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丽伟

作品数:21 被引量:115H指数:5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1篇理学
  • 7篇文化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篇荧光
  • 5篇教学
  • 4篇毛细管
  • 4篇毛细管电泳
  • 4篇激光诱导荧光
  • 4篇光诱导
  • 4篇分析化学
  • 3篇荧光检测
  • 3篇荧光素
  • 3篇化学实验
  • 3篇激光诱导荧光...
  • 3篇教学改革
  • 3篇分析化学实验
  • 2篇多媒体
  • 2篇多媒体课件
  • 2篇亚胺
  • 2篇实验教学
  • 2篇琥珀酰亚胺
  • 2篇羰基
  • 2篇酰亚胺

机构

  • 19篇暨南大学
  • 2篇淄博市淄川区...
  • 1篇香港浸会大学

作者

  • 21篇曹丽伟
  • 12篇孟建新
  • 4篇周艳晖
  • 4篇杨培慧
  • 3篇孟建新
  • 3篇蔡怀鸿
  • 2篇刘云霞
  • 2篇王婷
  • 2篇岳攀
  • 2篇谭小芳
  • 2篇李月娟
  • 1篇何康明
  • 1篇陈翠娟
  • 1篇王荣
  • 1篇梁丝柳
  • 1篇林利添
  • 1篇汤利
  • 1篇刘咏娟
  • 1篇陈东菊
  • 1篇邓超

传媒

  • 3篇广东化工
  • 2篇发光学报
  • 2篇广州化工
  • 2篇暨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信息技术...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光谱实验室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分析科学学报
  • 1篇色谱
  • 1篇Chines...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电子元件与材...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本科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被引量:18
2014年
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责,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针对目前应用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之相符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几个方面提出了创新实验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手段等改革思路和方法。这些创新性实践,对提高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应用和创新思维,起到很好的效果。
蔡怀鸿孟建新杨培慧曹丽伟周艳晖陈翠娟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非化学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被引量:2
2014年
通过对《分析化学》的教学现状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验课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应用、注意与各学科交叉渗透,实验教学改革几个方面阐述了进行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曹丽伟
关键词:分析化学教学改革
近红外染料Yb(P4)(CoP)掺杂PS/SiO_2复合纳米荧光标记物的制备及其性能被引量:5
2009年
利用苯乙烯与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化学反应合成共聚前驱物,再采用凝胶-溶胶法,与四乙氧基硅烷在一定的条件下共同水解与缩合,合成了近红外染料[(环戊二烯)钴(Ⅰ)三(二乙基亚磷酸基)][5,10,15,20-四(p-甲氧基苯基)-卟啉]合镱(Ⅲ)掺杂的聚苯乙烯/二氧化硅复合纳米粒子。这种制备染料掺杂复合纳米粒子的方法既克服了传统物理包埋方法染料容易泄漏的问题,又不受到化学键合方法对近红外染料分子性质的限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该复合纳米粒子呈球形,大小均匀,直径约100nm。所制得的纳米粒子荧光性质稳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小,具潜在生物亲和性,是一种新型的近红外荧光标记物。
李月娟孟建新曹丽伟蒋风雷黄伟国
关键词:复合纳米粒子近红外
掺杂4-苯基卟啉的聚苯乙烯/二氧化硅复合纳米微球的制备被引量:4
2008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首先利用苯乙烯与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化学反应合成共聚前驱物,利用TEOS在一定的条件下水解与缩合,一步合成了有机-无机复合纳米微球。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对共聚物及复合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将非水溶性发光材料四苯基卟啉掺杂其中,制备出荧光复合纳米粒子。该粒子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光性能,染料泄漏与猝灭几乎为零,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生物标记材料。
邓迎春李月娟孟建新曹丽伟
关键词:KH-570复合纳米粒子溶胶-凝胶法
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法测定草甘膦、草胺膦及氨甲基膦酸被引量:23
2012年
建立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毛细管电泳分离-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有机磷除草剂草甘膦、草胺膦和草甘膦的代谢物氨甲基膦酸的方法。将荧光衍生试剂5-(4,6-二氯三嗪基)氨基荧光素(DTAF)成功用于衍生上述3种化合物。最佳衍生条件:DTAF的浓度为1.0μmol/L,以50 mmol/L硼酸(pH 9.5)作为缓冲溶液,在30℃下反应40 min。以pH 9.5的30 mmol/L硼酸缓冲溶液(含15 mmol/L Brij-35)作为电泳背景电解质,3种衍生物得到基线分离。在优化的条件下,草甘膦、草胺膦、氨甲基膦酸的检出限分别为3.21、6.14和1.99 ng/kg。将该方法应用于环境水样和土壤中除草剂及代谢物的测定,回收率为91.3%~106.0%。该方法准确、灵敏,可满足环境样品中有机磷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的检测要求。
曹丽伟梁丝柳谭小芳孟建新
关键词: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除草剂土壤
CaSb_2O_6∶Bi^(3+),Eu^(3+)荧光粉的制备和发光性质被引量:4
2015年
采用共沉淀法及1 200℃后续煅烧4 h,成功制备了CaSb_2O_6∶Bi^(3+),Eu^(3+)荧光粉,并对其结构及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所制备荧光粉颗粒为六边形类圆饼状,平均尺寸在100~600 nm之间。对CaSb_2O_6∶Bi^(3+),Eu^(3+)发光的机理分析表明,Bi^(3+)对Eu^(3+)的发光存在高效的敏化与能量传递。当Bi^(3+)和Eu^(3+)的掺杂浓度分别为0.5%和8%,Eu^(3+)位于580 nm(5D0→7F0)处的荧光发射显著增强,Bi^(3+),Eu^(3+)共掺样品的荧光强度是Ca Sb2O6∶Eu^(3+)的10倍左右。调节Bi^(3+)/Eu^(3+)离子掺杂比,色坐标呈现了从蓝、白光到红光的变化,表明该荧光粉可分别作为蓝或红色荧光粉使用,甚至可实现从蓝、白光到红光的自由调控,这为白光LED荧光粉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陈东菊汤利林利添邓超曹丽伟孟建新
关键词:荧光粉
传统教具与多媒体课件在服装制图教学中的优劣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传统教具和多媒体课件是中职服装制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两项重要的教学媒介。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大部分中职服装制图教学的现状问题,然后分别分析了传统教育与多媒体课件在服装制图教学中所具有的优缺点,本文最后主要总结了必须要将传统教具和多媒体融合为一体,才能发挥中职服装制图教学的积极效果。
刘云霞曹丽伟
关键词:传统教具多媒体课件
一种便携式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包括一个装有半导体激光器的激光诱导荧光光学检测系统及信号处理单元,于激光诱导荧光光学检测系统光窗的旁边,固定安装一可更换毛细管固定装置,该可更换毛细管固定装置由毛细...
孟建新曹丽伟吴轩民
文献传递
Bi^(3+)掺杂对Y_2WO_6:Nd^(3+)/Yb^(3+)的近红外发光的敏化被引量:5
2017年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Y_2WO_6:Nd^(3+)/Yb^(3+)及Y_2WO_6:Nd^(3+)/Yb^(3+),Bi^(3+)系列近红外发光材料,研究了其晶体结构、发光性能、荧光寿命,并讨论了Bi^(3+)的掺入对其近红外发光的敏化作用。Bi^(3+)的掺入不仅显著增强了样品中Nd^(3+)/Yb^(3+)的特征近红外发光强度,还使Y_2WO_6:Nd^(3+)/Yb^(3+)的激发光谱红移。随着Nd^(3+)/Yb^(3+)浓度的升高,Bi^(3+)的荧光寿命逐渐变短,表明样品中存在Bi^(3+)到Nd^(3+)/Yb^(3+)的能量转移。Nd^(3+)和Yb^(3+)的浓度为9%时,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85%,88%。根据Inokuti-Hirayama(I-H)理论模型分析表明Bi^(3+)到Nd^(3+)/Yb^(3+)的能量传递为电偶极矩-电偶极矩相互作用。因此,Y_2WO_6:Nd^(3+)/Yb^(3+),Bi^(3+)可作为一种光谱转换材料,有望提高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王婷林静芸汪文青吴轩民曹丽伟孟建新
关键词:稀土离子钨酸盐近红外发光硅太阳能电池
毛细管电泳分离-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生物胺被引量:13
2008年
采用新合成的6-氧-[(1-琥珀酰亚胺)氧酰甲基]-荧光素乙酯(SOFE)作为柱前衍生试剂,毛细管电泳分离-激光诱导荧光检测了乙醇胺(EOA)、组胺(His)、甲胺(MA)、乙胺(EA)、酪胺(TYR)及苯乙胺(PEA)6种生物胺。在硼酸-硼砂缓冲溶液(pH8.5)中,室温(25℃)下衍生10min。用pH8.5的含25mmol/LSDS15%(V/V)乙腈的40mmol/L硼酸盐溶液作为电泳缓冲溶液,6种衍生物在15min内完全分离,检出限在2.5×10-11~8×10-11mol/L之间。该方法应用于酱油中生物胺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曹丽伟孟建新刘咏娟
关键词: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生物胺荧光衍生试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