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蔚
- 作品数:6 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医源性房间隔缺损的自然史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医源性房间隔缺损(iatrogenic atrial septal defect,IASD)的自然闭合史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8年2月行经皮导管左心耳封堵术后122例患者进行观察及随访,分别于术前,术后45 d、3个月、6个月、1年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内容包括房室大小、心功能及房间隔缺损大小。分析患者IASD愈合的自然史发展史、IASD愈合的影响因素及预后。结果随着随访时间延长,愈合率逐渐升高,中位愈合时间为180 d[95%置信区间(169.5,190.5)d]。性别、房颤类型对IASD愈合率影响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70岁是影响IASD愈合的因素(P<0.05)。随访1年后未愈合组(n=18)与愈合组(n=63)相比,右心大小及收缩舒张功能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心室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随访点之间无明显差异;时间因素对左心房大小有明显影响,愈合组随访1年后左心房较前明显缩小。分组与随访时间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IASD随着时间延长愈合率逐渐升高,较大的左心房、左心室及年龄>70岁可能与IASD愈合相关。
- 王芳白文娟梁婷朱蔚彭瑛
-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
- 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远期超声心动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了解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远期超声心动图特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4例行机械瓣二尖瓣置换术、且在本院超声心动图室完成了术后≥5年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4例,女160例;年龄23~73(50.9±10.6)岁。所有患者术后于门诊定期随访,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指标包括左心房内径(LA)、左心室内径(LV)、右心房内径(RA)、右心室内径(R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二尖瓣有效瓣口面积(EOA)。结果术后随访204例,随访时间5~15(7.9±2.3)年。术后远期超声心动图检测LA、LV均较术前缩小(P<0.05),RA、RV与术前比较变化不明显(P>0.05),LVEF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远期EOA 1.1~4.8(2.3±0.5)cm2,其中EOA 1.1~1.4 cm27例(3.4%,7/204),1.6~1.9 cm242例(20.6%,42/204)。术后远期随访中有7例患者需接受再次手术,其中机械瓣膜瓣叶活动障碍2例,机械瓣膜瓣周漏致严重溶血性贫血1例,三尖瓣重度反流经药物治疗效果欠佳3例,主动脉瓣中度狭窄和反流1例。术后远期有2例左心房血栓形成,目前仍在治疗及随访中,其中1例于术后7年因心内膜炎死亡。结论行二尖瓣置换术时应积极地同期处理合并的三尖瓣和主动脉瓣病变,加强术后随访;此外较多患者需要长期给予心血管药物治疗,以改善及维持适当的心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 肖锡俊朱喜亮唐红周文霞朱蔚白文娟
- 关键词:二尖瓣置换术超声心动图术后随访
- 血流向量成像技术在房间隔缺损右房流场可视化及肺体循环血流量比定量中的价值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观察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右房流场分布的可行性及定量肺、体循环血流量比(Qp/Qs)的准确性。方法应用VFM观察5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组)和30例ASD患者(病例组)右房流场分布;分别应用VFM法及频谱多普勒法测算病例组Qp/Qs值并与右心导管测值比较。结果①正常组剑突下双房切面示收缩期右房内来自上下腔静脉的血流并不直接相汇,而是前旋共同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大涡流;病例组整个心动周期右房内涡流受到ASD分流束冲击而消失。②VFM法定量Qp/Qs对角度依赖性不高,正常组VFM法心尖三腔心及五腔心切面Qp/Qs测量均值为0.84~1.15(0.99±0.08),与无左向右分流理论值1吻合;病例组VFM法及频谱多普勒法测得Qp/Qs均值与心导管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18±0.48)vs.(2.29±0.76),P=0.29;(2.30±0.91)vs.(2.29±0.76),P=0.86〕。③VFM法Qp/Qs测值与右心导管测值相关性高于频谱多普勒法(r=0.71,P<0.001vs.r=0.38,P<0.05)。④VFM法Qp/Qs测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变异系数分别为9.84%和9.86%。结论 VFM能真实地呈现出右房内血流的流场分布,其定量Qp/Qs较频谱多普勒法更接近于右心导管测值。
- 韦馨唐红陈柳张炬倩李晨冯沅周文霞彭瑛黄鹤梁玉佳朱蔚
- 关键词:血流向量成像房间隔缺损频谱多普勒
- 超声心动图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微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朱蔚唐红彭瑛赁可冯沅
- 联合二瓣化和改良Kay成形术处理左心瓣膜手术患者三尖瓣瓣环扩张的初步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观察用联合二瓣化和改良Kay成形术处理左心瓣膜手术患者三尖瓣瓣环扩张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华西医院158例伴有三尖瓣瓣环扩张(三尖瓣瓣环径/体表面积≥21 mm/m2)的左心瓣膜手术患者应用联合二瓣化和改良Kay成形术处理三尖瓣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131例;年龄17~74(45.9±10.4)岁,心房颤动92例,窦性心律66例。三尖瓣反流(TR)程度根据超声心动图评价分为0~5级。结果 158例患者均康复出院。体外循环时间54~273(100.8±30.5)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25~162(64.5±22.0)min,阻断期间最低食管温度26.3~34.1(28.5±1.1)℃。术后随访3~19(11.0±5.0)个月。手术前、后三尖瓣反流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1.3 vs.0.4±0.8,P<0.05)。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及左心房内径明显缩小,手术前、后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及左心房内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5±11.1)mm vs.(47.5±8.9)mm,P<0.05;(22.4±4.4)mm vs(.20.1±3.3)mm,P<0.05;(62.8±20.1)mm vs(.51.9±14.1)mm,P<0.05]。随访期间有中度以上TR 5例(3.2%,5/158),其中中度TR 4例,中-重度TR 1例。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不明显(60.4%±7.9%vs.59.6%±8.2%,P>0.05)。结论以三尖瓣瓣环径/体表面积≥21 mm/m2作为左心瓣膜手术患者三尖瓣成形手术指征较为合理。应用联合二瓣化和改良Kay成形术处理三尖瓣防止伴有三尖瓣瓣环扩张的患者术后TR的残留或加重是有效的。
- 肖锡俊蒋露李永波唐红周文霞朱蔚
- 超声心动图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微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微创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两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微创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情况,并观察疗效。结果两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均经心导管检查证实。一例行外科经胸室间隔穿孔封堵术,术后室间隔穿孔分流消失;一例行介入室间隔穿孔封堵术,术后残余少量分流。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全程参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治疗决策,并同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 朱蔚唐红彭瑛赁可冯沅
-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微创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