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乾坤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植物保护系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豌豆
  • 1篇豌豆根腐病
  • 1篇小麦
  • 1篇根病
  • 1篇根腐
  • 1篇根腐病
  • 1篇旱区
  • 1篇干旱
  • 1篇干旱山区
  • 1篇病害
  • 1篇病原
  • 1篇春小麦

机构

  • 3篇甘肃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李乾坤
  • 2篇王生荣
  • 1篇孙顺娣
  • 1篇白宏彩
  • 1篇李敏权

传媒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植物保护

年份

  • 1篇1993
  • 1篇1991
  • 1篇199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甘肃中部干旱山区豌豆根腐病综合防治研究被引量:6
1990年
豌豆根腐病是由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F.Solani(Mart.) App.et Wr.)为主的多种病原引起的土传病害。近年来在甘肃中部干旱山区的榆中、定西等县,发生日益严重。自1982年以来,进行了品种、农药、肥料等单项试验,并研究了该病的综合防治。单项试验表明:经品种抗病性鉴定,共选出“贡井选”、“70—1—5—305”等四个抗病品种(系);25%瑞毒霉以种子重0.3%药剂拌种,相对防效为42.6%,在土壤贫瘠的干旱山区,增施氮、磷肥对减轻发病程度、提高产量有明显的作用。综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以抗病品种为主,结合轮作,增施氮磷肥等栽培措施及药剂拌种对控制该病是经济而有效的。1987年经大面积(1560亩)示范推广,防治效果达74.1%,纯收益2万余元,每亩增收约13元,经济效益较好。
李乾坤孙顺娣李敏权张雷岳光明魏孔仁
关键词:豌豆根腐病旱区
甘肃省春小麦根病病原初步研究被引量:6
1991年
1986年~1990年从我省主要春小麦产区的酒泉、张掖、武威、兰州、临夏、白银、定西等地采集小麦根病标本2000余份,经室内常规分离和选择性分离,并经致病性测定表明:引起我省春麦区小麦根病的病原有根腐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小麦生离蠕孢(Bipolaris tritici-cola);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丝核菌(Rhizoctonia sp);交链孢菌(Alternariaalternata)等。其中根腐离蠕孢和全蚀病菌为主要病原,它们出现频率高且致病力强。本文还对各种病菌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各种致病菌的主要特性进行了描述。
李乾坤王生荣
关键词:春小麦根病病原
礼县大黄上一种新病害—大黄叶黑粉被引量:4
1993年
大黄是我国特产,除药用外,还可制色素,染料和饮料等。礼县是我国的主要大黄产地,年产量150万公斤左右,占外贸出口总量的56%,是当地群众主要的经济来源。但近年由于大黄叶黑粉病的为害,大量叶片提早枯死,根茎变小,产量品质降低,影响了外贸出口。1991年作者等进行调查,发现该病已成为大黄栽培中的严重问题,罹病株最初叶背产生紫红至亮红色沿脉网纹。
王生荣白宏彩赵根代李乾坤
关键词:病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