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胜
- 作品数:23 被引量:49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江苏省航空动力系统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防基础科研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采用组合式口面旋涡控制方法的埋入式进气道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组合式口面旋涡控制方法的埋入式进气道,包括进气道进口、导流面、侧壁、后唇口、安装在导流面上的若干微型涡流发生器;所述进气道进口包括位于整个进气道进口前部的主进口及自主进口的后部两侧向后延伸的一对溢流槽...
- 谭慧俊孙姝张悦陈昊李光胜
- 文献传递
- 一种内部融合辅助进气道的高性能亚声速进气道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部融合辅助进气道的高性能亚声速进气道,包括主进气道及辅助进气道。主进气道可以选择S弯型进气道或者埋入式进气道,S弯型进气道的进口底边与机身表面贴合,埋入式进气道的进口与机身表面完全融合。辅助进气道内通道...
- 谭慧俊孙姝张启帆杜沫辰李光胜
- 进口形状对内转式进气道的起动特性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为了研究进口形状对高超声速内转式进气道低马赫数起动特性的影响,设计了分别具有矩形、正方形、椭圆形、圆形进口形状的4个进气道,然后利用仿真方法对其不起动/再起动流场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矩形和椭圆形进口进气道的再起动马赫数相近,正方形和圆形进口进气道的再起动马赫数相近,且后两者的再起动马赫数偏高.进一步分析发现,再起动能力的差异可能是由进口的宽高比不同所导致,因此设计了不同宽高比系列的进气道,并对其不起动/再起动流场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进口宽高比对进气道起动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宽高比越大,其再起动能力越强.
- 王德鹏田方超张启帆谭慧俊卜焕先李光胜
- 关键词:高超声速起动特性宽高比
- 使用数码摄像头的非接触式测距装置及测量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计算机及微型数码摄像头的非接触式小距离测量方法及装置,该装置以一个微型摄像头及一台安装有多路视频采集卡的计算机组成,该计算机中还配置有摄像头拍摄及数字图像处理程序,获得被测物体与摄像头光轴相垂直的平面...
- 孙姝谭慧俊张悦何小明李光胜童悦
- 文献传递
- 用于高超声速升力体飞行器的动力转接方法和飞行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高超声速升力体飞行器的动力转接方法,所述动力转接方法在飞行器的助推过程中,外界空气从飞行器的内流道进口进入后,部分空气从飞行器的内流道出口排出,另一部分空气在内流道进口段以固定的倾角向下方排出。本发明...
- 谭慧俊孙姝李程鸿李留刚李光胜
- 文献传递
- 固定壁面激波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6年
- 固定壁面激波控制技术在进气道特性调节、飞行器气动力控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分析。从工作原理来看,目前的固定壁面激波控制原理主要包括局部能量添加、局部质量添加、直接力控制三大类,而具体实现方法则有多种,其中近壁等离子放电控制、分布式二次流注入控制、磁流体控制均完成了控制原理验证试验,并获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并且,基于近壁等离子放电、分布式二次流注入的激波控制技术均已经完成了对应固定壁面可调进气道的风洞试验。然而,各种固定壁面斜激波控制技术离实用还有一定距离,特别是存在高浓度等离子体的低功耗产生方法、次流/主流混合边界层发展特性等基础性问题需要重点研究解决。
- 谭慧俊李程鸿张悦李光胜
- 关键词:激波控制超声速高超声速
- 采用组合式口面旋涡控制方法的埋入式进气道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组合式口面旋涡控制方法的埋入式进气道,包括进气道进口、导流面、侧壁、后唇口、安装在导流面上的若干微型涡流发生器;所述进气道进口包括位于整个进气道进口前部的主进口及自主进口的后部两侧向后延伸的一对溢流槽...
- 谭慧俊孙姝张悦陈昊李光胜
- 文献传递
- 通用亚声速扩压器设计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用亚声速扩压器设计方法,通过将进口型线的半径差、极角分布光滑、可控地过渡到出口的恒值零分布和线性分布,得到其中任意截面的半径差分布和极角分布,进而逆向恢复获得任意截面的几何形状。本方法对任意复杂的截面形...
- 谭慧俊孙姝黄河峡卜焕先李光胜
- 文献传递
- 通用亚声速扩压器设计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用亚声速扩压器设计方法,通过将进口型线的半径差、极角分布光滑、可控地过渡到出口的恒值零分布和线性分布,得到其中任意截面的半径差分布和极角分布,进而逆向恢复获得任意截面的几何形状。本方法对任意复杂的截面形...
- 谭慧俊孙姝黄河峡卜焕先李光胜
- 文献传递
- 前体激波系重构技术及其在高超声速进气道上的应用
- 2016年
- 提出了一种激波系整体重构的激波控制技术,并对其流动机理和控制规律进行了仿真分析,继而探索了其在定几何可调进气道上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激波控制方法可对前体第1级激波进行有效推动,并可减弱第2级激波强度甚至使其完全蜕化,故实现了对前体激波系的重新构造.随着二次流注入缝的角度增大,将前体激波推动至贴口状态所需消耗的二次流流量逐步减少.并且,最多消耗占主流2.04%的二次流,便可使该进气道在马赫数为5.0-6.0范围内保持贴口状态.与已有各级激波独立控制的可调进气道相比,该进气道在调节状态下的总压恢复较高、消耗的二次流较少,具有明显的优势.
- 李程鸿谭慧俊宁乐李光胜
- 关键词:高超声速可调进气道二次流激波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