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东

作品数:80 被引量:712H指数:16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8篇学位论文
  • 5篇专利

领域

  • 56篇经济管理
  • 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社会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21篇商业模式
  • 14篇企业
  • 6篇绩效
  • 5篇业绩
  • 5篇战略地图
  • 5篇企业绩效
  • 4篇营销
  • 4篇商业模式创新
  • 4篇测评
  • 3篇新兴产业
  • 3篇引擎
  • 3篇商业生态
  • 3篇商业生态系统
  • 3篇实证
  • 3篇搜索
  • 3篇搜索引擎
  • 3篇索引
  • 3篇权变
  • 3篇风险管理
  • 3篇INTERN...

机构

  • 76篇东南大学
  • 5篇安徽财经大学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复旦大学
  • 3篇苏州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移动通信...
  • 2篇中国企业联合...
  • 1篇福州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江苏省有色金...
  • 1篇西藏民族大学

作者

  • 76篇李东
  • 15篇王翔
  • 5篇张晓玲
  • 5篇周晓宇
  • 5篇李永发
  • 5篇徐宝文
  • 5篇罗倩
  • 4篇王茂祥
  • 4篇徐天舒
  • 4篇李庆华
  • 3篇张卫丰
  • 3篇苏江华
  • 3篇许蕾
  • 3篇孙金辉
  • 2篇王育乔
  • 2篇李建明
  • 2篇徐士钰
  • 2篇项保华
  • 1篇周末
  • 1篇杨雪飞

传媒

  • 5篇科研管理
  • 5篇科技进步与对...
  • 5篇管理工程学报
  • 5篇东南大学学报...
  • 4篇南京社会科学
  • 4篇中国工业经济
  • 3篇技术经济
  • 2篇科学决策
  • 2篇现代经济探讨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2篇计算机工程与...
  • 2篇计算机科学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技论坛
  • 1篇管理信息系统
  • 1篇南开管理评论
  • 1篇软科学
  • 1篇新华文摘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管理现代化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9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6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商业模式成型过程与动态测评被引量:9
2015年
商业模式创新难以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缺乏对商业模式成型路径的理解。一个新商业构想向新商业模式演化,在理论上存在无穷种结果。作为中介调节变量,商业模式能够调节输入变量(如技术、风险投资),影响输出变量(如企业利润、市值、用户数等)。对商业模式成型过程进行分析和动态测评,将促进商业模式实际演化结果与期望方向一致。商业模式成型被划分为4个阶段:酝酿、试验学习、培育与复制。与之对应的关键动态测评项目为:顾客价值主张、核心可重复的标准活动系统、盈利模式和组件间的匹配。
李永发李东
关键词:商业模式动态测评
几类非线性系统的有限时间控制研究
由于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非线性系统控制研究一直受到高度的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要求人们对非线性系统的动力学特征有更深入的了解。因此学者们在时间最优控制领域中引出了有限时间稳定的概念。与传统的渐近稳定控制性能相比...
李东
关键词:非线性系统动力学特征稳定控制
科技成果估值的组态化因素测评与增值路径选择
2019年
科技成果转化对培育创新型市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文章从交易视角揭示了两元交易体系对科技成果价值估值的三种抑制作用。应用QCA方法测评了可能抑制科技成果价值估值的组合因素,研究发现:将VC、转型企业等新型买方引入交易体系从而突破转化障碍的关键条件是通过应用定位和商业模式创新实现科技成果的价值增值。提出了垂直、斜向、水平三个方向的科技成果价值放大路径及实施方法,并应用模糊组态的质性分析方法进行了转化效果测评。
孙金辉李东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
高业绩企业群体中的弱企业效应研究——以2002—2006中国500强企业为样本的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企业绩效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来自产业层面还是企业层面一直是企业战略理论关注的基本问题。自从Schmalensee(1985)应用方差分析技术得出其效应分布结论以来,对此问题的研究一直延续至今。战略管理学者较一致的结论是企业层面因素即企业效应是影响企业业务绩效差异的主要因素。然而,本文所作的数据分析表明,在我国高业绩企业群中,企业因素并不是绩效总差的主要解释因素,其解释能力弱于产业因素,即使是在充分竞争领域也是如此。通过对一组反馈回路的考察,本文分析了在我国弱企业效应产生和持续的原因、条件,并据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关于企业经营策略性质的分类方法。
李东李建明王翔
关键词:企业绩效企业异质性方差分析系统动力学
含分销策略的营销组合效应模拟系统研究被引量:1
1996年
讨论了一种新型的营销模拟系统,由于具有集散结构,在组合决策的各个方面应用MonteCarlo动态方法成为可能.应用这一系统进行了一个实际的房地产公司营销策略效应分析.同时,还讨论了营销模拟技术的发展问题.
李东徐士钰
关键词:营销组合策略分销策略模拟系统
商业模式对高新技术企业业绩的影响—对Zott模型的改进研究被引量:18
2012年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全球化的加速普及,商业模式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日益显现,尤其是它在高新技术商业化进程中所具有的价值获取功能,成为影响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轨迹的重要因素,然而该因素产生作用的机制和条件迄今尚未明确。本文以Zott模型(2008)为基础,将商业模式和竞争战略因素纳入同一模型中,构建了一个整合商业模式与竞争战略的匹配模型。研究表明,在高新技术企业样本分析中,二者的匹配性与盈利性业绩指标呈显著性线性正相关关系,与成长性业绩指标则呈非显著性相关关系。据此扩展了Henry Chesbrouch&Richard S.Rosebloom(2002)的研究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方向。
罗倩李东蔡玫
关键词:商业模式匹配性
动态市场中新产品最佳定位时机的选择及其分析框架被引量:4
2000年
在动态的市场环境下 ,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周期将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递进过程 ,传统的快速定位原则并不一定能带来有利于企业的后果 .本文分析了动态环境下新产品最佳定位时机的基本性质和构成条件 ,通过构建基本模型 ,解释了有哪些因素、为什么以及如何影响企业新产品最佳定位时机的调整 。
李东
关键词:动态环境
多重情景与权变的企业战略基点:基于资源异质性混合来源检验的探讨被引量:1
2006年
本文以Schmalense的企业绩效差异成因VCA研究模型为起点,结合相关研究进展,提出了企业资源异质性的混合来源假设及其检验问题。本文认为:对面向现代企业经营环境的企业绩效差异成因进行复杂结构假设检验研究对解释竞争优势的真实来源并探讨新的战略设计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李东王翔
关键词:企业绩效权变资源异质性
改进的优势度决策法及其排序方法被引量:3
2017年
基于方案比较视角,提出解决混合测度问题的优势度决策方法;给出一组优势相关定义,改进其计算公式,并证明优势度矩阵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和一致性;分别从排序向量、优势向量、比较向量3方面研究方案优劣的排序方法及其特点,并与线性加权法及理想点法进行对比分析.实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计算量小、精确性高且通用性好.
孙金辉林志明李东
关键词:一致性
基于机会成本分析的新产品定位时机选择:策略与模型被引量:1
2001年
在现代市场竞争中 ,企业确定其新产品合理定位时机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当新产品的总研发周期一定时 ,新产品定位时间越长 ,生产准备和后期营销工作时间就越短 ,这不仅为生产组织、市场开发创造了一定的困难 ,而且也需要额外的“平衡资源”投入 ;但定位过早 ,又会牺牲一定的产品成熟度和性能改进幅度 ,隐含着损失未来市场份额的危险 ,这种矛盾在市场环境快速变迁时尤其明显。本文提出了在这种情况下分析最佳定位时机的模型和相应的策略。
李东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