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曲洋

作品数:23 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矿业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化学工程
  • 3篇矿业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0篇褐煤
  • 7篇热解
  • 7篇粉化
  • 6篇页岩
  • 6篇油页岩
  • 4篇低阶煤
  • 4篇回转窑
  • 3篇液化残渣
  • 3篇气化
  • 3篇粒度
  • 2篇预氧化
  • 2篇制浆
  • 2篇制浆原料
  • 2篇气流床
  • 2篇热解产物
  • 2篇热解过程
  • 2篇自燃
  • 2篇粒度分布
  • 2篇矿物
  • 2篇灰色关联

机构

  • 23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河南城建学院
  • 1篇北京神雾环境...

作者

  • 23篇曲洋
  • 20篇初茉
  • 7篇畅志兵
  • 5篇申国栋
  • 5篇张超
  • 4篇朱书全
  • 3篇白书霞
  • 2篇刘丽华
  • 2篇曹文翰
  • 2篇原野
  • 2篇张勇
  • 1篇王芳
  • 1篇王林
  • 1篇丁力
  • 1篇周玲妹
  • 1篇徐芳
  • 1篇王文涓
  • 1篇张慧慧
  • 1篇姚越
  • 1篇王晗

传媒

  • 3篇化工学报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燃料化学学报
  • 2篇煤炭工程
  • 1篇煤炭技术
  • 1篇黑龙江科技信...
  • 1篇煤炭学报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回转窑提质过程宝日褐煤热碎性工艺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在千克级回转窑中研究提质过程多种工艺因素对宝日褐煤粒度分布及碎裂/粉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提质温度的升高(120~700℃),产物中保持粒级(25~13 mm)的比率由86.62%降至4.32%,碎裂粒群(13~1mm)和粉化粒群(-1mm)的比率分别由9.51%,3.87%增至80.05%,15.63%,并以13~6mm和-0.075mm粒级的变化最为显著.褐煤的碎裂及粉化还随回转速率、保温时间及入料粒度的增加而升高.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4种因素对碎裂程度的影响权重依次为:温度〉粒度〉转速〉时间;对粉化的影响依次为:温度〉转速〉时间〉粒度.结合分析上述因素影响热碎的内在诱因如水汽-挥发分析出、机械力、间接强化、对颗粒材料抗力及内部气阻等的影响,建立了回转窑提质过程褐煤碎裂-粉化历程描述模型.
曲洋初茉申国栋原野张勇畅志兵
关键词:灰色关联回转窑
褐煤热碎性对提质工艺的影响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针对褐煤在热提质过程中发生的严重碎裂及粉化现象,在分析褐煤热碎裂及粉化产生原因(水汽行为、挥发分析出、机械力作用、热加工工艺参数)的基础上,阐明了该现象对不同干燥/热解示范工艺的影响,并针对多种典型工艺所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了以强化基础规律研究、创新反应器设计为核心的解决方向。
曲洋初茉郝成亮申国栋张勇原野王晗
关键词:褐煤粉化除尘
固定床提质过程褐煤的热碎裂/粉化特性及其负效应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定量研究了固定床热提质过程多因素对褐煤碎裂/粉化的影响规律及权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由120℃升至900℃,产物中25~13 mm保持粒级比率由88.42%降至16.92%;碎裂粒群(13~1 mm)比率由9.81%增至75.17%且13~6 mm粒级增幅最高(39.58%);低于1 mm的粉化粒群比率由1.77%增至7.91%(-0.075 mm粒级变化最显著)。保温时间的延长和入料粒度的增大同样加剧了褐煤的碎裂及粉化程度。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提质温度对碎裂和粉化的影响权重均最大,而入料粒度对碎裂的影响程度高于保温时间,但其弱于时间对粉化程度的影响。结合对褐煤孔隙结构、表观形貌及煤质(水分/挥发分)的测试表征,得到了褐煤热碎的复合产生原因。并基于此明确了褐煤碎裂/粉化对固定床热提质过程的综合负效应(吸附自由基并促进其二次反应;提升焦油灰分;油尘易混致堵;形成尘积)。
曲洋初茉郝成亮张超白书霞
关键词:褐煤粉化固定床
褐煤热碎性对成型及气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褐煤在热提质过程中发生的严重热碎现象已经成为阻碍其高效利用的"症结"问题。在提出利用联合工艺(提质-型煤/气化)解决褐煤热碎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褐煤热碎特性对不同成型及气化工艺的影响,为联合工艺的开发奠定基础。
曲洋初茉朱书全
关键词:褐煤气化
一种提高型煤热稳定性的方法
一种提高型煤热稳定性的方法,属于洁净煤应用技术领域。利用焦煤或1/3焦煤与长焰煤、粘结剂按照一定配比混合后制成型煤,制成的型煤主要替代块煤用于固定床气化或块状燃料。通过加入一定比例的焦煤或1/3焦煤能大幅度提高气化型煤的...
初茉郝成亮曲洋徐芳王林
文献传递
升温速率对褐煤热碎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在公斤级回转窑中利用在线测温装置研究了快/慢速升温速率对褐煤热碎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预设温度从300℃升高到600℃,快速升温呈两阶段,一、二阶段平均升温速率分别为22.75~156.00℃/min和3.70~8.66℃/min,总碎裂率由78.23%升至95.74%,粉化率由9.28%升至25.76%;而慢速升温的平均升温速率为1.00~1.59℃/min,呈一阶段升温,总碎裂率由70.40%升至95.68%,粉化率由6.97%升至15.63%.2种升温方式下褐煤碎裂程度逐步接近,但快速升温促使褐煤粉化程度加剧.结合对快速和慢速升温过程褐煤孔隙结构及表观形貌的分析,明确了升温速率对影响褐煤热碎的内在诱因如水汽行为、挥发分析出和孔结构破坏等具有激化作用,基于此建立了热提质过程回转窑快速升温褐煤热碎描述模型.
曲洋初茉朱书全杨彦博郭金玉
关键词:褐煤升温速率回转窑
一种抑制热解过程低阶煤或油页岩粉化的方法
一种抑制热解过程低阶煤或油页岩粉化的方法,属于化工技术领域。利用神华煤直接液化残渣与低阶煤或油页岩按照一定配比混合后在固定床进行共热解,实现对粉化产物的有效粘连捕集,降低成粉量,解决低阶煤或油页岩热解加工过程的粉化问题,...
初茉曲洋曹文翰畅志兵申国栋
文献传递
一种干燥煤粉与半焦配合制备气化水煤浆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燥煤粉与半焦配合制备气化水煤浆的方法,适用于采用褐煤干燥和热解加工提高褐煤水煤浆浓度的工艺过程。本方法以制备高浓度褐煤水煤浆为目标,将干燥产物和热解产物分级优化配制成浆,水煤浆浓度达到59~65%。获得高...
初茉赵曼曲洋
文献传递
热提质过程中褐煤的碎裂特性被引量:14
2014年
研究固定床和回转窑工艺的褐煤热碎裂特性.结果表明:固定床工艺中产物碎裂程度随温度及入料粒度增加而增加.当温度为400~700℃、入料粒度为6~13mm时,总碎裂率α为20.439/6~36.94%,粉化率8为5.039/6~9.249,6;入料粒度增为20~25mm,α由25.03%增至80.639/6,8为4.35%~5.609/6.回转窑工艺中回转速率为褐煤碎裂主要因素,当温度为105~230℃、入料粒度为13~20mm、转速为5r/min时,α为66.67%~78.41%,β为10.26%~14.78%,产物碎裂、粉化程度较高;转速由3r/min增为9r/min,α由57.63%增至75.82%,8为11.05%~11.88%.通过对热提质褐煤的孔隙结构、挥发分含量及表面相貌分析,得到了褐煤热碎裂的复合生成因素:孔隙结构变化、水汽行为、挥发分析出及热加工工艺参数.
曲洋初茉丁力张慧慧王芳
关键词:粉化粒度
回转窑内利用液化残渣共热褐煤以抑制其粉化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在公斤级回转窑中研究了共热解过程不同液化残渣与褐煤质量配比及粒度配比因素对抑制褐煤粉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550℃共热解条件下,随液化残渣的添加比例由10%升至40%,共热解半焦的粉化率β由7.55%降至1.98%,造粒率λ由2.73%升至4.90%,液化残渣添加量的提升有效促进了对粉化的抑制及混合造粒;3~1mm液化残渣与3~1 mm褐煤的共热解半焦β为2.82%,较与6~3/13~6/25~13 mm褐煤颗粒热解后的产物粉化率均低,而λ则达到24.99%,远高于其他粒度配比下的产物造粒率。灰色关联分析显示,粒度配比因素对β和λ的影响权重均大于质量配比因素。结合分析上述配比因素影响粉化抑制作用的内在诱因(强化粘连捕集颗粒行为,促进孔隙充填补强作用,颗粒穿层行为影响),形成了回转窑热解过程配比因素对抑制褐煤粉化的影响过程模型。
曲洋初茉朱书全张超郝成亮徐芳
关键词:煤直接液化残渣粒度分布回转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