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戚胜波

作品数:11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05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胸腔
  • 4篇胸腔镜
  • 4篇手术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肿瘤
  • 3篇肺癌
  • 2篇胸腔镜辅助
  • 2篇手术治疗
  • 2篇全胸腔镜
  • 2篇细胞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
  • 2篇小细胞肺癌
  • 2篇连枷
  • 2篇连枷胸
  • 2篇瘤切除术
  • 2篇漏斗
  • 2篇漏斗胸
  • 2篇内固定

机构

  • 7篇解放军第10...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105...
  • 1篇解放军第一○...

作者

  • 11篇戚胜波
  • 8篇于奇
  • 6篇刘永靖
  • 5篇彭磊磊
  • 5篇吕本博
  • 2篇于奇
  • 2篇缪军
  • 2篇缪军
  • 1篇陶宇
  • 1篇于奇
  • 1篇李海慧
  • 1篇李海慧
  • 1篇王亚朋
  • 1篇徐军
  • 1篇朱捷
  • 1篇缪军
  • 1篇缪军
  • 1篇陶宇
  • 1篇李海慧
  • 1篇李海慧

传媒

  • 7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巨大胸腺脂肪瘤1例
2015年
患者男,18岁,因活动后胸闷、气短3个月,纵膈占位于2014年6月9日入院。人院查体:血压110/70mmHg(1mmHg=0.133kPa),心率570次/min,律不齐;胸廓对称,无畸形,未见浅表静脉曲张,右侧呼吸运动减弱;
王亚朋戚胜波徐军于奇
关键词:巨大胸腺脂肪瘤静脉曲张
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总结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 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共施行126例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术中取腋中线第7肋间切口约1.5 cm作为胸腔镜观察孔,腋前线第4,5肋间4~5 cm切口作为主操作孔。所有手术均通过主操作孔在胸腔镜下完成,肺癌患者同时行系统淋巴结清扫。结果全组平均手术时间110±25 min(85-150 min),平均出血70±10 ml(20-150 ml),术后胸引管平均引流量320±60 ml(200-550 ml),术后胸引管平均保留时间4.2±1.6 d(3-6 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7.7±2.5 d(5-10 d)。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中转开胸13例。结论术前筛选把握适应症,术中进行胸腔镜探查,细致谨慎地镜下操作,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安全可靠,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势。
刘永靖于奇缪军陶宇彭磊磊戚胜波吕本博
关键词: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癌
MMP-2、IL-21与非小细胞肺癌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已成为第一位危害男性健康的恶性肿瘤.肺癌易发生浸润转移,其5年生存率远低于其它恶性肿瘤,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均欠佳.因此,研究肺癌的病因及浸润转移机制对其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传统观点认为吸烟是肺癌最重要的高危因素,烟草中化学物质可损伤支气管上皮细胞,导致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进而引起细胞的癌变转化.然而,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在肺癌的演变及浸润转移过程中,细胞免疫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戚胜波于奇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MMP-2IL-21临床治疗效果支气管上皮细胞
重点肋骨内固定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连枷胸伴创伤性湿肺21例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大面积连枷胸的损伤特征及治疗。方法 21例大面积连枷胸伴创伤性湿肺的患者接受急诊手术行重点肋骨内固定联合机械通气综合治疗,观察和比较21例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动脉血气的变化情况。结果 21例患者在治疗后24 h、48 h、72 h动态观察发现PH、PaO2、PaCO2均明显改善(P<0.01),HR、R及BP也明显改善(P<0.05)。结论重点肋骨内固定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大面积连枷胸伴创伤性湿肺可明显改善连枷胸患者的呼吸循环状况,是促进大面积连枷胸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于奇李海慧刘永靖缪军戚胜波彭磊磊吕本博
关键词:连枷胸肋骨骨折内固定创伤性湿肺机械通气
纯钛肋骨接骨板治疗连枷胸和多发性肋骨骨折被引量:26
2013年
多发性肋骨骨折,尤其是连枷胸是胸部创伤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局部加压包扎、肋骨牵引、呼吸机内固定等。随着内固定材料的发展,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已成为发展趋势。适宜的内固定治疗是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恢复肺功能的有效方法。我院于2008年1月-2012年6月采用纯钛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伴连枷胸57例,并与同期采用非手术治疗的64例进行比较分析。
刘永靖于奇朱捷缪军李海慧彭磊磊吕本博戚胜波
关键词:多发性肋骨骨折连枷胸纯钛内固定材料非手术治疗
单操作孔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总结单操作孔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共施行23例单操作孔全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取腋中线第6或7肋间切口约1.5 cm作为胸腔镜观察孔,腋前线第3或4肋间3-4 cm切口作为主操作孔。所有手术均通过主操作孔在胸腔镜下完成。结果全组平均手术时间95.3±22.7(45-13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8.5±27.9(20-110)mL,术后胸引管平均引流量124.6±88.3(110-320)mL,术后胸引管平均保留时间3.5±1.6(2-5)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4±2.2(6-11)d。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中转开胸3例,中转开胸率13.0%。术后随访22例,随访时间1-26个月,无复发或因肿瘤导致死亡的患者,失访1例(4.3%)。结论对于直径≤5.0 cm的纵隔肿瘤,单操作孔全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安全可靠,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刘永靖于奇缪军陶宇彭磊磊戚胜波吕本博
关键词:全胸腔镜纵隔肿瘤微创手术
IL-21R、MMP-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检测白介素-21受体(interleukin-21R,IL-21R)、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IL-21R、MMP-2的表达在NSCLC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NSCLC组织及20例正常肺组织对照组中IL-21R、MMP-2的表达,分析其阳性表达率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 NSCLC癌组织中IL-21R、MMP-2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且两者表达呈负相关(P<0.05);IL-21R和MMP-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组织分化程度相关。结论 NSCLC中MMP-2的表达与其浸润转移正相关,其表达增加表示NSCLC有较高恶性生物学行为;IL-21R的表达与NSCLC浸润转移的呈负相关,且IL-21R、MMP-2在NSCLC发生及浸润过程中具有相关性。
戚胜波于奇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2肺癌肺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
手术治疗22例单纯性肺磨玻璃样病变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总结单纯性肺磨玻璃样病变(pure ground-glass opacity,pGGO)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对早期肺癌的诊断意义与最佳治疗方案。方法收集我科近五年来22例pGGO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性、影像特点、手术方式、病理类型和预后。结果 22例pGGO患者经过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明确12例为原位腺癌,8例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2例为炎性假瘤。原位腺癌直径(14±3)mm,非典型腺瘤样增生病灶直径(8±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4个月~5年,患者均生存。结论pGGO中多数原位腺癌病灶直径大于非典型腺瘤样增生病灶。胸部CT提示直径≥10 mm、有恶性征象或含有实性成分的pGGO为早期肺癌或癌前病变,应提高警惕,尽早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戚胜波于奇
关键词:肺肿瘤
胸腔镜辅助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总结42例电视胸腔镜辅助微创NUSS手术的处理经验,探讨NUSS术后疗效和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共施行了42例电视胸腔镜下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其中男34例,女8例;传统手术后复发1例。结果 42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均于术后6 d内出院。手术时间35~95 min,平均52 min,手术出血均小于20 ml。切口感染1例。随访期间1例术后2月钢板移位,至2010年12月,已有15例术后满2年患者取出支撑板,胸廓外观满意。结论 NUSS手术具有微创、美观、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点,电视胸腔镜辅助可增加安全性,近期效果满意,术后宣教可减少并发症。
于奇刘永靖缪军李海慧戚胜波
关键词:漏斗胸胸腔镜NUSS手术
肝素耐药导致无法体外转流1例被引量:2
2013年
患者女,55岁,因左房黏液瘤人院。体质量52kg,术前血小板269×10-9/L、凝血酶原时间10.8s、血红蛋白103g/L(均在正常范围),拟体外循环下行左房黏液瘤切除术。手术开始后,全身肝素化,
彭磊磊于奇刘永靖缪军吕本博李海慧戚胜波
关键词:全身肝素化体外转流左房黏液瘤药导瘤切除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