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志刚

作品数:24 被引量:75H指数:4
供职机构:义乌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义乌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血肿
  • 16篇膜下
  • 14篇硬膜
  • 14篇膜下血肿
  • 13篇硬膜下
  • 12篇慢性
  • 11篇硬膜下血肿
  • 8篇慢性硬膜下
  • 8篇慢性硬膜下血...
  • 6篇急性
  • 5篇急性硬膜下血...
  • 4篇积液
  • 3篇亚急性
  • 3篇亚急性硬膜下...
  • 3篇引流
  • 3篇硬膜下积液
  • 3篇硬脑膜
  • 3篇硬脑膜下
  • 3篇硬脑膜下血肿
  • 3篇手术

机构

  • 23篇义乌市中心医...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4篇朱志刚
  • 23篇陶志强
  • 13篇丁胜鸿
  • 9篇黄建跃
  • 9篇陈相兵
  • 5篇方激扬
  • 4篇胡茂通
  • 3篇刘俏俊
  • 2篇徐建荣
  • 1篇刘小妹
  • 1篇吴亦
  • 1篇吴务权
  • 1篇楼洪福
  • 1篇陈如昌
  • 1篇惠国桢
  • 1篇方激杨
  • 1篇李剑伟
  • 1篇金志清

传媒

  • 2篇江苏医药
  • 2篇浙江医学
  • 2篇临床医学
  • 2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河南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2005年浙...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并发症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H)手术并发症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5年54例手术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全部存活,无神经功能残疾。发生术后癫痫1例,引流液多8例,血肿复发1 例,...
陶志强吴务权朱志刚
文献传递
血栓通注射液辅治外伤性脑梗死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朱志刚丁胜鸿
关键词:外伤性脑梗死血栓通注射液疗效观察
单孔单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朱志刚陶志强徐建荣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血肿机制研究被引量:31
2005年
陶志强朱志刚陈相兵胡茂通丁胜鸿楼洪福方激杨黄建跃
关键词:TSHCSDH血肿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头颅
颅盖骨碘伏冷冻保存后再植的临床研究
2004年
目的 探索变性自体颅骨在颅骨成形术中的应用。方法 去骨瓣减压术中所取的颅骨用无菌生理盐水洗净,碘伏浸泡,家用冰箱冰冻保存,高温高压消毒后回置。结果 16例全部成功,包括发生感染而经皮下灌洗治疗后得以保存的2例。5例皮下少量积液均自行消退,5例非筛状颅骨辩中2例,周缘有吸收,外观稍凹陷;11例筛状颅骨外形均无改变。结论 碘伏浸泡,冰冻保存,高温高压消毒的自体颅骨是一种经济、方便、安全、优良的颅骨修复材料。
陶志强丁胜鸿朱志刚黄建跃陈相兵方激扬吴亦
关键词:颅盖骨碘伏冷冻保存再植颅骨成形术
47,XXY核型伴左右肢体差异表现一例
2007年
患者 社会性别男性,22岁。13岁时始右侧肢体力量逐渐不如左侧。随年龄增长,右侧肢体逐渐较左侧细短、肤色白细腻、手足掌小,并出现跛行。曾多方就诊。近5年渐现女性面容,女性声音。性欲弱、阴茎勃起慢而不能持久,但能射精。最近半年有较强烈的改变为女性性别的冲动。父母非近亲结婚。兄长3人,无女性同胞。患者出生时父母年龄分别为44岁和37岁。其三哥男性不育,性功能差,婚后1年离异,未曾就诊。患者查体:身高165cm。女性面容,无胡须,喉结不明显。
陶志强朱志刚刘小妹
关键词:侧肢体社会性别阴茎勃起近亲结婚出生时
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转化成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可能机制被引量:23
2006年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TSE)转化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H)的机制。方法CT或MRI随访TSE患者,并对部分积液和血肿的包膜作组织学检查以明确各期膜中细胞的类型。结果TSE总数96个,转化为CSH 44个,其中无症状31个。外膜显微解剖:TSE为幼稚成纤维细胞,少或无炎症细胞浸润。血肿初期:淋巴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形成及局灶出血;中期:仍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可见浆细胞,血管增多,红细胞呈弥漫性逸出;后期:多种炎症细胞并存尤是嗜酸性粒细胞出现。结论CSH是部分TSE转归中的一个阶段,有症状只是少数病例。蛛网膜破口和TSE是局部炎性修复反应的始因,新生膜出血是修复蛛网膜的一种病理反应。
陶志强惠国桢朱志刚胡茂通丁胜鸿
关键词:硬脑膜下积液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病理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病理机制探讨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形成机制。方法回顾10例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结合其神经影像学和部分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检7例病理标本均有新生膜形成,其中5例发现了大毛细血管,且有3例见到毛细血管出血;2例有较多含铁血黄素沉着;炎症细胞浸润少见。结论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并非由脑皮层血管缓慢渗血所致,而可能缘于新生膜炎性渗出。
陶志强胡茂通朱志刚陈相兵
关键词: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病理机制
急性硬膜下血肿保守治疗的一个前瞻性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调查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在亚急性和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形成中的卷入情况及不同转归病人的临床和CT特点。方法以收治本科未经急性期手术的ASDH病人为对象,记录来院时病人的症状、体征和CT变化参数,并CT复查(24h内密集实施)直至一个核定的转归。随访6个月。结果38例患者发生6种转归:再出血ASDH明显增大或脑内血肿增大手术2例,亚急性化手术6例,血肿区脑脊液渗入4例,血肿液化后逐渐吸收4例,数小时至数天内消散21例,慢性化1例。血肿自然消散的时间为2.5h^6d,约66.7%的病例1d内消散。较厚的血肿容易亚急性化,亚急性化手术多在伤后8~18d,平均第13天。血肿液化后部分病例体积稍增大但可以不手术,吸收时间在第13~45天,平均27.7d。慢性化1例,在伤后2.5个月时手术。4例血肿区脑脊液渗入者中,3例CT证实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另1例临床也支持。6个月时随访,2例死亡可能与CSDH相关,没有发现其他与原创疾病相关的手术或死亡病例。结论急性硬膜下血肿是亚急硬膜下血肿的来源,但它与慢性硬膜下血肿可能无直接关系。
陶志强朱志刚丁胜鸿方激扬陈相兵
关键词:急性硬膜下血肿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慢性硬膜下血肿硬膜下积液
固态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机制及处理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固态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形成机制和处理方法。方法根据本资料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术中所见及病理资料结合文献分析。结果固态慢性硬膜下血肿有二个类别,一类是硬膜下积液或硬膜下血肿等原因形成的硬膜下新生膜内,因交通支...
陶志强胡茂通方伟吴云朱志刚黄建跃丁胜鸿吴大琴叶兰兰刘俏俊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机化僵化固态嗜酸性粒细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