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波
- 作品数:19 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硅酸盐可吸收性骨水泥的动物体内生物学评价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一种新型的硅酸盐可吸收性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成骨特性。方法选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在双侧股骨髁部钻取直径5 mm、高10 mm圆柱形骨缺损,分别置入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s,CPC,对照组)和磷酸钙-硅酸三钙复合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s-calcium silicate,CPC-CS,材料组),术后4、8、12周分别处死8只动物,行X线检查和HE染色观察材料在体内的降解和新骨形成情况。结果 4周时材料组和对照组材料无降解,HE染色观察材料-骨组织之间均形成纤维层,8周时材料组材料降解变软,对照组材料降解不明显,对照组和材料组材料-骨之间纤维组织逐渐被新骨取代,材料组材料-骨之间结合面积明显较大,有较多新生骨;12周时,材料组材料降解明显,内部明显发生碎裂,有新生骨长入,对照组材料仅部分降解,对照组材料降解率为32.4%,材料组为45.4%,材料组降解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磷酸钙-硅酸三钙复合骨水泥具备单纯磷酸钙类似的生物相容性,并且在力学强度、表面成骨活性和降解性方面有一定改善,通过进一步的优化有可能成为一种具有很好应用前景的新型生物活性骨修复材料。
- 朱海波马南钟务学
- 关键词:骨水泥磷酸钙硅酸三钙
- 人上胫腓关节64排螺旋CT重建及其关节面坡度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采用64排螺旋CT重建正常成人的双侧上胫腓关节,测量活体上胫腓关节坡度,与裸骨测量结果比较,探讨该测量方法的准确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正常成年男女志愿者各100名,年龄18~90岁,行双下肢64排螺旋CT扫描,重建胫腓骨全长。选用角尺测量上胫腓关节面与腓骨干纵轴的夹角(∠A)和上胫腓骨关节面与水平线的夹角(∠B)。运用统计学单因素方差分析原理验证测量方法准确性。结果∠A范围为56.16°~57.45°,x=56.80°±6.59°,M=56.70°,两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308,P=0.758)。∠B范围为32.17°~33.44°,x=32.80°±6.49°,M=32.90°。相关一回归研究结果示∠A和∠B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51.87,P<0.01),两者呈负相关(r=-0.952,P=0.00)。结论利用64排螺旋CT重建上胫腓关节测量结果与裸骨关节面测量结果一致,证明该方法精确、方便、无创,便于临床应用,并建立大样本数据库。
- 张银网邓红震朱海波朱建民朱亦
- 关键词:上胫腓关节坡度64排螺旋CT
- 第3--6颈椎颈椎管率解剖学和影像学的比较测量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研究颈椎管率测量的准确方法。方法:选取23具第3~6颈椎干燥椎骨,用游标卡尺测量每一节椎骨椎管、椎体的矢状径,计算其比值即颈椎管率。再将椎骨分别采用x线摄侧位片和64排螺旋CT扫描成像,测量和计算颈椎管率。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上述3种方法测得数据的差别。结果:3种方法测量和计算的颈椎管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x线摄片方法测量椎体和椎管矢状径所受影响因素较多。结论:以上3种方法均能准确反映颈椎管率,但直接测量和CT扫描的方法更佳。可认为64排CT可作为颈椎体、椎管矢状径和颈椎管率骨性径线测量的金标准。
- 解品亮朱海波朱建民
- 关键词:影像学
- 股骨转子间骨折DHS固定期间发生股骨颈骨折一例报告
- 2009年
- 患者男,78岁,因右髋部摔伤于2006年10月12日来我院就诊,诊断为右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Ⅱ型。2006年10月31日行DHS内固定术。术后正位X线片示骨折对线、对位良好,加压螺钉位于股骨颈中部偏下,螺钉顶端距股骨头软骨下骨板约18mm(图1);侧位X线片示加压螺钉位于股骨颈中部偏后,螺钉长轴与股骨颈轴线夹角为20。(图2)。术后1周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3个月扶拐下地活动,下地活动l周后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右髋关节疼痛,且疼痛逐渐加重。
- 马南张银网朱海波朱建民
-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颈骨折固定期X线片示股骨头软骨
- CT重建人上胫腓骨关节面坡度测量方法及意义(英文)被引量:3
- 2011年
- 背景:测量上胫腓关节坡度不仅可研究国人上胫腓关节解剖结构与类型,还具有评价上胫腓关节稳定性的作用。目的:通过测量双侧上胫腓关节面X射线平片坡度与利用64排螺旋CT重建后的关节面坡度进行比较,探讨测量方法的优良及关节坡度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正常成年男女各50名志愿者,年龄18~90岁,分别行双膝关节内旋30°或45°或60°摄片及64排螺旋CT扫描并重建胫腓骨全长(包括膝关节)。选用角尺测量上胫腓关节面与腓骨干纵轴的夹角和上胫腓骨关节面与水平线的夹角。结果与结论:X射线及螺旋CT对同一上胫腓骨关节测量数据差别较大。由于X线受摄片位置影响,且关节面倾斜度的确定比较粗略,因此64排螺旋CT重建后的测量方法准确,方便,对于鉴别上胫腓骨关节脱位和关节不稳提供帮助,减少临床误诊。
- 邓红震张银网朱海波朱建民汤杰顾文骏朱亦
- 关键词:上胫腓关节X射线平片64排螺旋CT
- 腰椎前路椎体间融合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治疗分析
- 目的:介绍一种前路腰椎融合方法,探讨其手术适应症、手术注意事项及力学特性.方法:本组病例12例,有明显腰背疼痛及下坠症状但没有固定性下肢放射痛,体检未发现神经根损害症状,影像学提示腰椎滑脱12例,Ⅰ°7例,Ⅱ°5例,滑脱...
- 朱海波马南蔡海康汤杰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8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15个椎。结果术后1—3d所有患者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2~3d后下床活动。随访8~12个月,所有患者疼痛无反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X线片显示椎体高度无进一步丢失。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 张银网朱建民朱海波
-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
- 肱骨内上髁骨折合并肘管内囊肿致肘管综合征一例被引量:3
- 2009年
- 患者 男,52岁。3年前出现右小指及环指尺侧半麻木,近1年麻木症状加重,影响睡眠,同时出现手部无力,活动不灵活。患者曾在30年前因外伤致肱骨内上髁骨折。临床检查:右环、小指呈轻度爪形指畸形,第一骨间背侧肌萎缩,小指、环指尺侧半及手背尺侧半皮肤感觉减退,尺侧腕屈肌肌力M4-,夹纸试验(+),Froment征(+),右肘部Tinel征(+)。x线片显示右肱骨内上髁陈旧性骨折。肌电图提示右肘部尺神经卡压。2008年8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沿肘内侧尺神经走行做12cm长弧形切口,显露尺神经。术中见肱骨内上髁骨折端已畸形愈合,
- 马南朱建民张银网朱海波
- 关键词:肱骨内上髁骨折肘管综合征肘部尺神经卡压尺侧腕屈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囊肿
- 活体人工髋关节假体植入位置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建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假体和股骨的力学分布,为研究活体内假体及评估手术实施情况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选择1例生物型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志愿者,64排CT扫描髋关节,通过三维建模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单肢负重站立状态下的受力,分析假体和股骨的应力分布;实际植入位置为实验组,对假体植入的角度进行-10°、-5°、+5°、+10°的模拟作为对照组,研究相应位置的应力变化情况,并与实际手术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患者人工股骨头假体置换术后CT扫描图像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经受力比较发现并非为最佳植入位置。结论活体人工髋关节模型的应力分布是假体置换后的应力传导真实反映。人工髋关节活体建模可以对手术结果进行更为合理、可靠的分析。
- 徐灵军朱海波张银网朱建民张浩朱亦陈云
- 关键词:活体髋关节假体有限元分析应力植入位置
- 体绘制分体建模法建立人体股骨有限元模型被引量:1
- 2012年
- 背景:股骨三维有限元研究建模方法有很多种,而采用体绘制分体建模方法至目前为止尚未见报道。目的:采用体绘制分体建模方法建立正常人股骨三维有限元实体模型,分析该建模方法的优越性。方法:将CT原始图像进行去噪等预处理后,建立正常人股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包括皮质骨、松质骨及髓腔3部分解剖结构。再将皮质骨分为3种材料、松质骨分为6种材料,骨髓为单一材料属性分体建模,并行有限元力学分析。结果:采用体绘制分体建模方法建立的人股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包括皮质骨、松质骨及髓腔解剖结构。结论:采用体绘制分体建模比整体建模单一划分材料更接近真实情况,更符合有限元分析的要求。
- 钟务学朱建民张银网朱海波陈云徐灵军张浩
- 关键词:股骨有限元体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