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媛 作品数:7 被引量:6 H指数:1 供职机构: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癌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癌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79例LST患者资料,总结LST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并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癌变组(14例)和非癌变组(65例),分析癌变的危险因素。结果:LST患者病灶长径≤40 mm(92.4%)、病灶多发(93.67%)、巴黎分型0~Ⅰs(53.16%)、病变部位在右半结肠(53.16%)、非抬举征阴性(91.14%)、基底或切缘阴性(88.61%)者居多。癌变组与非癌变组在年龄、性别、病灶数目、巴黎分型、病变部位、术前活检、非抬举征、基底或切缘浸润、肠息肉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退镜时间、吸烟史、饮酒史、手术方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病灶长径、内镜分型、结直肠癌病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长径>40 mm、内镜分型为结节混合型LST(LST-GM)和假凹陷型LST(LST-NG-PD)是LST患者癌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LST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病灶长径>40 mm、内镜分型为LST-GM和LST-NG-PD的LST患者易发生癌变。 李冬扬 孙亚辉 白鸿太 李媛媛关键词:癌变 临床病理特征 影响因素 胃癌组织中NF-κB、PD-1、PD-L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24年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ligand 1,PD-L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62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后组织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分别作为胃癌组及癌旁组。62例患者中,男39例,女23例,年龄(61.86±2.31)岁,肿瘤长径(4.92±0.53)cm。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F-κB、PD-1、PD-L1表达情况。比较两组NF-κB、PD-1、PD-L1表达阳性率,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χ^(2)检验。结果胃癌组NF-κB、PD-1、PD-L1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83.87%(52/62)比33.87%(21/62)、75.81%(47/62)比30.65%(19/62)、80.65%(50/62)比40.32%(25/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2.008、25.396、21.088,均P<0.05);肌层及浆膜层浸润、有淋巴结转移及Ⅲ+Ⅳ期患者NF-κB表达阳性率高于黏膜及黏膜下层浸润、无淋巴结转移及Ⅰ+Ⅱ期患者[92.68%(38/41)比66.67%(14/21)、94.74(36/38)比66.67%(16/24)、92.31%(36/39)比69.57%(16/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58、6.619、3.978,均P<0.05);肌层及浆膜层浸润、有淋巴结转移及Ⅲ+Ⅳ期患者PD-1表达阳性率高于黏膜及黏膜下层浸润、无淋巴结转移及Ⅰ+Ⅱ期患者[85.37%(35/41)比57.14%(14/21)、89.47%(34/38)比54.17%(13/24)、89.74%(35/39)比52.17%(12/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031、9.998、11.135,均P<0.05);低分化、肌层及浆膜层浸润、有淋巴结转移及Ⅲ+Ⅳ期患者PD-L1表达阳性率高于高中分化、黏膜及黏膜下层浸润、无淋巴结转移及Ⅰ+Ⅱ期患者[96.00%(24/25)比70.27%(26/37)、90.24%(37/41)比61.90%(13/21)、92.11%(35/38)比62.50%(15/24)、94.87%(37/39)比56.52%(13/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87、5.445、6.472、11.286,均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NF-κB、PD-1、PD-L1表达阳性率� 张丽柯 徐全晓 李媛媛 杨卫关键词:胃癌 核转录因子-ΚB 胃癌患者TAP与CA125、CEA、CA199、CA724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异常糖链糖蛋白(Tumor Abnormal Protein, TAP)与CA125、CEA、CA199、CA724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0年11月本院诊治的胃癌患者94例为胃癌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0名为健康组,选取同期慢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者54例为良性组。检测各组受检者的血清TAP、CA125、CEA、CA199、CA724水平,并比较组间差异;根据胃癌组患者临床分期进行分组,比较组间血清TAP、CA125、CEA、CA199、CA724水平;采取Spearman分析法观察胃癌患者临床分期与其血清TAP、CA125、CEA、CA199、CA724水平之间相关性;采取Pearson分析法观察胃癌患者TAP与CA125、CEA、CA199、CA724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患者血清中TAP、CA125、CEA、CA199、CA724水平均高于良性组及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患者共94例,按临床分期分组后发现,Ⅰ、Ⅱ、Ⅲ、Ⅳ期患者,血清TAP、CA125、CEA、CA199、CA724水平依次升高,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分析,胃癌患者临床分期与其血清TAP、CA125、CEA、CA199、CA724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经Pearson分析,胃癌患者TAP表达与CA125、CEA、CA199、CA724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胃癌患者机体内TAP、CA125、CEA、CA199、CA724水平异常升高,与其临床分期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患者TAP水平与CA125、CEA、CA199、CA724水平均呈正相关性。 仝泳 徐全晓 李媛媛关键词:糖链抗原125 糖链抗原199 自体树突状细胞瘤苗对Ⅲ期胃癌化疗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瘤苗对Ⅲ期胃癌化疗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Ⅲ期胃癌化疗后患者83例,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3例。制备自体DC瘤苗,观察组化疗后采用自体DC瘤苗进行免疫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对照组于化疗后第2、8周、观察组于相应时间采集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3CD+4、CD+3CD+8、CD+4/CD+8、CD+19、CD+16CD+56T细胞亚群。化疗后第8周按RECIST标准评定近期疗效,肿瘤患者生活质量QOL评分评估生活质量,NCI-CTC标准评价毒性反应。结果成功培养成熟的DC并制备DC瘤苗。观察组(75.0%)与对照组(69.8%)总有效率相比,P>0.05。观察组注射DC瘤苗的不良反应为寒战、发热、肌肉酸痛、皮肤瘙痒、胸闷及一过性全身无力,大部分为自限性。化疗后第8周,观察组淋巴细胞绝对数高于对照组,外周血CD+3、CD+3CD+4、CD+3CD+8T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QOL评分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自体DC瘤苗可上调Ⅲ期胃癌化疗后患者外周血CD+3、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可能产生非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效应。 常占国 马磊 李媛媛 杨卫 贺利民 徐全晓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瘤苗 胃癌 淋巴细胞亚群 GZMB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物患者中的表达及与T淋巴细胞水平的关系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颗粒酶B(granzyme B,GZMB)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物患者中的表达及与T淋巴细胞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3例为观察组,根据肿瘤分期分为T_(1)N_(0)M_(0)组、T_(2)N_(0)M_(0)组、T_(2)N_(1)M_(0)组、T_(3)N_(0)M_(0)组及T_(3)N_(1)M_(0)组;选择同期治疗的乳腺良性肿物患者9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GZMB及T淋巴细胞水平;对乳腺癌患者GZMB与T淋巴细胞参数完成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乳腺癌患者GZM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D_(3)^(+)、CD_(4)^(+)及CD_(4)^(+)/CD_(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乳腺癌不同分期下CD_(8)^(+)水平无统计差异(P>0.05);乳腺癌患者中T_(3)N_(1)M_(0)组GZMB水平高于其余4组(P<0.05),CD_(3)^(+)、CD_(4)^(+)及CD_(4)^(+)/CD_(8)^(+)水平低于其余4组(P<0.05);乳腺癌患者分期越高,GZMB水平越高,CD_(3)^(+)、CD_(4)^(+)及CD_(4)^(+)/CD_(8)^(+)水平越低;Pearson相关性结果表明,乳腺癌患者GZMB水平与CD_(3)^(+)、CD_(4)^(+)及CD_(4)^(+)/CD_(8)^(+)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GZMB在乳腺癌患者中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在不同分期中存在差异,且与T淋巴细胞水平存在相关性,可指导临床诊疗。 杨卫 李媛媛 张丽柯 徐全晓关键词:颗粒酶B 乳腺癌 乳腺良性肿物 流式细胞仪 营养状况对中国食管癌疾病谱和精准防控策略的影响 2024年 全世界每年新发生的60余万例食管癌患者中,一半以上发生在中国[1-2],其突出的流行病学特征主要表现在:①显著的地域性分布差异,形成明显的高、低发区,二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相差500倍[3]。河南、河北和山西三省交界的南太行山地区,特别是河南林州及其毗邻的辉县、安阳、磁县、涉县、长治等地区是中国,也是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地区。 王立东 蒋宁宁 马磊 丁倩倩 宋昕 赵学科 罗宏 徐全晓 李爱丽 雷玲玲 孙琳 徐瑞华 刘永萱 韩文莉 钟侃 王苒 范宗民 韩雪娜 孙慧 朱佳仪 赵若华 张晓倩 尤朵 高社干 高社干 周福有 李秀敏 李媛媛 王献增 鲍启德关键词:食管癌 贲门腺癌 营养状况 牛蒡子苷通过ROS/PI3K/Akt/mTOR通路调控宫颈癌细胞的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牛蒡子苷(arctiin,ARC)对人宫颈癌细胞恶性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ARC作用于人宫颈癌细胞Hela,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情况,筛选最佳抑制浓度;将对数生长期Hela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ARC组、ARC联合自噬抑制剂(3-MA)组。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用DCFH-DA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细胞自噬小体;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菌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mRNA和蛋白表达及哺乳动物ATG6同源蛋白(mammalian ATG6 homologous protein,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LC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RC组细胞ROS水平、PI3K、Akt和mTOR mRNA、PI3K、p-Akt以及p-mTOR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且Beclin-1和LC3-Ⅱ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3-MA可逆转ARC组上述指标(P<0.05)。结论ARC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的恶性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提高宫颈癌细胞自噬水平,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ROS水平,影响ROS/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杨卫 李媛媛 张丽柯 丁岩关键词:牛蒡子苷 宫颈癌细胞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