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广彬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嵩明县阿子营乡农科站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省院省校科技合作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耐冷
  • 4篇耐冷性
  • 3篇稻种
  • 3篇云南稻种
  • 3篇孕穗
  • 3篇孕穗期
  • 3篇孕穗期耐冷性
  • 3篇穗期
  • 3篇种质
  • 3篇基因
  • 3篇核心种质
  • 2篇等基因
  • 2篇等基因系
  • 2篇水稻
  • 2篇苗期
  • 2篇苗期耐冷性
  • 2篇近等基因
  • 2篇近等基因系
  • 2篇基因系
  • 1篇低磷

机构

  • 7篇云南省农业科...
  • 4篇嵩明县阿子营...
  • 1篇云南大学

作者

  • 7篇曾亚文
  • 7篇朱广彬
  • 5篇普晓英
  • 5篇杜娟
  • 4篇杨树明
  • 3篇易加洪
  • 3篇申时全
  • 2篇邰丽梅
  • 2篇文国松
  • 2篇崔虹
  • 2篇杨涛
  • 1篇李绅崇
  • 1篇沈锐
  • 1篇陈于敏
  • 1篇徐福荣
  • 1篇张金渝
  • 1篇杨忠义
  • 1篇黄兴奇
  • 1篇普正贵
  • 1篇程在全

传媒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生态环境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云南地方稻核心种质耐低磷材料的评价方法研究及初步筛选被引量:5
2008年
分别在土壤有效磷含量为6·26与40mg/kg,有效磷为0·02与40mg/kg条件下,采用土培盆栽法对500余份云南地方稻核心种质进行耐低磷材料的筛选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①相对株穗重可作为核心种质磷高效材料全生育期评价的首选指标。②为避免单一筛选指标所造成的偏差,提出采用相对株穗重和与相对株穗重密切相关的多个耐低磷相对性状的加权值作为磷高效材料评价的综合筛选指标。③鉴定出大墨谷、西洋谷、毫汉多、糯谷、花谷三百棒、黄皮糯等12份超强耐低磷品种,可作为基因定位和磷高效品种选育的重要材料。④籼稻中强耐低磷品种的比例和份数较高,籼稻比粳稻的耐低磷能力较强;光壳稻强耐低磷品种的比例和份数较低。而粘稻和糯稻,水稻和陆稻之间耐低磷能力均无明显差异。
杜娟曾亚文普晓英杨树明朱广彬王雨辰
关键词:核心种质磷高效
云南稻种耐冷基因定位及其遗传机制研究
曾亚文申时全叶昌荣文国松徐福荣戴陆园杨忠义陈于敏张金渝沈锐朱广彬普正贵
该项目以云南耐冷稻种生态优势、SSR和RFLP标记、杂交与回交、诱变及多种耐冷鉴定相结合开展耐冷性NILs研制、基因定位和遗传研究。4年8代对100余份云南地方稻为主及其后代3000份材料耐冷研究,育成两套穗期耐冷性NI...
关键词:
关键词:稻种
云南籼稻核心种质回交后代苗期耐冷性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早春低温和连续阴雨是导致籼稻烂秧的主要因素之一,筛选耐冷的种质资源,将耐冷性基因导入高产的籼稻品种之中是防止低温冷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加强籼籼稻杂交后代的苗期耐冷性研究,可为籼稻耐冷性育种提供条件。以235份云南籼稻核心种质和云南主栽籼稻品种滇屯502(Oryzasatica)配制的杂种F5、BC1F4、BC2F3和BC3F2代为材料,在昆明自然条件下,对亲本及其后代进行苗期(三叶)耐冷性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回交世代与杂种与亲本间的苗期耐冷强弱差异较大,总体趋势为回交供体亲本>F5>BC1F4>BC2F3>BC3F2;揭示了随着回交世代的增加,其回交杂种苗期耐冷性减弱,越来越趋于轮回亲本,在耐冷育种上对回交供体亲本及其早世代材料进行选择更易获得苗期强耐冷材料。(2)同一稻作区,回交供体亲本的苗期耐冷强于杂种后代;稻作区划间,回交供体亲本及杂种F5总趋势相近,滇中一季籼稻粳稻区和滇东北高原粳稻区材料耐冷最强,而BC1F4、BC2F3和BC3F23个回交世代存在一定差异。
杨树明曾亚文杜娟普晓英杨涛邰丽梅崔虹朱广彬易加洪
关键词:苗期耐冷性核心种质云南稻种回交
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研究昆明小白谷孕穗期耐冷性的遗传被引量:3
2004年
以耐寒的昆明小白谷与农艺性状好但不耐寒的十和田杂交并以十和田为轮回亲本回交培育的耐寒的近等基因系(NIL)不同单株 (BC4F6)与轮回亲本杂交再自交的 4个F2 代群体 ,2 0 0 3年在海拔为 2 15 0m用冷泉水 (18℃~ 19℃ )灌溉的阿子营乡种植 ,利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了 4个F2 代群体的耐冷基因效应 ,结果表明 4个组合中耐冷基因是受一对主效基因控制 ,其主效基因的遗传率为 5 9 10 %~ 81 0 4 %。
申时全曾亚文李绅崇普晓英杜娟朱广彬易加洪
关键词:昆明小白谷孕穗期耐冷性基因
云南稻种穗期耐冷性及其近等基因系遗传分析被引量:5
2003年
用5个不同耐冷级别品种配制15个组合并将其亲本和近等基因系(NILs)在昆明进行稻种孕穗期耐冷性的遗传研究,结果表明:①昆明小白谷有1对主基因参与调控结实率性状;丽粳2号有1~2对耐冷性主效基因参与调控结实率性状,其耐冷基因的表达还与细胞质效应有关。②昆明小白谷、丽粳2号和合系4号间的耐冷基因存在明显差别,大理早籼与其他品种间遗传分析显示有1对主效基因影响籼粳杂种育性表达。③1995~1999年选育的孕穗开花期耐冷性近等基因系(NILs),与轮回亲本的农艺性状相似,但耐冷性指标性状存在明显差异,遗传分析表明该基因也为1对主效基因。
曾亚文申时全文国松朱广彬
关键词:水稻近等基因系
云南稻核心种质苗期与孕穗期耐冷性特点及关系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以544份云南地方稻核心种质为材料,在昆明自然低温(苗期平均5.5~12.3℃,孕穗期平均17.8℃)冷害下,按籼粳、稻作区进行云南稻核心种质苗期耐冷性与孕穗期耐冷性的特点及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苗期耐冷性与孕穗期耐冷性密切相关,苗期耐冷性强的材料表现为孕穗期株高、剑叶长和宽、穗颈长、穗下节长、1~2节长、穗长较长、穗粒数较多,耐冷性较强。通过对苗期耐冷性的严格选择,可以间接获得孕穗期耐冷性较强的材料。(2)苗期和孕穗期耐冷性在籼粳间、稻作区间差异明显。籼粳间均表现为粳稻强于籼稻;稻作区间苗期耐冷性为滇中一季籼粳稻区和滇南单双季籼稻区最强,滇中一季籼粳稻区和滇西北高寒粳稻区孕穗期耐冷性较强,揭示了水稻苗期与穗期耐冷性的形成演化机制存在一致性和差异性。
杨树明曾亚文杜娟普晓英杨涛邰丽梅崔虹易加洪朱广彬
关键词:核心种质苗期耐冷性孕穗期耐冷性
水稻粳掉3号近等基因系耐冷性状的遗传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和分离世代加不分离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对云南稻种粳掉3号与十和田构建的近等基因系(NILs)的衍生后代家系群体的孕穗期耐冷性状进行遗传研究。结果表明,结实率和穗长性状均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E-1)构成,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5.64%和27.51%;株高和穗下节长均受2对主基因+多基因共同控制。独立的2对主基因和多基因都存在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8.88%和54.19%;穗颈长是由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E-2)构成,主基因遗传率为91.37%。
杨树明李玉萍曾亚文杜娟普晓英黄兴奇程在全朱广彬
关键词:水稻近等基因系孕穗期耐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