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燕
- 作品数:18 被引量:5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马岭地区长6储层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随着近年勘探评价程度不断加深,相继在马岭地区L211、L190等长6获工业油流,表现出了良好的开发上产前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观察马岭地区长6岩心、薄片鉴定等进行系统研究,分析了储层特征、孔隙结构及砂体展布,为后期建产开发指明了方向。
- 冯春艳郭科勇朱晓燕
- 关键词:储层特征孔隙结构
-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纪延长期湖水分布特征及演化规律被引量:21
- 2009年
- 利用Fisher图解求取了延长期可容空间变化,结合露头、岩芯、测井等资料在延长组内识别出了6期三级湖泛层(Ⅰ、Ⅱ、Ⅲ、Ⅳ、Ⅴ、Ⅵ),并对其进行了识别和对比。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与湖泛层Ⅲ、Ⅳ、Ⅴ、Ⅵ相对应的长7、长4+5、长3、长2的湖水分布特征及整体演化规律。最后,通过各期湖泛层沉积厚度中心分布特征探讨了延长湖盆沉积洼陷的分布和演化问题,认为延长湖除长7存在一个大的沉积洼陷外,其它各期是多个沉积洼陷同时存在的、且其沉积洼陷整体逐渐向东北部迁移的坳陷型湖盆。
- 李树同王多云陶辉飞王彬何善斌栾琴朱晓燕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 子午岭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储层特征及成因分析
- 2011年
- 子午岭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是研究区未来重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研究储层特征及其形成控制因素,对于寻找低渗透背景条件下优质储层具有重要的意义。系统研究了子午岭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储层的岩石学、储层微孔隙结构和非均质性特征,分析了沉积相、成岩作用等对于储层发育特征的控制作用。认为研究区储集层物性较差且非均质性较强,不同岩石类型、沉积微相类型、成岩作用对研究区储层性能有重要影响。研究区局部地区展现了很好的物性特征,而这些地区主要受到沉积作用和后期成岩作用的联合控制,由此,寻找局部相对高渗的油气复合区,是油气勘探的关键。
- 朱晓燕李建霆刘军锋马春林冯三强张敦华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储层成因沉积相成岩作用
- 西峰油田周边长8沉积微相和成藏控制条件研究
- 2013年
- 随着近年勘探评价程度不断加深,相继在西峰油田周边B19、B12、X127等长8发现高产油流,试采效果好,表现出了良好的增储上产前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周边长8沉积微相、砂体展布、储层物性、油藏分布规律等进行系统研究,揭示了其周边增储潜力,为后期建产指明了方向。
- 解润中朱晓燕刘建勋
- 关键词:沉积微相
- 南梁地区延9油藏沉积微相及成藏条件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本文针对近几年南梁地区侏罗系油藏显示较多、规模大小不一、产量高低不均的现状,利用测井、钻井、试油等资料结合化验分析对该区砂体展布、储层特征、构造等特征进行研究,总结油藏成藏的条件,为下步目标筛选和建产提供依据。
- 刘建勋朱晓燕卢海达郭科勇
- 关键词:沉积微相
- 天环向斜中段东翼百万吨油田资源基础及配套新技术研究
- 李安琪张应科韩永林石道涵金正谦李建霆刘军锋李建岐李小军刘元召朱晓燕马振昌潘宏文
- 本项目对天环向斜中段东翼长8沉积体系、储层、成藏、开发技术政策等进行系统研究。明确了西部物源的存在及其沉积体系对长8油藏的控制作用,论证了该区具有2.5亿吨的储量基础。系统研究了该区成藏控制因素,认为该区发育大型低渗透岩...
- 关键词:
- 关键词:油藏储层渗流规律
- 鄂尔多斯盆地环县-西峰地区延长组长9油层组自生绿泥石发育特征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环县-西峰地区延长组长9油层组为研究对象,利用钻孔岩心、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等资料,对长9油层组砂岩储层中自生绿泥石的产状、成因及其与形成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生绿泥石主要以孔隙的环边衬里形式出现,其沉淀作用发生在沉积期后而不是沉积阶段或沉积作用以前,其分布对应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沉积环境。
- 朱晓燕田随良刘建勋李文伟
- 关键词:产状
- 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长8储层特征及评价被引量:2
- 2011年
- 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延长组长8储层是该地区主要的产油层,也是典型的低孔、低渗透储层。根据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及压汞曲线等资料,对环县地区长8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喉特征和成岩作用等进行了研究,并对储层进行了综合评价。利用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将长8划分为四类储层,并计算了各类储层的面积,为研究区油气富集规律的深入认识提供了依据。
- 薛振兴文志刚马春林朱晓燕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长8储层储层特征
- 马岭地区长4+5油藏成藏条件研究
- 2013年
- 本文利用大量的岩心、钻孔和测井资料,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测试分析方法,对马岭地区延长组长4+5油藏的成藏条件进行系统研究,并结合现有勘探成果,筛选有利目标区,为后期的建产开发提供坚实保障。
- 杨丽朱晓燕刘建勋
- 油层复查技术在AA区延6油藏中的应用
- 2012年
- 本文以AA区延6老井为例,利用钻井、录井、测井、取心等资料,对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被误判为"水层、干层"的"薄、差"储层进行重新认识,制定可行的复查评价标准,分析认为电测响应的储层含油性特性的内在因素、岩体内流体性质、岩石骨架导电性、粘土矿物含量成分及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是油藏低阻的原因,并通过开展砂体展布、精细构造研究,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确立了AA区油层复查的出油电性界限,对今后此类油藏解释评价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 朱晓燕李建霆刘建勋马振昌刘丽娜锁玉霞
- 关键词:挖潜增效低阻油层录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