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红星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折
  • 2篇缺损
  • 2篇关节
  • 1篇带血管
  • 1篇带血管蒂
  • 1篇带血管蒂腓骨
  • 1篇血管
  • 1篇血管蒂
  • 1篇枪伤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缺损修复
  • 1篇人工椎板
  • 1篇肿瘤
  • 1篇椎板
  • 1篇椎板切除
  • 1篇椎板切除术
  • 1篇腓骨
  • 1篇腓骨移植
  • 1篇羟基磷灰石

机构

  • 5篇扬州市第一人...
  • 1篇扬州大学

作者

  • 5篇傅晨
  • 5篇朱红星
  • 4篇荆鑫
  • 3篇张明建
  • 3篇徐松
  • 3篇陆长美
  • 3篇陈永清
  • 3篇焦秀萍
  • 3篇王汝渔
  • 2篇张建民
  • 2篇时代
  • 2篇潘晓瑾
  • 2篇王金光
  • 2篇杨成勇
  • 2篇季峰
  • 1篇崔后春
  • 1篇陈群

传媒

  • 2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治疗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髋关节后脱位并股骨头骨折临床较为少见,股骨头骨折在国外被称为Pipkin骨折。随着交通的发展,此种骨折的发生呈增加趋势[1],据文献报道其占髋关节脱位发生率的1%-16.8%[2]。现对我院收治的21例髋关节脱位伴股骨头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
季峰王金光荆鑫张建民张明建傅晨徐松朱红星
关键词:股骨头骨折髋关节后脱位髋关节脱位
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修复骨肿瘤及骨髓炎所致骨缺损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骨肿瘤、骨髓炎病例行病灶清除术后采用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四肢骨肿瘤、骨髓炎性骨缺损采用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手术治疗,共21例,其中骨肿瘤18例,均为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慢性胫骨骨髓炎3例。结果经2~3年随访,优13例,良4例,中2例,差1例,1例胫骨上端骨巨细胞瘤患者于术后1.5年出现转移死亡。结论良性或低度恶性骨肿瘤病灶刮除术后采用腓骨移植技术进行修复重建具有手术的积极适应证及可行性,尤其是对于邻近关节的骨支架支撑重建具有其独特的优点。但骨愈合时间较长。慢性胫骨骨髓炎一期病灶清除术后采用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亦具有可行性及良好的治疗效果。
傅晨陈永清崔后春朱红星陆长美焦秀萍王汝渔张建民徐松
关键词:骨肿瘤腓骨移植骨髓炎
纳米人工椎板在脊柱椎板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人工椎板在脊柱切除全椎板的临床应用,防止硬脊膜粘连受压,修补椎板缺损,后路融合稳定脊柱,形成椎管的作用。方法 30例脊柱疾病患者外科手术中均应用人工椎板﹙n-HA∕PA66﹚治疗,修复于肿瘤、椎管狭窄、椎体滑脱,脊柱骨折,颈椎病伴发育性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等切除全椎板患者术中所致成的椎板缺损。结果 30例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随访6~18个月,患者症状不同程度改善。X线片及CT片示人工椎板与骨接触面界限消失,融合良好。结论纳米人工推板修复缺损的椎板,融合完成椎管成形,稳定了脊柱后柱,防止脊膜暴露后的并发症,并具有人体椎板的生物力学性能和广泛的实用性。
王金光荆鑫荆鑫傅晨徐松朱红星
关键词:椎板切除术
下肢枪伤的处理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索下肢枪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8例下肢枪伤病例进行规范清创处理,7例股骨或胫腓骨骨折Ⅰ期内固定,其中2例Ⅰ期取带肌蒂骨瓣植骨,2例神经伤Ⅰ期吻合,1例腘动脉损伤取大隐静脉桥接修复,所有病例术后常规深筋膜切开减压。结果7例骨折均愈合,1例腘动脉损伤修复满意,1例神经伤和1例关节损伤遗留明显功能障碍。经2年随访,本组优3例,良3例,中2例。结论在下肢枪伤的处理中,围手术期感染因素的控制十分重要,在保证清创效果的基础上,谨慎尝试Ⅰ期处理骨折及骨缺损,强调对血管、神经伤的Ⅰ期正确处理,应将深筋膜切开减压作为操作常规。加强对枪伤病例围手术期的规范化管理。
傅晨荆鑫潘晓瑾杨成勇张明建王汝渔陈永清朱红星陆长美焦秀萍时代
关键词:火器伤下肢骨折内固定
膝关节周围骨折并发症的临床处理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分析膝关节周围骨折的并发症。方法对524例膝关节周围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交叉韧带损伤143例(27.3%),神经损伤35例(6.7%),胭动脉损伤19例(3.6%),筋膜间隙综合征32例(6.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例(0.57%),术后出现栓塞猝死5例(0.95%),分别给予相应的处理。结果经1.5—6年随访,交叉韧带损伤处理组:优91例,良52例;胭动脉损伤处理组:优15例,差4例;神经损伤处理组:优24例,中11例;筋膜间隙综合征处理组:良22例,中5例,差5例。ARDS及栓塞猝死的病例未纳入疗效评价。结论需提高对膝关节周围骨折并发症的认识,努力防范和处理致死、致残性并发症,强调加强对膝关节周围骨折并发症的早期、正确诊断和处理,以及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认识,努力提高防治水平。
傅晨荆鑫潘晓瑾杨成勇张明建王汝渔陈永清朱红星陆长美焦秀萍时代陈群
关键词:膝关节骨折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