间分配视角下家庭工作平衡对女性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2023年
当代中国女性不仅承担着照顾家庭的责任,也在追求个人事业的发展。家庭工作两不误成为当代女性的理想典范,也是许多中国女性渴望实现的目标。然而,兼顾家庭和工作究竟给女性带来了双重收获,还是双重负担?本文基于时间分配视角,结合一项情境实验和两项全国性的二手数据,揭示了中国女性所面临的“幸福悖论”:在社会认知上,人们普遍相信家庭工作平衡理应促进女性幸福感,女性自身也持此认知;但从女性的实际体验来看,女性在时间分配决策上采取平衡策略反而会降低其幸福感。本文研究发现为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女性所面临的困局,以及尝试为解决上述困局、提高女性幸福感提供了有益参考。
盖嘉郑晓莹涂艳苹林荫徐菁
关键词:社会认知
期望、体验和回忆:当消费者不能从体验中学习被引量:13
2009年
人们对消费体验的期望、回忆与真实体验时常发生分离,而且人们很少从真实体验中得到学习。本研究认为原因之一是期望、体验和回忆三者基于不同的输入信息,以及三者特殊的交互关系。本研究首先提出了一个关于消费者期望、体验和回忆的理论框架,系统阐述了消费者何时不能从体验中学习以及如何能促进学习,然后在一个消费情景中通过3×2混合实验设计考察了三者的关系。实验比较了在"预期(无体验)"、"体验后即时评价"和"体验后延迟评价"三种评价方式下被试对两种品牌火腿肠的口味评价和偏好选择。结果发现:消费者对口味体验的期望和回忆相似,但两者都和真实体验发生分离。最后,本研究还讨论了这一理论框架在消费者行为中的应用、未来研究拓展等。
徐菁蒋多
关键词:回忆消费者决策消费者学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